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日期:05-19
科学技术奖

原标题: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来源:复旦大学

5月19日,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复旦大学在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同时获一等奖7项,创历史新高,另获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以复旦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共计20项(人)。

 201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复旦大学获奖清单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徐文东教授为一名来自德国的脑瘫患儿母亲讲解手术原理。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2012年恢复特等奖评选以来,时有空缺,至今仅有10项成果获此殊荣。2019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教授徐文东团队的“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项目荣获特等奖。该项目以突破性思维引领颠覆技术,通过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将瘫痪上肢神经移位连接到同侧健康大脑,实现“换中枢”的目的,不仅实现肢体功能显著恢复,更打破了“肢体是由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成人大脑是固化不变的”传统神经科学理论,巩固了我国在肢体功能重建及显微外科领域的世界“领跑”地位。

7项一等奖成果中,包含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这些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成果,或以创新性推动理论发展,或以系统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程晋教授(左二)与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Sergey Kabanikhin(左一)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旨演讲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程晋领衔的“数学物理反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数值算法”项目,对数学物理反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数值算法做出了重要的实质性贡献,系统研究了椭圆方程反问题的唯一性及稳定性,率先提出并开展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反问题研究,构造了反问题新型数值算法并给出了误差分析。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复相催化原子级大规模模拟及计算方法创新

化学系教授刘智攀领衔的“复相催化反应理论新方法和机理预测”项目创新和发展了系列新理论方法和模拟算法,包括固液界面周期性溶剂化方法,约束过渡态优化方法等,同时结合从头算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等理论手段,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理论催化研究框架。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李博与互花米草原产地专家美国Brown University的Mark Bertness教授共同考察崇明东滩的入侵现状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博领衔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环境影响与机制”项目以入侵我国海岸带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为对象开展了近20年的系统研究,发现了植物入侵的新机制,引领了入侵植物对碳氮循环影响的新方向,推动了生物入侵科学的发展,项目成果还为区域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耳鸣诊疗装备、肝癌诊断技术、心力衰竭与线粒体代谢异常防治策略……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与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均来自临床实践,服务人群健康。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数字化耳鸣诊疗装备

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李华伟领衔的“数字化耳鸣诊疗装备的研发及推广”项目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组历经十余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耳鸣诊疗装备,该国产设备具有检测效率高、疗效显著、保护听觉功能、具备耳鸣慢病管理和认知康复等优势,显著提高了耳鸣标准化诊断和个体化康复治疗水平。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项目完成人团队

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周俭领衔的“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建立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RNA)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转化生产国际首个miRNA肝癌检测试剂盒;首创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肝癌转移复发预警新体系,成功研发国际首台全自动CTC分选检测系统;整合应用靶向深度测序、循环肿瘤DNA和病人来源移植瘤模型形成链条式肝癌个体化诊疗新策略。项目成果写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达国际先进水平。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及部分团队成员

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还有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孙爱军领衔的“心力衰竭与线粒体代谢异常机制及防治策略”项目。该项目揭示了代谢关键分子调控心衰的机制,提供了心衰防治的新思路,并提出以线粒体代谢为靶点的心衰预防策略;发现毛壳素这一抗肿瘤药能调控线粒体代谢,具备成为抗心衰治疗新药物的潜力;还证实钠通道基因突变可经由损伤线粒体功能导致心衰,并发现中国人群遗传性心衰的4个高危基因。项目成功入选《中国医学论坛》的“全球心血管十大发现”,被同行评价为“拓展了传统观点”。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周行涛教授在央视节目《健康之路》中做近视科普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科学技术普及奖,复旦大学获一等奖1项,为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周行涛领衔的“SMILE还近视眼一个微笑”项目。该项目聚焦近视防治,从“防”和“治”两个领域针对社会大众最关心的话题进行近视防治科普。团队出版科普书籍《SMILE还近视眼一个微笑》,通过央视《健康之路》等电视及自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并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为主体,促进关爱近视公益活动并建设“近视小飞侠”公益项目。

为国育才科技报国

力争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姜育刚

“作为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在工作中,最让我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就是有机会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姜育刚作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代表在发言中这样说。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2012年设立以来,每年评选不超过10人,均为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面向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历史机遇,复旦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做出卓越贡献。

姜育刚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专注于视频、图像大数据的智能识别,目标是让计算机能像人一样“理解”人们看到的事物,带领团队在视频特征表示、多特征融合、小样本识别等关键问题上作出了多项创新成果。他高度重视成果应用,近年来成功研制了多个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并部署在国家关键地点,在维护重要会场安全、网络内容安全和关键设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复旦大学斩获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赵晨

获得这一奖项的还有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赵晨。他长期致力于小儿眼科临床诊疗,及先天性、遗传性眼病,特别是严重致盲眼病视网膜变性疾病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发现视网膜变性原发病变的首个治疗靶点和潜在药物,揭示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存在一系列缺陷的理论基础和改进方向,在国际上率先设计应用新一代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检测方法,建立了相关辅助临床诊断体系,为数以万计患者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断提供了全新的分子信息和技术基础。

秉承科研初心坚持原始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优异成绩的取得背后,是复旦大学对创新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科技工作推进的不断探索。

“当前,要逐步实现向直面重大前沿研究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冷门科研问题等研究的转向;要加强释放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将其产生的庞大增量引入产业发展与当代生活中。”在年初召开的复旦大学2019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上,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这样诠释了学校科技工作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并希望复旦科技工作者们秉承科研初心,坚持原始创新,不断追求卓越,谱写新的奋斗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凡贡献。

顺应新的世界科技创新潮流,响应党中央对复旦的新期望和新要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复旦大学近年来推进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和国家重大平台基地建设,启动构筑学校科技高地,初步形成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大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突破”的起点;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学术发展最前沿,直面发展困境和技术瓶颈,致力于解决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共同难题,通过“代表作”制度、“先导先锋”计划、“三突”计划等支持,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打造产生实质性贡献的科技创新链条,通过采取双基地模式建设地方研究院,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反哺学校“双一流”建设。

学校还将继续在发展规划、平台建设、机制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方面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快创新步伐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

科学技术研究院

文字

陈卓敏戴悦春

李沁园

制图

张亦弛

编辑

穆梓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鸿发案已有280人被抓 陈一新:带动全国涉黑涉恶案件依法加快办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