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评 《血疫》

日期:05-15
血疫新冠肺炎

原标题:好书共评|《血疫》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好书共评  《血疫》

自“狮山读书节”开幕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生命的声响”主题活动。其中“好书共评邀请读者结合亲身经历,撰写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读过或看过的书籍、电影的书评影评,集结大家共同的阅读战“疫”记录。

组委会已陆续收到师生投稿,为了在读书节期间更好地促进大家的交流,我们选登其中部分作品,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点评,或加入读书节交流群参与讨论,推荐您心中的佳作。5月13日征集时间截止后,组委会将组织评委进行评审。

《血疫》

好书共评

敬畏自然热爱生命

好书共评  《血疫》

人类生命的脆弱性是在《血疫》这本书里面最能真切感受到的。看不见的微小病毒更像是凶残狡猾的狩猎者,它们理性冷血,杀人于无形,先是入侵细胞组织,再不断地复制繁殖,撑破细胞继而摧垮内部器官组织,使得血液凝结成块、黏膜组织脱落,一个完整鲜活的生命体在短短几天内被彻底打垮,只剩下一副包裹着溃烂组织和黏液的皮囊。而后带有无数可怕病原体的血液随身体的若干细孔喷涌而出,一条溃败不堪的生命倒在血泊中,被大自然永远击垮。“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文章数次以艾滋病病毒同埃博拉进行对比,即便是高致命的艾滋病也只是生物安全2级,而埃博拉被划定为生物安全4级,它是一种高致命率高危险性的存在着诸多未知因素的病毒。作者向我们呈现真实的病患案例,他从生活的细枝末节细细展开,带我们直观感受到每一条鲜活真实的生命,他笔下的病患有着最寻常的感情和生活,有着各自生活的关切。他们是最真实的社会存在,而不是官方披露的冰冷不带感情的统计数据,也正是如此真实肉感的生命体让读者确切感受到埃博拉的存在和肆虐。

看似健壮的躯体竟抵不过埃博拉数日的摧残,近现代人类总以文明自居,频频以征服者的姿态挑衅大自然,殊不知在现代器具蛮力下看似温良可驯的大自然杀机潜伏。很多病毒的原生宿主是野生动物,对初始寄主本身不具有强大杀伤力,但一旦转移到人类身上则有可能会产生某种突变,造成严重的传染疾病。“艾滋病、埃博拉和其他雨林病原体的显现,无疑是热带生物圈遭到破坏的自然结果。这些新出现的病毒从生态被破坏的区域浮出水面,其中许多来自热带雨林破损的边缘区域,还有迅速被人类蚕食的热带稀树大草原。热带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病毒储备池,因为所有活物都携带病毒。病毒走出一个生态系统之后,往往会在人类群体中波浪式传播,仿佛是正在衰亡的生物的回声。”陷人类于困境于死亡的病毒,对于濒临灭绝的某种生物,未免不是一种幸运和解救。病毒通过这些濒危动物转向人类寄主,对于病毒强大威力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人类对特定生物的伤害,对生态循环圈的破坏。病毒的强势入侵以及传染病的疯传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偷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给予的惩罚和警告。

官方和主流媒体也多次呼吁民众,爱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同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友好相处也是对人类对社会生活的珍惜和保护。在《血疫》中多少也能看出许多研究人员对于动物的爱护与怜悯之心,作为兽医和疾病防控专家的南希、吉恩等人,在不得不处理受病毒感染动物时候,流露出来的不忍与挣扎,以及南希一家同宠物间相处的状态,都让我们看见人类和自然友好相处的一面,看见人类社会对动物的良善之光。大自然是具有自我平衡的手段和能力的,当人口过度繁衍,人类对自然过度掠夺和破坏,大自然会启动自动保护的机制,不惜动用微生物残忍强大的能力予以反击。正如书中所述:“病毒从来不会真的消失,只会躲藏起来,马尔堡病毒还在储存寄主——非洲的某些动物或昆虫身上繁衍生息。”我们不知道病毒什么时候会入侵,下一场骇人的疾病什么时候会疯狂地传播、屠杀,我们对于病毒、大自然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永远保持警惕,也永远持有敬畏之心。

透过作者对一次次病毒应对情况的详细描述,读者不难体会到与病毒周旋时候的紧张和惊险,想必也一定都同我一样,为奋战其中的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捏一把汗,同时也由衷敬佩如此敬业爱岗的他们。南希第一次穿上生物4级防护服,进入高危区域进行解剖手术时发现防护手套出现裂缝时。我真是为她揪紧了心,祈祷沾有埃博拉病原体的血液没有透过层层防护的手套进入她的伤口,想着年轻的她家中还有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等候,想着这么一个热爱工作爱护动物,并且执著进取的有着热血理想的科学家若不幸丧生,可真是太令人惋惜。即便是在重重细致防护下的科学家,也依旧担忧埃博拉这一冷血杀手的入侵,像是在高空钢丝表演的杂技演员,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毕竟坠落多是一瞬间。

在与埃博拉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不管是年轻实验员托马斯对于科研工作的热爱和严谨,还是即便沉浸在丧弟之痛依然挑起生物防护安全任务的杰克斯,所表现出来的恪尽职守,都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南希父亲病危时候,他们夫妻二人正在执行雷斯顿任务,心系父亲的南希不能忘却研究使命,选择坚守岗位,而寄希望于父亲可以捱过那一关,等任务完成后再见父亲最后一面。然而父亲并没有挺过去,南希最后在葬礼上对着父亲的遗体失声痛哭。未能与父亲做最后告别的遗憾,同科学家研究爆发性传染病的职责和荣耀相冲突。这两者舍一都难免愧疚遗憾吧,就好像此次疫情应对中部分医护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而错过同离世亲人的最后告别。但也正因为有如此专业细致负责的科研人员,坚守在抗击病毒的一线,作为第一道牢固的防疫屏障,才能将病毒危害有效控制在最小范围。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的抗击战中,无数医护和科研人员奋战在一线,悉心照顾病人,研发防疫药品、疫苗,并且大方和世界分享我们国家的防疫经验,尽我们所能帮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型冠状肺炎,让更多的人免于病毒的无情伤害。而书中那群执行猴子安乐死任务的年轻士兵,也像极了此次在疫情中挺身而出的90后医护人员,他们同样有着年轻稚嫩的脸庞也同样坚定地接过了艰巨的任务并且完美地完成。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实现的却是不凡的成就。

再聪慧的生命、再强健的躯体在这些看不见的杀手面前都不堪一击,大自然的奇妙能力总是在生活世界中徐徐显现,它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总在你低估看轻它的时候轻轻挥手,一眨眼功夫却能给人类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和伤害,警醒世人对大自然需常怀敬畏之心。而地球上的人类啊,作为高智慧生物,看似所向披靡,其实不然,常胜将军也总会遇到重量级对手,也可能败仗,生命也可能在一线间逝去。敬畏自然,也热爱生命,这是《血疫》带给我的启示。

作者|文法学院2019级社会学专业韦剑虹

文字审核|谢群黄渡海唐增增张柱红

图片|作者供图及来源于网络

排版|刘涛

校对|匡敏

疯了?特朗普竟称和中国“彻底绝交”可省5000亿美元 吉林疫情传染链仍在延伸,海霞:防患于未“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