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易经》“遏恶扬善”谈全面从严治党
“遏恶扬善”一语出自《易经》大有卦的《大象传》“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体命”。“火在天上”,是太阳的像,即阳光普照,充满光明,社会政治清明,富而好礼,物质财富大家都有。但即使到了“大有”世界,还是会有恶行恶念,所以要明辨善恶,绝不能让“恶”发展扩大。
几千年以来,对国人思维影响较大的《中庸》讲的却是“隐恶而扬善”。这使过去中国社会“隐恶扬善,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亦有其道。“隐”的格局未免过于狭隘,把“恶”隐藏起来,真相被掩盖,违法乱纪之人被纵容,于隐秘处发展壮大,最终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善无法张扬,世人就会丧失面对大是大非明辨善恶的道德勇气。
中国共产党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高扬惩腐利剑,对贪腐现象零容忍,即是遏恶扬善的一种具体化实践。只有拍“蝇”打“虎”不手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给贪腐行为和黑恶势力容身之所,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易经》同时指出:“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小善不为,小恶不遏,最终积恶灭身,也就无人能救了。故孔子说,“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因此惩恶也是挽救人的一种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善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挺纪在前,通过严管厚爱,守护广大党员干部严守底线、不踩红线,成为了新时代的“干部健康成长之家”。
“遏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扬善”,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建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良序社会。春秋时期,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子产谓子太叔曰:“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猛烈的大火,人看到了就会害怕,所以烧死的人少;平静的溪流,人们喜欢接近嬉戏,却往往被淹死,因此过于宽容难以治国。然而太叔不忍用严厉的方法,于是郑国盗匪猖獗。子产执政的二十年,却内政外交政绩卓著。他提出的“宽猛相济”主张对我们今天同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遏恶与扬善均不可偏废。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如果组织涣散、纪律松驰,任由“四风”蔓延、腐败丛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难以实现。《易经》师卦初六《大象传》讲:“师出于律,失律凶也”,军队打仗不重视纪律,将会处于凶险之地,治党治国亦然。我们党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写下生动注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自我革命,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得到党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易经》大有卦“遏恶扬善”后,即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最终实现“天下大有”的美好社会。我们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厉查处违纪违法犯罪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向纵深发展。通过“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约束,让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不想腐”,如此必将海晏河清,实现全面小康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南宁市纪委监委唐文君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