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十位肿瘤大咖的防癌真招
淋巴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总可达62%左右;高危人群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直肠指检可以发现三分之二甚至更高比例的直肠病变……
资料图片
4月15日-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防治共同行动”。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升,癌症已经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作为常年与癌症和癌症患者打交道的肿瘤科医生,他们又有怎样的预防建议?
●朱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不明原因发烧、消瘦及时就医
淋巴肿瘤可防可治,只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就能够争取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淋巴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总体能达到62%左右。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消瘦、淋巴结增大增多、淋巴结或身体部位包块等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一直是患者的战友、朋友。
●李峻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戒烟、定时体检还要规律生活
预防肺癌,首先要做的就是戒烟,烟草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其次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第三要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防癌筛查。如果是吸烟、年龄在50岁以上、在污染地区生活的人群,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体检中发现肺部有问题,要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林国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
远离直肠癌,这项检查别害羞
我国的直肠癌患者中,70%-75%通过直肠指检就能发现。直肠癌误诊病例中,85%左右未进行指检。被戏称为“一指禅”的直肠指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的直肠大概10-12厘米,手指可触及7-8厘米甚至更长的部位。通过直肠指检,可以发现三分之二甚至更高比例的直肠病变。
●乔友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适龄孩子尽早接种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是为数不多、有疫苗可预防的癌种,HPV-16和HPV-18是全球最常见的HPV基因型,约占所有侵袭性宫颈癌病例的70%以上。我国已上市的三种宫颈癌(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在免疫原性,可预防大多数宫颈癌。预防宫颈癌,家长应改变认知,尽早为适龄孩子接种宫颈癌疫苗,尽早受益。
●李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45岁以上最好做次结肠镜检查
要及时发现结直肠癌,筛查很重要,无论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只要年龄在45岁以上,即使没有相关症状,也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在还没有感觉到症状时,如果能够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早进行处理,可以降低癌变风险。如果已经患有肿瘤,应避免过度恐慌,及时寻求正确的治疗。
●张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
甲状腺结节超1厘米要做穿刺
超过1厘米的甲状腺结节或者非乳头状癌,最好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超声检查并不能作为诊断甲状腺相关情况的标准诊断,其准确性在60%-70%,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0%。因此,已经发现甲状腺结节并超过1厘米的,如果怀疑是癌症,建议进行穿刺检查。
●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胸部CT代替胸片提早发现肺癌
肺癌早期筛查不到位是目前肺癌诊疗现状的重要因素,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胸部CT对于及早发现早期肺癌的重要性,很多中老年人一直都没做过胸部CT,导致未能及时发现肺癌。尤其是在肺癌高发地区和高龄人群,建议在体检中用胸部CT检查代替胸片,早发现早期肺癌。
●路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早诊早治,多发性骨髓瘤可控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的“隐匿”,很多患者容易错过诊疗的最佳时期。如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骨痛、肾功能不全和长期反复不易控制的感染等症状时,应尽早到血液科就诊。
●方志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医师
隐瞒病情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的一种恶性肿瘤名叫肉瘤,在肿瘤中较为小众,但种类繁多,其亚型有几十种。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肉瘤已经可以治愈。向患者隐瞒病情,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复查、忽视随诊等,反而对患者不利,影响治疗效果,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许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主要病因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约85%的肝细胞癌患者携带乙肝病毒感染标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尽管我国在新生儿及儿童乙肝免疫接种方面取得成就,低龄幼儿发病率很低,但中青年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提升成人免疫的正确认知十分必要。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编辑岳清秀校对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