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181个项目(人选)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
制图申娟子
21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蓉举行,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深水钻井升沉补偿装置-管柱-井控系统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35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超高蛋白抗倒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等69项成果获二等奖,“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39项成果获三等奖。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在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246个项目(人选)中,成都市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人选)共181个,占全省获奖数量的73.57%。其中,自然科学类11项,技术发明类3项,科技进步类164项,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与成都理工大学开展科技合作的亚历山大·登斯莫尔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记者了解到,西南石油大学主持完成的“深水钻井升沉补偿装置-管柱-井控系统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我市31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数量的88.57%;电子科技大学完成的“系列化高频超低损耗软磁铁氧体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我市54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占二等奖数量的78.26%;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我市93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占三等奖数量的66.91%。
据介绍,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的亚历山大·登斯莫尔和同事共同开展了龙门山活动构造、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研究,在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多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龙门山地震的预测和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记者宋妍妍)
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点击
记者探访一等奖获奖项目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
热负荷比国际同类装置提高3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243万元
四川大学先进核能实验室外景
四川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
作为我省科技创新实力的代表,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昨日,记者对此次获奖项目中聚变领域唯一一个一等奖——由四川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研制及应用项目进行实地探访。该项目成功研制了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为偏滤器材料研究提供大面积高密度等离子体和高热负荷的极端实验条件,推动了我国在偏滤器服役环境模拟平台领域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是目前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偏滤器综合性研究平台。据悉,该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热负荷比国际同类装置提高了3倍,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7243万元。
先进在哪?
等效模拟验证
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更高效更清洁能源的探索,其中核聚变能被认为是终极选择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而偏滤器是聚变堆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具有排热、除杂的作用。
“偏滤器处于高密度等离子体、高热负荷、高中子通量的极端环境,因此偏滤器材料/部件在极端环境下长服役寿命的安全运行,成为聚变堆设计和建造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芶富均教授介绍。
如何获得适合的偏滤器材料/部件?由于托卡马克装置运行成本高,因此亟需建设等效模拟验证平台——直线等离子体装置,模拟聚变堆环境,研究在极端服役环境下偏滤器材料/部件服役行为,建立相关数据库,这对于指导布局设计与制造、建立服役寿命的评估准则、降低建设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现有模拟平台参数低、性能单一,不能满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偏滤器测试验证的需求。芶富均教授自荷兰基础能源研究所从事多年研究工作回国后,在四川大学组建了先进核能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研究直线等离子体装置,为偏滤器材料/部件研究提供大面积高密度等离子体和高热负荷的极端实验环境。
该平台自2010年开始创建,不断创新突破,将直线装置的等离子通量从1019/m2s量级逐步提高到1025/m2s量级,为目前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偏滤器综合性研究平台,为我国自主开展聚变堆核心材料/部件研发、热与粒子排除等关键问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特点在哪?
体积小、能量大
等离子体通量达到1025/m2s量级
走进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一个1.2米长的蓝色圆柱体映入眼帘,体积小却蕴藏着大能量,这就是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该装置包括核心部件——等离子体源,负责离化气体,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环境以及可以提供真空环境的腔室,等离子体就在真空环境里产生;在真空腔室外面,蓝色的磁场屏蔽层内为磁场线圈,即高电流线圈,通电的时候,可以提供轴向的磁场,将产生的等离子体约束在特定的环境里。
如何模拟聚变堆偏滤器等离子体环境?聚变堆环境很复杂、能量很高,能量怎么来呢?芶富均研究团队介绍,“主要是来自等离子体、热负荷和中子。由于中子基本上可以穿透我们熟知的很多东西,包括钢铁和水泥等,并可以诱发元素嬗变,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十分危险。所以实验室仅针对等离子体、热负荷,研制了高密度等离子体和高热负荷耦合的聚变环境等效模拟平台,即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
记者了解到,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通过结构改进、位型优化、材料改进、射流冷却等,突破了高密度、长寿命等离子体源技术,实现了聚变堆高密度等离子体服役环境模拟,等离子体通量达到1025/m2s量级;研制了大面积高密度等离子体源阵列,满足了偏滤器部件的辐照环境模拟;通过发展等离子体源欧姆加热和多级源耦合技术,热负荷比国际同类装置提高了3倍。同时,提出了同时具备高密度与高热负荷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
应用在哪?
为20多家单位提供服务平台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有非常广的应用
“等离子体均匀性好、密度大,实验室还将其应用推广以发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验室研究团队介绍,该项目研发的等离子体源技术被应用于加速器驱动临界洁净核能系统中超导腔等离子体清洗研究和超导膜铌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同时,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0多家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单位提供服务平台。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也有着非常广的应用。”上述负责人介绍,现在的大量电池都是用PECVD法沉积的,由于四川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密度很高、均匀性好,能够提高电池的等离子体离化效率,可以让电池沉积薄膜的时间更短,薄膜更均匀,从而提高工艺参数,近三年已为比亚迪公司等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达16068万元。同时,在医疗方面,实验室与华西医院等单位合作,让等离子体在医疗领域方面发挥作用。
据统计,该实验室等离子体源和直线装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7243万元。为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该平台相关研究已获得上海宏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关注,并在未来进行相关成果的产业转化。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实验室还有一台更大的直线装置。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2.0版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该装置是实验室与加拿大研究机构和上海宏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将直线装置的发展领域延伸到磁惯性约束聚变的研究。
“国际上现在最主流的聚变方法是磁聚变和惯性聚变,我们在2.0版多功能直线等离子体装置上正在进行一种磁惯性约束聚变方法的探索,这是一种结合二者优势的新的聚变方法。”上海宏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方法相比,磁惯性约束聚变需要较少的储存能量和加热功率即可达到聚变点火条件,对聚变能发展具有变革潜力。(记者宋妍妍摄影马丁)
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
超5000例临床研究证明了“穴位的存在”
十几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梁繁荣始终在干一件事——用现代科学方法,证明针灸的有效性,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2006年至今,他们先后做了超过5000例对比试验,涉及偏头痛、消化不良、面瘫等十多种疾病。大量试验结果证明,针灸的有效率高达70%至90%。
根据省科技厅提供的材料,梁繁荣主持的针灸穴位效应特异性基础研究,第一次系统、客观地回答了国际学术界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质疑,为穴位的存在提供了科学证据。
如今,针灸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梁繁荣及其团队并未停下科研攻关的脚步,“通过我们研究发现,穴位是‘活的’!根据身体状况,它会发生变化!像有些穴位,平时按压没感觉,生病后再按就会觉得酸痛……”按目前进度,明年团队就会有初步的研究成果。(记者宋妍妍)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
发明养猪的“营养学”农业部支持全国推广
如何应对非洲猪瘟?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提了一个应对方法:增强猪的抵抗力。陈代文合作的上百家养殖企业表明,运用他在全球首创的抗病营养理论,成本无明显增加,日常饲养中猪的病死率却可以降低约20%。
陈代文改善猪营养的主要载体是饲料。“饲料中的营养,也就是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这些。但关键是怎么配置!”他介绍猪和人一样,不是说只吃补品就能身体好。只有适宜的组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陈代文和团队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拿不同剂量和配方的饲料去喂猪,看它们身体状况的变化。根据省科技厅提供的材料,陈代文实现了生猪养殖的营养模式变革,为保障生猪健康、减少抗生素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障生猪生产和市场稳定供给。
推广养猪的“营养学”,也是陈代文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起农业部就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将他的科研成果作为一项动物养殖的核心技术进行推广。(记者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