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英模榜·先锋模范 潘志荣:他和草原有个约定

日期:05-11
内蒙古自治区

原标题:政法英模榜·先锋模范|潘志荣:他和草原有个约定

他和草原有个约定

——专访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潘志荣

政法英模榜·先锋模范 潘志荣:他和草原有个约定

人物小贴士:潘志荣,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内蒙古政法系统唯一一位十九大党代表。他是汉族,却通过自学成为蒙汉兼通的双语诉讼专家。他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在农牧区,从检30多年,写了10万余字的《民情日记》,办理812件案件,无一错案。他在新时期主动接受挑战,开启公益诉讼检察之旅,两年的时间,他带领检察干警先后办理案件105件,提起诉讼4件,均已判决生效。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北疆楷模”等荣誉称号。

草原上的春天来得比较晚。谷雨过后,达茂大草原依然一派静谧。清晨5点半,潘志荣准时走出温暖的家,在街上兜兜转转,“习惯了,每天都想四处看看。”潘志荣说。“他呀,是在找公益诉讼线索呢!”同事解答道。

潘志荣,1986年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检察院工作,34年里,他在不同岗位上守护着这片草原,他的手机成为农牧民的“一叫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游牧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展后,潘志荣再次站了出来,开始用公益诉讼之手护卫他热爱的草原。

“我和农牧民有个约定,做他们永远的‘蒙’小子”

潘志荣说,“蒙语就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牧民的心。”他每天早上都要大声地阅读蒙文刊物,还把一本快被翻烂的蒙文词典带在身边,随时翻看。

“老潘讲的是农牧民听得懂的法律,农牧民最爱听。”珍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布和说。

在老潘的手机里存着400多位农牧民的电话,他也常常接到陌生电话,虽然很多咨询都不在工作范围内,但潘志荣从不推脱,他说,“农牧民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信任我,才来找我,给他们多讲讲,问题就解决了。”“潘志荣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让有一面之缘的人信赖。”达茂旗法院法官那顺乌力吉表示。

“我受过苦,也得到过别人帮扶,最看不得别人遭罪。”见过“大场面”的潘志荣仍不善言谈,他总是用最朴素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潘志荣这些天一直惦记着5岁的小乌日罕(化名)。她在父母离异后跟父亲生活。没想到父亲长期酗酒产生幻觉,竟用菜刀割伤了她的脖子。

父亲进了监狱,小乌日罕却迟迟走不出恐惧,她缠着母亲娜仁花(化名)寸步不离。娜仁花无法打工,也失去了生活来源。

4月26日,潘志荣给娜仁花打电话,“你们的司法救助金已经到位了!”“娃娃总害怕也不是个办法,如果需要,我们联系未检检察官做做心理疏导。”

“打问属于乌日罕的草场补贴去向,与相关部门沟通司法救助金合理使用办法……”潘志荣在《民情日记》上记录着。本来已终结的案子,在潘志荣那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每一起案件负责到底,使潘志荣办理的812件案件无一错案。达茂旗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锦中直言,“潘志荣是接地气的检察官,办案中注重为农牧民考虑,案件办理质效很高,是我们的表率。”

潘志荣说,“我和农牧民有个约定,要做他们永远的‘蒙’小子。”他还说:“法律是冰冷的,但检察官的心是热的,就可以用法律的智慧照亮草原人民的心。”

潘志荣与20多户贫困户们有约定,他每年年前都要拿着从民政申请的救助物资一户户看望;潘志荣与那些案件当事人有约定,每次案结后,都要到家中回访,看看是不是案结事了;潘志荣也与手机里的400多位农牧民联系人有约定,只要需要,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要永远守护这片草原这片绿”

“达茂旗有着一望无垠的草原,也有长达88.6公里的边境线和向北开放的满都拉口岸,要做好公益诉讼工作,更好地守护这片草原!”2018年5月,潘志荣带队公益诉讼工作时,暗下决心。

达茂旗地广人稀,潘志荣曾走遍了全旗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过980多个牧场点和3400多户农牧民,他是草原上的“活地图”,也是案件信息的“收集站”。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潘志荣和自己的团队又开始丈量脚下的土地,他们走遍了全旗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满都拉国际物流园区环境污染案”正是在巡访中发现的。从蒙古国运入的粉状煤露天堆放,扬尘满天,满都拉镇的群众苦不堪言。

“诉前检察建议下发后,旗委政府投资了一个多亿,建成了两个仓储量达10万吨的大棚。”满都拉港务商贸公司原法定代表人那胜宝音曾经被检察建议弄得灰头土脸,如今说起却是一脸感激。

“施工时,检察人员多次与我们进出现场,跟踪工程进度,2个月就完工了。”达茂旗生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志强说。满都拉镇额尔登敖包嘎查牧民贺西格巴特尔说起潘志荣,一伸大拇指,“多亏潘安答,草原的天蓝了,牧民的生活敞亮了”。

与潘志荣相识多年的达茂旗林业草原局局长马云田在公益诉讼工作中见识了他的“碎碎念”。“老潘几次来我们单位,和我们讲法律、讲政策。”如今,已经有数块“公益诉讼复绿林地”的牌子扎下,让更多农牧民明白,林地不可以随意耕种。

达茂旗水务局副局长武泽清告诉记者,水务局先后收到3次诉前检察建议,推动了水务工作改进与提升。在达茂旗“母亲河”艾不盖河水源地保护中,水务局启动了科学评估水量和生态涵养量等多项工作,使20多年来无限制抽取地下水成为历史。

“我们的检察建议真正起到了撬动行政机关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杠杆作用。”达茂旗检察院副检察长白三虎说。

在潘志荣的《民情日记》中,更多地开始记录公益诉讼线索,也记录着一次次圆满的解决。

据统计,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达茂旗检察院共协调行政机关推动恢复林地、草原植被860余亩;倒逼旗县、乡镇两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推动解决了巴音杭盖自然保护区非法采矿企业的清退工作……

“我和检察工作有个约定,就要无愧于检察官这三个大字”

生活简单的潘志荣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早上5点半出门,散步、观察,7点前回到单位,学习、阅读;晚上吃过饭后,再回到单位工作至10点多。

“我和检察工作有个约定,就要无愧于检察官这三个大字。”为了这个约定,不认识蒙古语的潘志荣成了蒙汉双语诉讼的专家;为了这个约定,他一次次突破自己,学习着新知识,探索着新领域。

达茂旗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春霞告诉记者,“潘主任最大的爱好是看报纸,很多案件线索都是他在报纸中找到的。”

而让“徒弟”、达茂旗检察院书记员杨强佩服的是,无论是多大的难题,只要过了一晚,潘志荣总能拿出最适合的解决办法。

在同事的心中,潘志荣始终是微笑着的、亲切的。王春霞给潘志荣当书记员时,很长时间都不知道有钉卷这回事,后来才知道卷都被潘志荣钉了。

“刚做潘主任的书记员时,早上来到单位,发现案件卷宗被翻过,原来该犯罪认定所依据的法条,潘主任都标出来了……”杨强说,潘主任就像一个家长,“过年前后,食堂就不开门了,潘主任总是把我们招呼到他家里吃饭。”

达茂旗检察院检察长尹桂君说,“我任检察长两年了,工作中常有困惑,从老潘那儿我学到了有困难要坚持,无论形势怎么变,心都应该是平静的、坚韧的,一年接着一年干,总能干出成效。”“老潘就像一个灯塔,照亮前方,引领着大家一同向前。”

近年来,地处偏远的达茂旗检察院各项核心业务数据却逐年攀升。即将退休的检察官赵春阿直言,“58岁的老潘走在前面,不躺在功劳簿上,大家谁也不愿意掉队。”

达茂草原上人们说老潘、谈老潘,甚至是唱老潘……而他呢,就像所有的荣誉都与他无关,他还是他,爱着他的草原,他的草原也爱着他。

沙坡头:座谈+提醒推动派驻监督向有效覆盖迈进 5月10日重庆市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