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从五一假期“账单”看中国消费市场复苏

日期:05-08
新冠肺炎

原标题:从五一假期“账单”看中国消费市场复苏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敬伟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国内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小长假,也是12年来五一期间的第一个5天小长假。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假期游客出游热点。

疫情后的5天小长假,来得极不容易。全球疫情还在肆虐,中国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此情势下的假日经济,不可能像以往的假日消费那样喷薄而出。毕竟,假日各景点还在限制人数,餐饮网点堂食也有限制,电影院还在“封关”……假日经济尚不能“大撒把”全市场开放。故而,本次5天小长假消费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和疫情前的小长假消费数据进行对比。虽然没有出现市场乐观预期的“报复性消费”,但平复性消费的好态势已经形成。

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全国生活服务业消费复苏率已达91.5%,相比4月30日的75.9%有较大幅度提升。这凸显出消费业态复苏势头整体向好,这一良性趋势还在继续向好,消费动能持续加力。此外,因疫情而停止的“夜经济”也开始恢复,主要城市的“夜生活”开始活、动、火起来。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广州、沈阳、北京、上海的夜市烧烤经济开始全面复苏,曾经的烤串、小龙虾、奶茶和火锅等“夜经济”“主菜单”消费攀升。尤其是武汉,五天小长假夜市吃掉的烤串达22万串,这凸显了武汉“夜经济”基本恢复曾经的消费活力。

城市“夜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数据,也凸显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更显城市消费信心的提升。走过疫情围城的伤痕,重拾凡庸又繁华的市井民生,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和民生福祉的折射。“夜经济”是一个城市民生盛景的象征,也是消费活力四射的符号。

餐饮之外,健身、足疗、美容和娱乐性消费也是民生休闲生态的体现。这些慢和美的生活消费恢复,也意味着消费市场突破了疫情阴霾的笼罩,消费者心理上不再焦虑和恐惧,开始恢复疫情前对休闲生活的追求。追求美好生活带来的消费复苏,预示着消费市场的真正复苏。

疫情迟滞了线下消费,但也激活了线上消费。5月6日京东物流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整体快递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是行业增速的近2倍;越是在低线城市,快递单量增长越明显,其中六线城市订单量增长近1倍。武汉在解封后快递单量也迅速增加。

全球疫情尚未结束,中国消费开始复苏,消费动能渐趋增强,中国市场给世界带来的是乐观预期。然而,疫情过后全球市场或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单边主义带来的全球贸易脱钩风险、全球经济低迷引发的市场紊乱等等。因此,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促消费、提振内需动能将是保经济和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传统的线下消费模式不仅要恢复而且要做大,线上消费要依托新基建新技术而迭代升级。因此,引入5G技术给线上消费注入新活力显得很迫切。没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潜力就无法大力释放。

供给侧要优化,消费端要有钱,这才是提振消费的最佳配置。前者还需通过系统性的改革释放红利,后者更是一个终极性的民生课题。提高就业率,提高收入水平,实现社保全覆盖,投资创富渠道多元化,让消费者有钱消费敢于消费,才是消费能力持久不断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迪

公安部部署打击贷款类诈骗收网行动 捣毁短信平台57个 抓获犯罪嫌疑人798名 北京青年报:“慢行系统”让城市更加美丽雅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