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搜改变的命运?千年辽代白塔维修困局

日期:04-24
白塔修缮

原标题:被热搜改变的命运?千年辽代白塔维修困局

从曾经的“一照难求”到如今登上微博热搜,一座饱经风霜的千年辽代白塔历经了漫长岁月中短暂的10年光阴,终于迎来了自身命运的改变。

近日,一则“千年辽代白塔快塌了”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武安州辽代白塔修缮滞后、存在损毁问题的强烈关注。报道中提到塔身倾斜多处开裂,并不时有砖块坠落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

△从远处看,破损的武安州白塔已发生倾斜。新华社发

△从远处看,破损的武安州白塔已发生倾斜。新华社发

4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报,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为武安州白塔的修缮保护事宜专门委派工作组到敖汉旗,召开现场办公会,共同商讨针对性修缮措施,已明确搭设脚手架,对面砖脱离等病害进行排查,采取临时稳固等措施保护白塔,并已明确下个月完成修缮方案,立即启动白塔修缮工程。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采访专家学者及古建筑爱好者了解到,千年辽代白塔建筑手法高超、学术价值大是事实;饱经风霜岌岌可危、迟迟没有进行修缮也是事实。面对这样的文物,修还是不修,本不该是一个需要犹豫的问题,但也应当避免忙中出错,造成破坏性修复。

从“一照难求”到“登上热搜”,这座塔终于火了

“报道出来是好事,我也担心哪天就塌了。”辽宁人郎先生是一名古建筑爱好者,对辽代古塔的整体情况和建筑构造有十多年的研究。作为较早关注武安州白塔并曾参与修缮方案的的民间爱好者,他对白塔有着特殊的感情,曾先后于2011年和2017年两次探访武安州白塔。

在看到媒体关于“千年辽代白塔快塌了”的报道后,他赶忙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呼吁抓紧修缮工作:敖汉南塔(武安州白塔)经推断,主体建于辽代。历经千年自然的洗礼和人为的破坏,已是相当残破。塔身开裂,塔下满地残砖碎瓦。眼看辽宁、赤峰各地的辽金塔系近年都已维修告竣,可该塔多年来却一直未能得到修缮,天知道此塔还能撑多久?

郎先生与武安州白塔的邂逅源于一次偶遇。早在2011年,郎先生跟随辽宁省文物专家在辽宁朝阳考察文物古迹,回沈阳前他向专家提到相隔不远的内蒙古敖汉旗有一座辽代古塔,引发了专家的兴趣。

“2011年去的时候不是奔着这个塔去的,原本打算去看敖汉另外一座塔(万寿白塔)。这座塔之前没看到任何记载,网上只说敖汉有两个塔,但这座塔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没有任何记载,网上也找不到照片。去之前也没抱什么希望,结果到了那里一看很令人震撼,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武安州白塔图据郎先生微信公众号

△武安州白塔图据郎先生微信公众号

回忆起当年初见白塔的场景,郎先生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的天近看还很蓝,远处有些灰蒙蒙,快到的时候远远望见白塔,塔身有一半被近处的树林遮挡,连忙下车拍了一张照片。被白塔惊艳到的郎先生心想,看了这座塔,原计划要去考察的万寿白塔不看也值了。

当时,武安州白塔还未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知道的人也并不多,基于自己多年积累的辽代古塔专业知识,郎先生认识到眼前的这座武安州白塔虽然残破不堪,但绝不简单。“此塔的结构、造型殊颇为奇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他在后来的文章中写到,白塔第一层塔身东、西、北三正面为穹顶佛龛,不同于常见的券形佛龛。穹顶佛龛异常稀有,这种造型从未见于其他辽金古塔,乃至未见于其他所有古塔,极可能为现存孤例。其次,塔壁内夹设壁内折上式楼梯,可通往上层,作为可登的辽式密檐塔,甚为罕见。

△武安州白塔图据郎先生微信公众号

△武安州白塔图据郎先生微信公众号

武安州白塔的价值确实非同一般。据当地政府公开资料显示,武安州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最早建置的头下州之一,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北与骏马河相邻,南靠高台地,是辽至元时期的古城遗址,州城中建有一座空心灰白色八角辽塔,至今已近1000年的历史。2013年5月,武安州遗址和武安州白塔(以下简称“白塔”)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辽宁省文物局等三家单位撰写的《武安州塔形制及建筑年代考》中指出,武安州塔内部为始建于辽中期的八角形空心塔,其建筑形制代表了传统辽地早期建塔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是目前传统辽地仅存的辽代中期修建的砖塔,对于研究辽代中期砖塔的建筑手法、建筑特点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建于辽代末期的外包砌部分,则体现了辽代末期的建筑审美和建筑风格,是研究辽代末期建筑的重要实例,特别是塔身三正面采用穹顶式佛龛的建筑手法,与通常采用券龛以及平砌穹顶的作法完全不同,为现存辽塔中唯一建筑实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饱经风霜岌岌可危,却迟迟未进行修缮

作为千年辽塔,武安州白塔建筑手法高超、学术价值极高是事实;饱经风霜岌岌可危、迟迟没有进行修缮也是事实。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白塔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列举了一连串的担忧:墙砖松动,砖缝里的黄泥一抠就掉;裂缝变多、变大,塔北面有处缝隙甚至裂开10多厘米,南面的裂缝有4厘米;塔体已经向西北方向倾斜;塔基座缩进去一米多,头重脚轻……

△从近处看,武安州白塔墙体坑坑洼洼,残破不堪。新华社发

△从近处看,武安州白塔墙体坑坑洼洼,残破不堪。新华社发

红星新闻记者从网友近两年内拍摄的一组白塔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风吹日晒和年久失修,白塔顶部已经有鸟类在上面筑巢,破碎的砖块和瓦片散落于塔檐,存在着脱落后砸伤村民和游客的安全隐患。

△俯视白塔天宫,现在已经成了鸟巢了。图据网友红山艳阳微信公众号

△俯视白塔天宫,现在已经成了鸟巢了。图据网友红山艳阳微信公众号

△塔顶摇摇欲坠的残砖。图据网友红山艳阳微信公众号

△塔顶摇摇欲坠的残砖。图据网友红山艳阳微信公众号

实际上,白塔的损坏既与古塔的建造年代久远,风吹雨淋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们对古塔不当的处置,缺乏保护密不可分。

《武安州塔形制及建筑年代考》里面曾提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当地村民到塔上取砖修建兔舍,塔座外部青砖被大量盗拆。据当地村民介绍,在上世纪中期时,塔座尚较完整。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塔座南面,原有券门通往塔心,并可通过天井,爬到塔身券洞内,后因盗取塔砖,将券洞拆毁。

“要说塔的破损程度,我中间隔了6年又去的,凭直觉我是看不出来的。除非把每年的照片细节进行对照,可能会有发现。不像他们村子里的人,从小时候一直看到现在,他们可能感受到的变化更深一些。但是去的时候确实满地碎砖,这个是真的。”

△白塔南面的洞里,人们烧香拜佛,废物一地。新华社发

△白塔南面的洞里,人们烧香拜佛,废物一地。新华社发

今年1月份疫情爆发前,郎先生的一个朋友去敖汉看了白塔,在那边曾跟他通了视频,后面一起交流过是否会短期内倒塌的问题,朋友的看法是还不至于这么严重。根据报道中提到的问题,郎先生自己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倾斜问题不明显,国内这么多古塔,十座塔有九座都是歪的;至于内部空心,这也很正常,不能说明很严重。

在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看来,外界对于白塔的稳定性不需要过度担心。“这个塔虽然历经沧桑,风吹雨淋破损严重,但是它整体稳定性是很好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它坐落在一个山岗岩石层上,很坚硬;第二它周边没有工业设施;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是,做这个方案的时候,权威部门已经出具了塔的稳定性检测报告,不是随时就可能倒塌。”田彦国说。

不过,郎先生也强调,虽然目前看来白塔不会在短时间内倒塌,但是也不排除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毁于最后一根稻草。

维修方案多次修改,专家组成员换来换去

一面是每年纷至沓来的游客,另一面是逐渐衰败落魄的古塔,对此,当地相关部门也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修复工作。

据公开文件显示,2016年国家文物局就在《关于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加固工程立项的批复》中,原则同意武安州塔保护加固工程立项。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工作没有进入到具体执行阶段。

针对这一原因,此前,新华每日电讯在报道时指出,白塔维修方案迟迟未通过,除方案本身有待完善,也与第三方评审专家组成员换来换去、意见层出不穷有关系。

“2013年辽宁省文物保护机构做过白塔修复的方案,我也帮过忙,但后面就没有动静了。2016年年底听说要修,过完春节我就又过去了,想着赶在修缮之前再去看看老样子。当时以为马上就要修,结果一直等到现在。”对于方案迟迟未通过,郎先生也颇感意外,在他看来维修方案多次不通过的情况并不多见。

“修缮方案有严格的程序,要专家评审通过后才能执行。这个事情跟资金没关系。”田彦国表示,方案没有通过的原因仍在于专家的理念不一样,里面牵连太多复杂的内容,所以必须要专家组全部通过才能施行。目前,项目维修方案已经过多次修改。

“打个比方,有的专家想以旧补旧,有的专家想用其他修缮的方式,这都需要统一。外界对这个事情不了解,对国家文物局政策不太清楚,不是这么长时间。2015年之前,只要往国家文物局报重大项目,国家文物局可以批。2015年之后,国家对文物保护有规定了,你得先立项才能做方案。你不立项做方案没意义。我们这个塔2016年才立项通过。”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长期从事古建筑和历史城镇村落的修复保护、教学及研究工作。在他看来,武安州白塔的境况反映出地方文物保护部门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不应该不断更换评审专家,客观上造成方案迟迟不能通过;第二个问题是古塔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缺乏基本的保护措施。”

作为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柳肃教授每年都要参加多次文物保护评审会,对各种方案提出针对性意见。根据他以往的经验,文物修复评审会由三至五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文物修复提出全面的修改意见,一个项目最多经过三次评审会后就可以确定维修方案。

“每次开会看到方案有不足的地方很正常,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多数情况第二遍就能够通过,后面开始实施。如果当地认为专家不合适,可以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指派专家进行指导。”柳肃说。

针对网上关于白塔引发的热议,4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情况通报,回应称重视媒体报道的赤峰市敖汉旗武安州辽代白塔修缮滞后存在损毁的情况。4月12日至1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为该塔的修缮保护事宜专门委派工作组到敖汉旗,召开现场办公会,共同商讨针对性修缮措施,已明确搭设脚手架,对面砖脱离等病害进行排查,采取临时稳固等措施保护白塔,并已明确下个月完成修缮方案,立即启动白塔修缮工程。

通报还提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将全程跟踪监管,指导、协调各方推进相关工作落地落实,回应媒体和社会群众关切。

一旗双塔命运不同,紧急修复下的隐忧

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与武安州白塔多年失修的境况相比,位于敖汉旗的另一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寿白塔(也叫五十家子塔)已经在前几年得到了修缮。

△修缮后的万寿白塔图据网友红山艳阳微信公众号

△修缮后的万寿白塔图据网友红山艳阳微信公众号

据当地政府网站信息显示,2016年敖汉旗文物部门对万寿白塔进行了修缮工作。报道中提到,据旗文物所长张焱介绍,“万寿白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2016)年国家投入300万元对塔进行整体维修、加固和保护,恢复它的原貌,并对塔的周围进行了规划,作为全旗旅游产业的一个旅游景点进行认真打造,拉动第三产业。”

红星新闻记者在国家文物局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早在2014年5月,国家文物局就对宁昌路遗址敖汉五十家子塔塔台和基座加固维修方案进行了批复,相比武安州白塔立项的时间还要早了两年。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教授正月,曾经对万寿白塔上的碑文进行过解读。在她发表的《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学术价值探析》的文章提到,碑文记载的是建塔目的、主要出资者、协助的主要人物、参与的各行各业人员及数量。其中,碑文明确记载,当年八面金塔的主要出资者是岱青杜棱一家。

据报道,2017年7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敖汉部始祖岱青杜棱后裔齐聚在位于敖汉旗东北二十五公里今玛尼罕乡五十家子万寿白塔前,举行近二百多人参加的祭祀活动。

“当年出资修塔的后裔几百年一直生活在当地,平时都有对塔进行维护,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到塔那里去祭拜。我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上,也反映出这两座塔境况不同的原因。一个少有人关注,只能靠官方;另一个有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关注,效果是不一样的。”正月说。

据郎先生介绍,目前全国现存辽塔官方数据大约100多个,但他认为保守统计真正意义上的辽塔只有70多个。从分布上看,辽宁省占一半,京津冀加起来有20多座,剩下的内蒙古自治区有7座,吉林有1座。综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他觉得武安州白塔属于目前现存辽塔里面保存较差的一类。

面对岌岌可危的文物,修还是不修,本不该是一个需要犹豫的问题。但郎先生内心也有些许担忧:之前有一种情况,眼看着古建筑就要倒了,后面也是通过媒体呼吁,媒体一关注把当地逼急了,结果修的时候把历史信息全给弄没了,后面变成了一个现代的仿古建筑。

“有的维修是一种破坏,那种情况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跟倒塌比起来,还是要努力抢救。”郎先生说。

责任编辑:屠正阳

昆明: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推动筑牢境外疫情输入防线 一张督办通知 一件民生“小”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