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记者”事件一再升级,官员除了直面问题,已经别无选择

日期:04-22
原阳

原标题:“打记者”事件一再升级,官员除了直面问题,已经别无选择

“打记者”事件一再升级,官员除了直面问题,已经别无选择

4月21日,正常采访河南原阳4名儿童被土方压埋事件的多名记者,遭遇20多名不明人员的阻拦、推搡和殴打。就在原阳上级组织新乡市委书记明确表态要彻查此事并向记者道歉后,原阳相关负责人继续玩起了“变脸”!

面对被打媒体记者和公众要求揪出打人者时,当地官员先是以“听原兴街道办党委书记说的”为由,将动手打人者推给了死者家属,其后又否认自己没有说过。面对记者被抢手机,当地宣传部官员虽是归还了记者手机,但已是被强制刷机、所有信息都没有的空白机,而其中为何刷机、为何阻拦记者采访,官员缄口“不清楚”。

由此引发了更大的舆论愤慨——既然什么都不清楚,这位官员又是从谁手里拿到被抢的记者手机的?当一些网友从现场视频中一帧一帧扒出来打人者后,至今也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正面回应。一场舆论监督,变成了用一系列怪异举措组成的“监督舆论”。

就在当地官员送还记者手机后,网上舆情发酵。吊诡的是,除了对当地官员行为表达不满外,也有相当一部分言论直指“记者不该去采访”,表示记者被打不能怪当地,纯属记者“自找麻烦”。这样的论调大面积出现,在正常的舆论环境下显得颇为反常,以至于有人猜测,这是不是当地政府刻意进行的“引导”动作?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能借此给地方政府扣帽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涉事地方可以对类似舆情置之不理,更不意味着其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就没有责任。无论如何,“舆情”已经起来,涉事地方有正视、回应的必要,也有引导的责任,而一切引导,都要朝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不可走向歧途。

出现重大公共事件和危机后,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必备动作。一般而言,政府应对媒体,无论是态度、情感和语言都要诚恳、诚挚、诚实;在回应社会疑问是要积极、准确、及时;面对公众质疑时,要以诚相待,讲人话,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这是政府处理公共危机无法回避的法则。

根据过往一些经验,能直面舆论、直面问题,事情解决得一般不会太差;而个别地方、个别官员表现拙劣、手段粗暴,甚至颠倒事实,这就往往不能让舆论“平息”,更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大。

在记者被打事件中,涉事政府对待媒体和公众关切耍变脸,打太极,含糊其辞,由此引来了更大舆论危机,甚至公众从记者被打中开始质疑儿童被埋事件此前处理的结果,是否还另有隐情。显然,这是不能正视舆论的后果。

而要避免更大的“次生灾害”,修补公众信任的信任,涉事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彻查事件真相,及时公开、依法处置,并对“一问三不知”的官员进行必要的问责。正如有媒体所说,通过此事要让地方政府明白,接受舆论监督,天塌不下来,不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甚至胡乱作为,反而可能酿成大问题。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大国重器”生产如火如荼——装备制造业基地齐齐哈尔加快复工复产见闻 居家隔离必须独居,“高风险”朝阳区出6大新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