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护讲述传奇抗疫经历:不得不采取非常规办法

日期:05-07
呼吸机医护人员新冠肺炎

原标题:援鄂医护讲述传奇抗疫经历:不得不采取非常规办法

参考消息网5月7日报道在早期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湖北省武汉市,面对患者涌入医院的情况,医生和护士们经历了怎样的危机?日本《朝日新闻》5月6日报道了援鄂医护人员讲述的抗疫经历,在这些采访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作出果断决定和采取非常规办法的艰难经历。相关内容编译如下: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陈澍,曾有两个月时间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ICU)治疗重症患者。

他于2月10日开始进驻ICU开展治疗。当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需要使用呼吸机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患者激增。据陈澍介绍,他负责治疗的30名患者中,有27人需要使用呼吸机。

另外,由于ICU病床不足,普通病房也被用来收治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大量使用大型氧气泵,让呼吸机满负荷运转。用普通病房收治重症患者,原本需要改装病房的供电系统和管道以升级护理环境,但陈医生回忆说:“根本没有时间改建病房,只能首先保证有空间使用呼吸机,想方设法把简易式氧气泵运转起来。”

他说,值得庆幸的是,呼吸机和ECMO从中国各地运到了武汉。

医疗团队也是火速组成的。上海仁济医院护士奚慧琴进驻了用两周时间突击建成的雷神山医院ICU。她原本就是在ICU工作的护士,但据她介绍,其所在的133名护士团队中,“有将近4成并未在ICU工作过”。

内科、外科、皮肤科、老年科的护士加入到ICU护士行列组成混编护理团队,以每4小时交班一次的方式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ICU的工作性质是需要应对紧急情况,使用复杂设备,此前没有ICU工作经历的护士进入ICU工作非常辛苦,但这样做也有一些好处。

奚慧琴介绍说,因为重症患者中很多是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与擅长褥疮护理和人工透析的其他专业科室护士进行合作,得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护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非常合理的人员安排”。

在武汉,曾接连出现轻症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期间传染家人的情况。于是体育场馆等被改建成用来隔离和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而这样的方舱医院一共有十几个。而且,医护团队对方舱医院也采取了非常适合轻症患者的管理运作。

上海华山医院护士卫尹在援鄂期间曾在收治了大约800人的武昌区一家方舱医院工作。据她介绍,方舱医院里划分了不同的片区,每20名患者组成一个片区,一名护士要负责两个片区的病人。

各片区中,症状最轻的患者会担任“区长”,在分配餐食等方面协助护士工作。据说,还有“区长”早早发现片区内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通知了医护人员,从而避免了患者变成重症。

卫尹回忆说:“出现过有轻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的情况,因此患者咳嗽、呼吸的细微变化也不容忽视。‘区长’给予了很大协助。”

卫尹现在已经回到上海,她还与原来的一些患者保持着联系,会询问他们出院后的身体情况。

援鄂医护讲述传奇抗疫经历:不得不采取非常规办法

3月10日,在武昌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后,医护人员清理方舱内部。(新华社)

深圳:“五一”假期网络游戏消费投诉同比增长3.6倍 劳动争议调解以案定补 每宗最高6000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