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民漆画:“由土到潮”的艺术扶贫实践
新华社福州4月20日电题:农民漆画:“由土到潮”的艺术扶贫实践
新华社记者胡广和、张逸之
两头彩狮阔嘴大眼,摇头摆尾,相互追逐;一众村民神态各异,或挑担、或举伞,手舞足蹈,其乐融融。在福建省漳平市农民漆画院里,吴玉环的漆画作品《闹元宵》色彩明丽,造型古朴,透露出浓浓的闽西风情。
吴玉环来自漳平市新桥镇,这里民间书画之风盛行,是漳平农民画的发源地。“我的父亲是个裁缝,却对绘画十分痴迷,一有空就跑到镇里的文化站去学画,耳濡目染之下,我也爱上了画画。”吴玉环说。
1989年,新桥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学习,在鼎盛时期,漳平有四五百人画农民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许多新桥人为增加收入前往广州、厦门等地画起了行画,曾经的“画乡”因为人才流失陷入低谷。
困境之中也有人坚守。2014年,吴玉环在参观一名漆画家的工作室时,萌生了将农民画以漆画形式表现的想法,于是向福建省艺术馆提出培训需求。2016年6月,“福建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在福州开班,20名学员全部为漳平农民画画师。他们创作了40幅漆画作品,展出后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广泛好评。
“从福州培训回来后,我们又在漳平举办农民漆画培训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每次都有二三十人参加。”吴玉环说。
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说,漆画工艺复杂,用料丰富,可以通过镶嵌蛋壳、螺钿和金属等材料呈现多种视觉效果。“农民画乡土气息浓厚,过去画在纸上市场价值不高。而农民漆画不仅提升了艺术内涵,还提高了经济价值,一张农民画只卖几百元,而一平方米漆画可以卖一万多元。”
如今,在漳平这间面积不大的农民漆画院,每天都有十几人在工作台上创作漆画。农民画与漆艺的结合,让漳平农民画迎来了“从土到潮”的美丽蝶变。
陈秀梅说,除了在各类画展推介农民漆画,福建还推动文创公司购买农民漆画作品版权,开发相关产品,将作品融入手机壳、马克杯等产品中,为农民漆画的推广和销售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7年以来,福建将艺术扶贫拓展至全国的农民画创作群体,先后举办了5期农民漆画班,帮助全国各地120名农民画画家实现了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