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收官” 新冠肺炎患者今日清零

日期:04-28
小汤山患者新冠肺炎

原标题: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收官”新冠肺炎患者今日清零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今天(4月28日)早上8点31分,18岁的小韩和50岁的余先生走出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病房楼,在医护人员的目送下上车离开。自此,小汤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战“役”收官。

17年前,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在7天内建成,两个月收治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新冠疫情中,小汤山“再起”,44天对2175人进行筛查,确诊54人。

在小汤山支援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自北京市属22家医院,其中不少人经历过非典。从纱布口罩到N95口罩、从布制服装到轻便的猴服、从按键手机到智能机器人,他们两度抗击冠状病毒,见证了科技与社会之变。

今天之后,小汤山医院将完成消杀,关闭备用。

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收官” 新冠肺炎患者今日清零

医务人员与

最后两名出院

患者合影留念。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经历了这次,越发觉得要好好活着,且活且珍惜。”

今早,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举办了一场小型欢送仪式。两位新冠肺炎患者戴着口罩、推着行李箱,从五层病房楼中走出,准备回归正常生活。

今年50岁的余先生和18岁的小韩,均为普通型病例,在小汤山医院住院超过1个月。医院的环境令他们有些意外,“就像在宾馆里一样。医务人员对患者也很贴心。”余先生说。他认为自己是在回国的飞机中被确诊者感染,“原来觉得病毒和我们没关系,实际上不知不觉在哪里就染上了,所有人都要对病毒特别敬畏、小心。”

病房楼外,医务人员为他俩准备了花束,并拍照留念。随着两人离院,小汤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完成17年中第二次大型抗“疫”任务。

今年3月,曾在非典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小汤山医院“重返”一线。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临时党委书记、工作专班组组长吕一平是北京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她介绍,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新建与改造,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大集中收治能力而紧急启动的建设项目。

当时,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患者的北京,开始不断出现境外输入病例。3月16日,小汤山医院启用,与17年前不同,这一次,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启用当天,医院即接收机场转运筛查人员35人,来自美国、英国、法国、韩国、加拿大、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菲律宾、阿联酋。

到今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总体运行44天,累计筛查2175人,日最大筛查量达394人;确诊54人、疑似27人。

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收官” 新冠肺炎患者今日清零

医务人员在病房中进行消杀。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时隔17年再次实现“零感染”

“小汤山速度”曾创建世界医院修建纪录。2003年4月23日开工,30日交付使用,25000平方米的医院在一周中建成。7年后,完成收治任务的非典病房被拆除,退出历史舞台。

新冠疫情期间,小汤山医院再次在短时间内建起。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紧急启动小汤山定点医院改造和建设工作,经过1.5万余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53天的昼夜设计及建设施工,B区和新建病区两个病区共1657张床位、82067平方米的工程,于3月8日完成。CT、超声、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心电图机2000多台件医疗设备,在一周内全部进场并安装完毕。

“一脉相承”至今的,还有严密的院感防护。

为了落实院感标准,医院内区域所有通道硬隔离封闭管理,确保一线收治人员与其他人员“零接触”。院内划分清洁污染区域,建立三级院感防控体系,每个病区设院感督导员,每日进入病区督促、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杜绝院内感染发生。

开诊后,医院每天对所有公共区域、科室进行两次全面消毒,每批筛查人员离院后进行床单元彻底的终末消毒工作,保证环境安全。

非典疫情中,小汤山医院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这一纪录在今天得以保持,记者了解到,第一批休整的912名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千人驰援小汤山

有别于此前鲜明的军队基因,此次驰援小汤山的上千名医务人员,选派于北京22家市属医院,来自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十多个专业。为了满足大样本核酸筛查需要,光是咽拭子采集护士团队就有238人。在经过业务和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后,他们进入岗位,参与一线救治。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护师李倩是最早一批进入小汤山的医务人员。2月10日到4月28日,两个多月里,她看着医院从“胚胎”到成熟,从成熟到谢幕。

“这里发生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来到医院的很多患者,都是留学回来的孩子,都很懂事。”她记得,接患者入院时,患者都戴着口罩,有些人示意医生不要靠近自己、不用给自己拿行李,担心传染给别人。

长期的住院治疗中,医患间建立了特殊的羁绊,李倩和同事们曾照顾过一位1岁的小患者,一开始,小朋友抵触医院,看见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护士十分恐惧,随着时间过去,小朋友喜欢上了这群陌生人,在出院时显露出依恋不舍。

除了针对新冠肺炎的诊疗团队,小汤山医院还组建了心理治疗小分队,开展综合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师们对医务人员、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支持,通过音乐、心理疏导等手段,保护医患心理健康。根据心理小组调查结果,定点医院医疗团队心理压力得分都在阈值以下,整体状态和适应的速度超出预期。

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收官” 新冠肺炎患者今日清零

送走最后两名患者,医务人员返回病房楼,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讲述

两次战“疫”见证社会科技巨变

驰援小汤山的医务人员,有不少曾亲历非典。

北京同仁医院医生陈东宁和护士何茵都是非典“老兵”。今年1月下旬,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开展支援,在组建之初,两人都主动报名,希望在一线救治患者。

“非典的时候,我们穿着布的隔离衣,戴两层纱布口罩,在病房里待一晚上,出来后脸都紫肿。布衣不防水,也不是一次性的,出来之后消毒了再使用,穿在身上也很笨重。”陈东宁说。这次戴着N95口罩、穿上轻薄的猴服进出隔离区时,她感受到17年间社会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同一个地方,人类的病毒抗击战,加入了更多科技元素。

人工智能已普遍应用于放射检查、检测检验、药品服务、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小汤山医院放射科主任董大伟介绍,一名影像学诊断大夫,平时一例病人的200多幅图像,从头看到尾,从发现病灶、测量、到提出诊断意见,需要5-15分钟,如果运用AI系统,短短几秒钟就能勾勒出所有新发病灶。

除了进行影像筛查,自动分药、人脸识别、送货和消毒机器人、全自动紫外线消杀灯等众多信息化技术科技得到应用,在节省人力的同时,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医学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今后面对疾病,人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应对手段。”陈东宁说。

新京报记者戴轩

编辑张畅校对陈荻雁

孟晚舟引渡案举行线上听证会 开庭不到30分钟结束 李国庆:急招85后90后副总裁,提请股东增发期权激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