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国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日期:05-03
测绘局珠穆朗玛峰

原标题:登峰测极|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国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定日县城至海拔5200米的加吾拉山口,沿途白茫茫一片,部分路段飘起了雪花,路面结了冰渣。4月30日上午10时许后,彤云密布的喜马拉雅山脉间的珠峰绒布冰川河谷里,唯独大本营上空透出了一片蓝天,珠峰峰顶也若隐若现。

这天,自然资源部对外宣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无论人们记忆中1975年公布的珠峰海拔8848.13米,还是2005年获得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8844.43米,即将迎来的一组新的数据会刷新这些记录。珠峰到底高了,还是矮了?对于“万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将重新定义。

2020年珠峰大本营现场指挥部的新闻发布厅。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

2020年珠峰大本营现场指挥部的新闻发布厅。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大本营及现场指挥部。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大本营及现场指挥部。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珠峰大本营现场指挥部获悉,此前中国测绘工作者分别于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测绘队员在作业点进行GNSS测量,图为安装国产设备仪器。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测绘队员在作业点进行GNSS测量,图为安装国产设备仪器。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

回顾我国珠峰高程测定的历史,每一次对珠峰身高的测量,体现了当时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而这一次,测绘技术人员和登山队员将把握5月的登顶窗口期,一同冲顶给珠峰量身高。

1966-1968:我国首次对珠峰高程测定

看山是山。去过珠峰的人们站在绒布寺门口看,珠穆朗玛峰近在眼前,仅仅是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山,有时云雾缭绕其顶;再往前走到大本营,珠峰近在咫尺,它跟你看到的其它山峰一样,并无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再往上徒步至测绘、登山队员专用的二本营、中转营地,从这些营地看珠峰,感觉它跟你的距离依然那么远,依然是雪峰间的其中一座雪山,眼前白亮泛蓝的冰川、咚咚作响的冰河和会让人迷失其间的冰塔林也会让人震撼……然而,自己脚下所处的海拔,从4980米一路延伸至5100米、5200米、5300米,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随时可能迎来暴风雪,往上的每100米都是对身体的另一重考验。

珠峰到底有多高?历来引世人关注。回顾珠峰峰顶高程的测量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测绘工作者已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1968年珠峰测量

1968年珠峰测量

据自然资源部的公开消息,百余年来,珠峰的高程一直沿用国外测定的数据。为了填补这一空白,1966年和1968年,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合作,两次组队首次对珠峰高程进行测定。

2005年第10期的《测绘通报》介绍,此次测绘组织了全国23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产业部门,近30个学科的100多名科研工作者,组成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队,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量,建立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测量控制网,开展了三角、水准、天文、重力、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测量工作。

据时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旱区寒区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的米德生教授回忆,当时的珠峰科考队分为五个专题组,他所在的专题组任务就是给珠峰量身高和测绘珠峰北侧绒布冰川的地形图,他们在珠峰北侧绒布冰川上连续奋战了50天。

米德生教授回忆,岗嘎至东绒布谷口水准线路长约70公里,最后一公里的线路最难测,地形坡度在45-72度之间,高度差约380米,3位作业人员几乎在同一垂直面上一毫米一毫米地测量。该水准点距离珠峰13.85公里。与此同时,夜间观测星辰的天文组,已将天文点布置在距离珠峰10公里的绒布冰川谷中;重力点也布置在距离珠峰仅4公里之遥的雪地上;三角观测者总共布置了39个三角点。在没有测量觇标的情况下交会测量珠峰顶部,取得了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

米德生教授介绍,当时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峰顶高程值,必须在峰顶设置觇标和测量峰顶积雪厚度,此项任务只能请中国登山队登顶队员代劳。红色觇标用高强度轻合金制成,屹立在峰顶可抗10级大风,杆上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字样,觇标展开3.5米高,重量3.74公斤。

据自然资源部的消息,这两次测量未在峰顶树立测量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高程未公布。

上述测绘通报显示,此次珠峰高程测定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竺可桢、陈永龄、方俊、刘东升、施雅风先生的指导。经过专家评审会评审,认为这次珠峰高程测定,无论是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还是理论的严密性,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历次测定的结果。这次测定的珠峰高度是8849.75米,曾在国庆20周年以彩车的形式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是我国首次对世界最高峰高度测定。

1975年:世人记忆中的8848

1975年3月,我国第三次对珠峰进行测量。

1975年,测量队员在珠峰峰顶架起觇标。

1975年,测量队员在珠峰峰顶架起觇标。

1975年珠峰测量

1975年珠峰测量

据自然资源部公开消息,此次测量由国家测绘总局、总参测绘局组成49人的测量分队,加入中国登山队,对珠峰进行科考测量。

自然资源部的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在1966年、1968年两次测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天文水准测量及温度垂直梯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当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9名男女登山运动员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展开了中国国旗,竖起红色金属测量觇标,测量了峰顶积雪厚度。

当年7月23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自此,珠峰的这一数据,成为这一代中国人深远的记忆。而鲜为人知的是8848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郁期青、薛璋、张志林、邵世坤、陆福仁等国测一大队测绘队员和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等登山队员的付出。

他们的付出到底有多艰辛?据当年成功登顶的桑珠后来向澎湃新闻回忆,几百人住在郊区的铁皮板房里进行体能训练,两个多月,淘汰了一大半,剩下100多人被带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

当年22岁的桑珠最初并不是突击峰顶的主力队员,只是修路的一员,他和队员负责海拔6500米至8100米的路段,在冰缝峭壁间架梯、拉绳、开路。桑珠的记忆中,海拔6500米以上全部是雪地,一直到7028米又是另外一个风景,雪地再往上比较陡峭,坡度约六七十度,有些甚至达80度。从7028米到7900米这一段是冰、雪、岩石混合型的一个攀登路线,有些地方滑,有些地方因陡峭地形复杂多变。从7900米到8700米这一段,基本上都以岩石为主。

桑珠回忆,从大本营到5400米用了一天,第二天登到6000米,第三天到6500米,第四天到7280米,然后从7280米、7900米、8100米到8600米,如果天气好的话,又需三四天,但如果天气不好的话,就只能往下撤。“最后登顶的九个人,有六个是修路队的。”期间,还因为天气预报不准的缘故,导致多人被冻伤,一度冲顶失败,“后来下来的队员很生气,回去埋怨气象工作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台阶”8700米至8750米处挺立了33年的“中国梯”。桑珠介绍,这段路全是悬崖峭壁,非常险峻难以逾越,经他们完全靠人力奋战整整一天架设了一个高近6米的金属梯。公开资料显示,此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300名登山者通过这一梯子,成功从北坡登顶地球之巅,该梯子也被冠名为“中国梯”。

而当冲顶的登山队员发起冲顶时,山下的测绘队员丝毫不敢松懈。张志林后来在向他的武汉大学的校友们回忆时讲述,桑珠他们一行9人冲顶时,他拿着4倍望远镜寻找他们的身影,像火柴头大小的小黑点排成一列,缓慢小心地移动,终于成功到达顶端并将觇标竖了起来。他生怕觇标竖上去后被风刮倒而泡汤,“我压抑着兴奋和激动,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抢测工作中,我们8个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展开了13个点位的测量工作,配合着重力测量、天文测量等方法,成功测量出精确度较高的珠峰高程,顺利完成任务。”

米德生教授介绍,8848.13这一精确数据,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在距珠峰峰顶7公里至20公里、海拔5600米至6300米的10个三角点上交会观测,并取得完整的珠峰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数据后,依据青岛验潮站建立的水准原点,经过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扣除了峰顶积雪深度后得出来的。它的最大正负误差小于0.36米。因此,这一数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2005: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珠峰高程数据

自然资源部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同意大利登山队合作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复测,开展了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天文重力测量,并在大本营、Ⅲ7点和珠穆朗玛峰峰顶,用GPS接收机同步进行了珠峰交会测量。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承担了外业测量任务。

1998年珠峰测量,队员通过仪器观测。

1998年珠峰测量,队员通过仪器观测。

1998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同美国登山队合作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过一次复测,开展了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天文重力测量、GPS联测。珠峰交会测量由于美国登山队登顶失败未能进行觇标交会,只采用常规三角测量方法对珠峰峰顶进行了交会。这一次的外业测量仍然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承担。

这两次测定均未对外公布珠峰的身高。2005年3月10日,国家测绘局组织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队(国测一大队)从西安出发,标志着我国再度启动珠峰高程复测。

2005年珠峰复测,测量队员在西戎布作业点。

2005年珠峰复测,测量队员在西戎布作业点。

2005年珠峰复测,登山队员成功将红色觇标竖立在峰顶。

2005年珠峰复测,登山队员成功将红色觇标竖立在峰顶。

2005年复测珠峰的现场总指挥岳建利回忆,国际登山组织或个人每年都会登顶珠峰,他们携带测量装备,测量高程向世界发布,严重影响了1975年珠峰高程成果的权威性。

岳建利介绍,为了保障技术的权威性,当年采用了现代大地测量(包括卫星定位、雪深探测雷达)与经典大地测量(包括水准、重力、三角、激光测距、高程导线、高空探候)等多种技术方案,把重力点推进到海拔7790米,第一次精确测定了这一高度重力点的坐标和高程;第一次获得了珠峰峰顶长时间(35分钟)、高质量(1秒采样率、双频GPS、无间断)的GPS观测数据,为珠峰高程的精确计算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成功完成珠峰峰顶雷达雪深探测任务,取得了珍贵的雪深探测资料。

2005年珠峰复测,为了环保,烟头等垃圾一律要自己清理。

2005年珠峰复测,为了环保,烟头等垃圾一律要自己清理。

据中国西藏新闻网对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的记载,4月12日,测量队员到达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高程测量营地;5月11日,第一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5月19日,第一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开始冲顶之旅,当日到达7028米营地;5月21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8300米突击营地,准备冲顶;5月22日,珠峰峰顶测量成功进行。

6月12日,全部野外测量数据送抵西安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开始了水准测量、GPS定位、三角测量、重力与大地水准面、雷达测深等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

7月18日,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评审会议。来自多个单位的20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综合利用现代技术,精确确定珠峰顶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

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正式公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我国于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作为中尼两国友谊的永恒象征,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其中提出双方将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开展科研合作。

珠峰的天气瞬息万变,往往是清晨对珠峰一览无余,中午后就会迎来暴风雪。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

珠峰的天气瞬息万变,往往是清晨对珠峰一览无余,中午后就会迎来暴风雪。澎湃新闻记者王万春图

15年过去了,不断经历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的珠峰到底高了,还是矮了?这一次,久经沙场的国测一大队又站在了前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向澎湃新闻表示,以前都是登山队员帮助测绘队员把觇标带到峰顶,这一次测绘技术人员和登山队员将一起登顶,“这次我们的技术人员自己去完成,完成的内容就多了,可能我们获得的科学数据更加精准和丰富。”

责任编辑:张义凌

稳住就业基本盘 ── 我市千方百计增岗位保就业 北京十三陵景区将对全国医护人员免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