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首都机场T3-D边检警花:身穿防护服,验证不松劲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边检民警身穿防护服、验证台隔板增高至2米、旅客入境验证更全面……首都机场T3-D作为入境航班处置专区,成为北京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重要关口。记者从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了解到,随着第一入境点的启用,T3-D的旅客量有所下降,不过目前来自港澳台的航班仍从北京口岸入境,因此民警们的工作丝毫没有松懈。
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勤三大队民警魏蕾和其他民警一样,在首都机场T3-D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天。在疫情防控期间,只要是在这个处置专区工作,民警们必须穿上防护服,常常一穿就至少三四个小时。特殊时期,对入境旅客的验证环节尤其重要。魏蕾说,以前正常验证只需要一分钟左右,但现在得花大约五分钟。
大数据研判发现涉疫高风险旅客
新京报:T3-D航班处置专区刚开始启用时旅客量很大,风险也更大,你为什么选择去这里工作呢?
魏蕾:之前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国际航班都在T3-E区入境,疫情发生后,成立T3-D处置专区,所有的入境航班都从这里办理入境手续。
T3-D专区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报名去那里工作。国外疫情发展得比较快,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这时候我们年轻人要冲上去。另外,大学时我学的是日语,又自学了韩语,英语交流也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有语言优势的话,可以让我更好地在T3-D工作,所以就报名了。
魏蕾在执勤民警办公室工作。摄影/袁宇耕
新京报:那时候你的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魏蕾:疫情期间,由于强化了对入境人员的查验环节,手续相对复杂,加上旅客非常多,我们的工作量很大。举个例子来说,正常情况下,我们为一名旅客办理手续大概需要1分钟,但是疫情期间可能就需要5分钟左右。
后来,五部委联合发布公告,自3月23日零时起,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虽然来自港澳台的航班仍从北京口岸入境,但相比前期,旅客相对少了一些。不过,作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担负着守卫国门安全的职责,在特殊时期,我们的工作依旧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新京报:有些旅客乘坐的航班不是直飞,而且有可能是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对于这种情况,是否有应对办法?
魏蕾: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加强了跟海关、卫健委、民航等部门的合作。我们有个大数据中心,通过研判从中发现自疫情严重国家转道来京、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等涉疫高风险人员,为海关登临检查提供精准有效的预警信息。
同时,我们也强化了信息共享,将来自疫情严重国家、与确诊病例同航班以及经外口岸入境来京等人员的信息推送给有关部门落实属地管理,实现口岸和社会面防控的有机衔接。
验证台隔板升高防飞沫传播
新京报:在T3-D处置专区工作时,有哪些具体的自我防护办法?
魏蕾:从民警自身防护方面来说,在T3-D处置专区的勤务中,每一名民警都要穿戴护目镜、口罩、手套、警帽、隔离衣进行工作,也需要佩戴防护面罩。此前,单位请了专门的医护人员来教大家如何正确地穿脱防护服,这让我们觉得踏实很多。
严密的防护对我们是一种保护,同时也给体能带来了严峻考验。之前旅客量大的时候,检查员从穿上防护服开始为旅客办理手续,需要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一些特殊岗位可能会连续五六个小时。穿着防护服,常常会感觉比较憋闷,更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为了节省物资,我们工作的这三四个小时都不喝水、不去卫生间,休息时也是穿着防护服稍微坐一坐。
工作环境方面,相较于普通的验证台,我们的检查台周围的隔板升到了2米多,隔板开口缩小至仅能递换护照。这一改变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主要是为了阻隔飞沫传播。同时,我们还会定期对现场进行消毒。
进入首都机场T3-D专区,魏蕾和同事们都需要穿上防护服。摄影/袁宇耕
意外收到日本旅客爱心口罩
新京报:你在语言方面的优势给工作带来了什么便利?
魏蕾:在疫情期间,语言优势的确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对于到达首都机场的旅客,相比往日,我们需要采集核对更多的信息。这时候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和旅客沟通。比如可以根据旅客填写的出入境卡片、相关的住宿登记地址等等,判断他是否来自需关注地区。
随着国外疫情暴发,需要特别关注入境旅客的行程,从什么地方回来、都去过哪里……虽然前台也设置了写有不同语言的提示卡,但这时候自己亲自去跟旅客交流,会更加方便。
新京报:在T3-D处置专区工作期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你难忘的事?
魏蕾: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感动。有一次来了一对日本母女,她们可能看不懂英语,不知道该如何填写入境卡片。我发现情况后,就用日语向她们解释了填写要点。她们又有些担心地询问了一些入境后隔离的事情。我在了解了她们的入境目的及行程后,用日语做了简单说明,她们这才安下心来。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临别之际,这对母女忽然递给我一袋崭新的口罩,说:“你们太辛苦了,真的特别感谢。”这个暖心的举动一下就打动了我,这让我觉得,在疫情期间更能够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还有跨越国别的关怀。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
编辑刘梦婕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