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全会明确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施工图,划出七个重点!

日期:05-16
新冠肺炎北京

原标题:市委全会明确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施工图,划出七个重点!

撰文|祁梦竹高枝

今天上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委书记蔡奇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就《若干意见》作说明。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首善标准,瞄准国际一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总结并固化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大力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首都安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全会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全国上下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深入抗疫一线视察,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时刻政治决断和驾驭复杂局势的雄才伟略、深厚的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会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中多次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直接关系到首都2100多万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首都功能发挥,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的应有之义,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重点任务,大力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筑牢堡垒防线,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优做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要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监测预警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指引发布等功能。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力量,培育公共卫生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国际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筑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加紧补齐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切实发挥探头作用。推动各级疾控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分流。培养、引导全科医生充实到一线,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医防融合,各级医疗机构要明确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建立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与疾控中心加强交流,主动开展相关工作。提高监测预警灵敏度,在公共场所建设完善监测哨点,健全信息收集渠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要强化物资设施保障。做好必要的实物储备,建立压茬使用、定期更换机制。在全市范围内保留一定规模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实施重要应急物资全产业链布局,注重产能转换。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建立重大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配发、应急物资生产联保机制。抓紧补齐设施短板,加快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规划建设和市属医院发热门诊改建,加强负压隔离病房、负压重症监护病房、负压急救车配备,推进中医药技术储备和研发生产。完善央地军地协同、平战结合的传染病救治网络,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建设韧性城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大型公共设施建立平疫转换预案,提升交通设施应急承载能力,引导商场、电影院等密闭场所完善空调、新风系统,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

三要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强化街道(乡镇)公共卫生职责,切实把公共卫生政策落地落细。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发挥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用好物业企业这支力量,依靠居民建立物管会或自管会,加强失管、弃管小区的服务管理。坚持群防群治好传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双报到”机制,发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健康宝”“京心相助”等常态化使用,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业务网建设。统筹好疾控中心、医院、第三方检验机构力量,优化检测方法,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优化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力量布局,强化疫情防治科技储备,统筹协调各方科研力量,发挥中关村企业作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抓紧诊断试剂、药物、疫苗和医疗装备研发。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准防疫水平。

五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系统梳理评估我市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规规章,统筹好基础性法规、小切口立法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和配套文件的衔接,及时将防疫经验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高质高效推进立法修法相关工作,细化完善法规的配套文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标准体系,做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涉疫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和社会秩序。

六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周末卫生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集中整治各类公共卫生突出问题,营造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做好与生活垃圾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文章,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势头、好做法推动两个条例实施有良好新开端,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的解读宣传落实。抓紧出台日常防疫指引,引导公众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践行健康文明的社会行为规范。

七要健全完善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机制。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调度。继续发挥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市级统筹,突出平战结合、防控并重,完善应急预案,发挥公共卫生专家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共同织密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合作框架。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全会指出,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施工图就是会议通过的《若干意见》,具体抓手就是三年行动计划。要与“健康北京”行动结合起来,坚持项目化推进,加大投入力度。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各区制定实施自己的三年行动计划,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全会强调,二季度是重要窗口期,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方责任”,做到“三防”“四早”“九严格”,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部位,紧盯不放,坚决防止疫情死灰复燃。要全面推动复工达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抓好“六稳”,做到“六保”,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强化供需对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稳住经营,渡过难关。加紧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抓住时机积极推进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筹备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要优先保就业保民生。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困难群体帮扶救助政策和“六个一批”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强化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保持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要服务保障好全国两会,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城市运行保障,加强安全生产,营造靓丽、整洁、清新的城市环境。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同意王小洪、李东、熊卓同志辞去市委委员职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关于递补赵文、张树森、黄如、王文光同志为市委委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全国两会推迟召开但年度计划、预算编制和审查工作有序推进 重庆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推进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