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日期:04-23
疫情患者新冠肺炎武汉湖北

原标题: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写在前面]

当疫情侵入矗立于河湖之上的武汉时,为了保卫这座大城,一场场“巷战”打响,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战士:不幸中招并与病毒搏斗的患者、每天进入污染险地的医护人员、转运和服务患者的工作人员、日夜赶工建造医院的一线工人、挺身而出奉献力量的志愿者,甚至“呆在家里不出门也是战斗”的自我隔离者……

他们参加了这场保卫战,见证了这场保卫战,很多人还记录下了这场保卫战的一个个细节,涓滴汇集,就是共和国的一段战疫史。

“咋能不怕,我老婆也一直坚持让我不要做了,可是这个时候因为害怕就退缩了,良心过不去啊,特殊时期,我们虽然无法像你们那样治病救人,但多少能出点力啊。”

“每天见到病人家属生离死别,骨肉分离,我只有更努力多救一个是一个。”

“我是军人出身,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不能退,后面就是祖国和家人,你退了他们怎么办?”

“我们是病人去医院的唯一希望!”

这些朴实而又深沉的话语,出自一群在疫情背后默默坚守的逆行者——院前急救人。他们日夜奔波在大街小巷,穿梭在社区与医院之间,争分夺秒做着院前急救和患者转运工作,充当着抢救人民群众生命的“摆渡人”。他们当中的很多司机和担架员只是临时工,文化程度不高,但本着良心,毅然奔波于最危险的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命。

以下疫中日记,记录了他们的战疫故事。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3月5日

抗疫中,那些被忽视的逆行者

光华路站方文红

疫情发生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千千万万逆行者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抗“疫”大战之中,这其中有一群勇敢无畏,但却容易被忽视的人——120急救车司机。

疫情期间,“120”不仅一如往日地履行着院前急救任务,还要担负起新冠肺炎患者的转运工作。值此特殊时期,一贯以团队作战的120没有了担架员可以么?可以;没有医生护士可以么?某些情况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没有司机师傅则是万万不能的!

在“120”这份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命的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有着精湛的驾驶技术,将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烂熟于心,有着随时充当担架员的强健体魄,他们就是急救车司机!

“有一个疑似新冠肺炎的爹爹,有家属,请马上出车。”接到任务的光华路急救站人员立刻驱车前往现场。七楼的老房子,陪伴患者的只有一个年迈的婆婆,没有担架师傅,如何是好?“婆婆,还有其他家属吗?”“哎,不孝啊,子女怕感染,不敢来啊……”婆婆伤感地说到,我懵了,此时此刻,亲情竟是如此的凉薄。“怎么办呢,师傅,那我们一起慢慢往下抬吧。”“哪能要你们两个小姑娘一起抬。”司机师傅话未说完便毫不犹豫地把爹爹背了起来,狭窄的楼梯,昏暗的灯光,七层楼下来司机师傅已然汗如雨下。我泪目了,那可是一位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啊,面对病魔所带来的恐惧,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的义无反顾!更何况一天的“120”工作下来,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

“师傅,你不怕吗?我们选择了这行,这是我们的责任,可你们不一样啊,你们不想干了,随时可以走。”“哈哈,咋能不怕,我老婆也一直坚持让我不要做了,可是这个时候因为害怕就退缩了,良心过不去啊,特殊时期,我们虽然无法像你们那样治病救人,但多少能出点力啊。”我再次被感动了,我们是医护,有着推不掉的责任和使命,可是他们不一样啊,他们在医院只是临时工,可在家里却是主心骨、顶梁柱,他们有理由不去最危险的前方,可是他们却本着良心,本着人性的善良,毅然奔波于最危险的一线。

疫情当下,这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原本从事着什么职业,但他们同样是这个城市的英雄。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暖春不会到来。有着这样一群战斗在一线的英雄们,胜利终将到来!

3月5日

向站长致敬

光华路站方文红

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变的是一直坚守在生命前沿,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时间的“120”。虽然疫情期间的120急救站艰难竭蹶,但我们一直坚守到今天,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来自我们站长沈小波同志的榜样的力量,并在他的鼓舞下,不畏艰险,奋力抗疫。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从今天开始,我要吃住在站里,看着你们,哈哈……”1月中旬的某一天,站长突然向我们宣布。“站长,是新冠肺炎情况越来越严峻了吗?”“嗯,主要是对你们负责,对我负责,你们一个都不能倒下,我来给你们当后勤。”

几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活脱脱描绘出一个“保姆”站长。很快,一个临时厨房也被“搭建”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竟样样齐全。作为急救站领头人的他,17年前也曾奋战在“非典”一线,他深知这场战役的严峻。于是,抗疫一开始便对我们进行各种关于“发热”“病毒性肺炎”“消毒防护隔离”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叮嘱我们工作人员每天监测体温,告知我们接触相关病人的注意事项。疫情严峻,他理解一线医务人员艰辛与压力,默默地与大家一起坚守、承受,始终与大家奋战在一起。

“洗手、洗澡、洗衣服。”

“站里每个区域每天都要紫外线消毒。”

“每趟出车回来,都要喷洒消毒水,紫外线消毒。”……

反反复复,我们每天都要被站长念叨千百遍。

“你们不要嫌我烦啊,我每天都要盯着你们每个人都洗澡洗衣服,一个都不许漏。”

“早餐就吃泡面啊?”站长走过来,“光吃泡面可不行,没营养,我去给你们每人煎个鸡蛋。”不一会儿,就见他端着几个煎蛋走来。

“站长,好久没吃肉了。”

“站长,没菜啦。”

“站长,滴露消毒液没啦。”

“站长,口罩防护服不多啦。”

“站长,帽子手套不够啦。”……

每每这种时候,他总是一边回复“哦,知道啦……”,一边默默拿起电话向站外走去。

凌晨两点出车回来,碰到了整装待发的站长。

“站长,这么晚,去哪里?”

“去找物资。”

不知道多少个深夜,他只身一人出去为我们找物资,经常到第二天中午才见回来。有收获,老远就能听到他的欢声笑语;没收获,就见他回来后一脸暗淡,半天一声不吭。我们心酸了,我们深知,疫情当下,物资哪那么好找哦,但是为了我们,他一直在坚持。

疫情的战役打响后,一件防护服、一个医用口罩、一副护目镜,一支温度计、一个听诊器,都成了稀缺的“战斗武器”。他作为光华和岱山两个站的站长,要兼顾20多人的防护和生活。很多120急救站因人员感染、物资供应不上而不得不停站了,可他依然坚持着、坚守着,“特殊时期,每辆120都承载着抢命的使命,一定不能停,也一定要保证你们安全。”因为他的坚持,我们两个站,每天高效出车,奔跑在疫情最前线;因为他的坚持,我们的团队都被保护得很好。向我们可爱可敬的站长致敬!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暖春就要来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3月6日

逆行于疫情旋涡

武汉市急救中心急救网络科费瑶

疫情发生以来

街道空下来了

城市慢下来了

这座城被按下暂停键

然而在城市里的一隅

自疫情开始以来

战斗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批批白衣战士前赴后继

一个个忙碌身影夜以继日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院前急救的工作量剧增。有多少份患者的期盼,相应的,就有多少份院前急救人的付出。自打武汉封路,除发热病人以外,还有许多非发热的慢性病患者和危重病人无法顺利赶往医院,焦急的他们只能联系120急救中心,请求帮忙解决。一边是疫情来势汹汹,一边是患者无法推延的治疗。大难当前,兴盛路急救站工作人员是无数院前急救人的缩影,他们默默奉献,不计回报,毫不退缩。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3月2日傍晚六点四十,小雨沥沥地下着,我们接到指令,患者大便出血,他是长期做透析的病人,要求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到达现场后,我们发现患者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家属说病人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已4年,平时都是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出现间断呕血及便血6小时。情况紧急,我们迅速将其转运到急救车上,患者依然神志昏迷,不能言语。脉搏微弱,测不出血压。全身皮肤暗黄,有多处瘀斑,无尿。我们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吸氧等一系列的救治。跟车医生告知家属,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急救车呼啸前进,我们心底的弦一直紧绷着,一刻也不敢松懈。当急救车到达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室时,却被告知无法收治,协商无果后,在家属要求下,我们连忙又赶往武汉市中医院,却也因床位紧张,无法收治。一路碾转几次家属近乎绝望,与家属协商后,我们决定送往协和医院,到达协和医院急诊室同样的人满为患。在家属的恳切请求下,急诊医生安排了一张床位,我们将患者安全转移到病床上。患者终于能得到救治,我们又完成了一次救死扶伤的使命。准备返程时家属叫住我,说“辛苦你们了,是因为有你们生命才能得以延续。”“不客气,应该做的。”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两日后一份转入账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就是大前天那位患者家属为向我们表达感谢,便将钱款转给我们当班司机李师傅。但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职责,廉洁奉公是我们的原则,这钱一定不能收。得知情况后李师傅立即将钱款转回。其实我们都知道,能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认可,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院前急救人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我们终究会迎来春暖花开。

3月7日

没有生而英雄,只有选择无畏

惠济路站韩璐

《给女儿的信》是一封抗“疫”前线的父亲写给远在北京念书的女儿的家书。从这封让人泪目的信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铁血男儿的担当;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看到了一位抗“疫”一线老炮最伟大的父爱。

《给女儿的一封信》

一直想给你写封信,

但回来后一直忙,很多人需要我的帮助,

我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

那天离开,你抱爸爸的时候,我非常开心。

你现在一个人在那里要好好照顾自己,

你给自己订了目标,我也认可,

希望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

要感恩生活,因为幸福来之不易。

在返回奔向一线时,爸爸知道疫情很严重,

我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因为爸爸受的教育在部队,在单位,

从小在家里,就是这样的。

没有国家,哪有大家,

没有大家,也就没有我们小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所以我决定要赶回来参加战斗。

每天见到病人家属生离死别,骨肉分离,

我只有更努力多救一个是一个。

每次上班要穿防护服,戴口罩,防护镜,手套脚套

24小时,中途脱了又要消毒。

所以尽可能不脱,上洗手间更不方便。

早上下班时身上里外全部湿透。

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因为每个人生来就是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如此,这样才不负我们的希望。

每个人都有不好的情绪,我希望你战胜它,

做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这也是我和妈妈的希望。

同事感染的也不少,每次上班都会碰到危险,

想到你和妈妈,我就很开心。

你的人生以后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事,

但爸爸希望你能正确对待战胜它。

你已经长大了,以后你也要好好照顾妈妈,

我也会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的。

最后预祝我们早日团圆,

我们一起加油。

爸爸爱你。

写下这封信的是长江航运总医院院前急救科120救护车司机——向阳。因为年长,大家都叫他“大哥”。疫情暴发时,他原本可以不回武汉。1月22日,腊月二十八,他送女儿到北京学习。在武汉宣布关闭离汉通道的那天夜里,所有返回武汉的航班被取消了。“不行,我是医务人员,必须回去!”向阳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他一边联系单位,一边联系北京铁路局,最终踏上了一班北京到珠海途经武汉的火车,经过多人的帮助终于回到武汉,直接奔往抗“疫”一线参加战斗。

疫中日志:老婆也让我不要做了,但这时候退缩良心上过不去

“我是军人出身,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不能退,后面就是祖国和家人,你退了他们怎么办?”每当旁人不解向阳为啥总是不怕死往前冲时,他这样回答。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急救站工作量加重,出车数剧增。向阳驾驶着120救护车,不眠不休地奔波在路上,把一批又一批患者送到医院。别看他岁数大,急救电话一响起,比谁跑得都要快。

“中心,病人已送到医院急诊室,救护车消毒完毕,马上可以接受下一任务。”每次出车消毒完,他都会主动给急救中心接线员打电话。最开始,接线员听到这话一愣,头一回有救护车主动要求任务。

“城市封闭交通,我们是病人去医院的唯一希望。我必须要在救护车上有限的24小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

救护车上的他不知疲倦,每天最担心的是把病人送到医院却被告知没床位。

1月31日凌晨,他载着医护、担架员到江汉路某小区接一名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患者是一名90岁的独居老奶奶,呼吸十分费力,必须迅速把老人送入指定收治医院,但医院告知床位目前已满。他看着病怏怏的老人,十分心疼:“阿姨您别怕,我今天无论如何也要为您找到有床位的医院。”

寒冷的雨夜,雨刷器不停摇摆,他们硬是找了三家医院才为老人找到床位。“老人家终于有救了。走,回家消毒,继续下一任务!”

(武汉市急救中心供稿)

武汉部分区域将允许商办存量用房改造为租赁住房 “口罩外交”遇冷后 台媒爆巴拉圭与台湾关系有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