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返贫户老蔡的顽强脱贫路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郭庆敏王林红
早在2016年就已经脱贫的蔡广柱,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现在还有两三万元的外债。”不久前,他和记者说起这个情况时显得很着急。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和贫穷抗争。
老蔡是临西县黎博寨村村民,今年61岁。由于村子离大运河很近,村里都是“沙窝地”,刮起风来呜呜响,一碗饭能吃出半碗沙。
“关键是粮食产量低,亩收入只有几百块钱。”老蔡告诉记者。
曾经在村里“张罗”过事的老蔡是个明事理的人,“像咱这样的家庭,只能靠打工挣钱。”他说。
然而,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便拖住了他的脚步。
其实,让老蔡“离不开家,出不了门”的,还有他那个精神失常、多次走失的老伴和年幼的孩子。于是,他只能憋屈地在家里、地里两头跑,摆弄自家的几亩薄田。
前几年,母亲去世,老蔡终于能够外出打工挣钱了。可刚干了几天,儿子就出事了——先是脸部变形,慢慢地,手脚也开始不正常,出现畸形,医生说是脑子里长了个瘤子。
向来疼子如命的老蔡一下子慌了,四处借钱给儿子看病。自此,大半辈子一直“无债一身轻”的老蔡开始了负债的日子,前前后后借了七八万块钱。即使这样,老蔡也没有灰心:等儿子长大了,父子俩都出去打工,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只要肯干,就一定能摆脱贫穷。老蔡一直坚信这个道理。儿子成家后,小两口外出打工,一个在门市部干活儿,另一个在纺纱厂上班,每个人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在老蔡看来,好日子正在向自己招手。然而,孙子、孙女和自己的相继病倒,让家里又多了七八万元的外债。而且出院后,遇到阴天下雨,老蔡的腿肚子就感到胀痛。即使如此,老蔡也不想歇着。
村干部了解老蔡的情况,时不时地把村里的一些轻活,比如站岗、保洁等,安排给他。“一年能收入千八百块钱吧。”他说。
去年,村干部告诉他,县里出台了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种植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每亩地可以获得500块钱的补贴。
老蔡一算账,在当地,一亩花生能收500斤,每斤能卖3块钱,加上补贴,每亩地能收入2500元,除去浇水、化肥、地膜等成本500元,能净落1500元。
“还是种花生更合算!”老蔡于是打消了继续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念头,把家里的9亩地全部种上了花生。一年忙下来,种花生的收入几乎全部用于还债。“人家不催,咱自己得惦记着尽快把钱还给人家。”老蔡时常这样提醒儿子。
今年初,临西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找到老蔡,告诉他县里建立了“防贫防返贫”机制,正在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引导建档立卡户种植杨树,在林间套种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防风固沙的同时,也能帮大家增加收入。
“种植一亩地的杨树,县林业部门补贴600元,连续补贴5年;县扶贫办补贴300元树苗费。”临西县扶贫办主任孙善刚说,“在林间套种花生、红薯等,每亩地再补贴500元,在林间养殖鸡鸭,超过200只的,每只补贴4元钱。”
在老蔡看来,种树和花生还有一个好处——省工省力,自己的身体“吃得消”,还有就是树下种花生,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遭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我是越干越有奔头。”老蔡说,“这几天,我准备把地浇一遍种上花生。仅‘林下经济’一项,我今年就能收入2万块钱以上,到年底还清外债绝对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