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路上什么最赚钱”,当年报纸上这则报道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
5月6日,支付宝发布首份《中国小店经济“五一”报告》称,“五一”期间,全国800多万小店实现逆风翻盘,单日收入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500多万小店单日收入是去年“五一”的两倍以上。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小店经济展现出超出预期的活力与韧性。在《2019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中,来自网商银行和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日流水3万以下的小店,年流水平均增速35%,跑赢GDP,一半小店过去一年增加人手,99%有贷款行为的小店做到有借有还,体现出极高的诚信水平和发展健康度。据此,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坚持地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消费者选择,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展“小店经济”。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也一时窒息了小店经济的生存发展。然而,随着疫情的好转,依靠政府、社会的支持与店主自身的努力,小店经济迅速复苏,显示出它超出预期的活力与韧性。
小店经济最富烟火气。它是稳就业、保民生最重要抓手之一,既有利于人们灵活就业,也最方便人们的日常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韧性、活力与潜力所在。因而,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景气程度,常常会以路边小店营业状况作为重要参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里自然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大商场大公司,但同时不能缺少各式各样的小店。大有大的长处,小有小的好处。大上海固然有闻名遐迩的大公司,但也同时拥有近悦远来的众多街边店、路边摊,云南路小吃街、田子坊小商品市场,早已成为人们的打卡地。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大有小,大小结合方能成尖。这次“五五购物节”,不同于过去大型购物节只是大商家的销售狂欢,而是请了10万家小店一道参与,这是一种有远见的创新。
实际上,在商业经营上,大店可以做大生意,小店也可以做大生意。记得本世纪初,上海有家报纸曾经有这样一条大字标题——“南京路上什么最赚钱”。按一般想象,该是“老凤祥”“老庙黄金”里的金银珠宝,或是时装公司的高档服装,又或是市百一店、新世界里的彩电、冰箱、空调。然而,报道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最赚钱的竟是那些最不起眼的售价仅1元、2元、3元的即食休闲小食品:熏蛋、凉粉、烤肉串、蛋糕、豆腐干、珍珠奶茶等。这条路上的泰康食品公司,有一个3平方米的自制食品柜台,最忙的一天售出熏蛋10000只,熏鱼块5000斤,3位营业员加上帮忙顶班的总经理,一天销售额高达7万元,利润3万元左右。当时这家店的总营业面积也只有220平方米,2001年每平方米创纯利3万元,相比之下,有的金银首饰店当年每平方米创利只有0.4万元。这种小商品卖过大商品、小商店超过大商店的情状,说明小也不小,只要操作对头,符合市场需求,小店也可以有大作为。
小店经济在“五五购物节”上的快速回暖,显出其超高活力,再次表明了这一点。当然,这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其中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网络平台的积极帮助,通过与时俱进创新数字化运营方式,并用发放消费券等主动让利形式调动了消费者积极性,最终催动了小店经济之花的灿烂绽放。而这些有大作为的小店,恰恰是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