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大流行” 世界悄然在改变

日期:04-18
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悄然在改变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

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但迄今为止,全球疫情仍未迎来拐点时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黑天鹅”面目加剧了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不少人关心:这场尚未结束的疫情,对世界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如何在更广泛的时空坐标下看待中国的抗疫?围绕这些话题,我们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公共卫生变量今后会和气候变化一样,纳入人类生产-生活-思维的常量

Q:你日前撰文称,疫情对全球化影响远超金融海啸,可否详细谈一谈?

王义桅:从时间维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十年一遇,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则是百年一遇。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将此次疫情描述为继“9·11”恐怖袭击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21世纪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经济、金融和社会冲击”。法德等国领导人称疫情是几十年来最大挑战。从空间维度看,金融危机主要是全球化的金融市场遭受冲击,而疫情已蔓延至21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劳工组织说,这不再只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还是一场严重的就业市场和经济危机。

疫情“全球大流行” 世界悄然在改变

近日,《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我们新的历史分界线:“新冠前世界”与“新冠后世界”》。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应对病毒挑战的历史。疫情过后,公共卫生变量会和气候变化等一样成为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思维”逻辑中的常量,深入影响全球化逻辑。政党意识形态嬗变,国际规则改写,世卫组织今后可能会被放在与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一样重要的位置看待。《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撰文称:这次全球抗疫将是划时代的,以前有公元前和公元后,现在则有抗疫前和抗疫后。不少分析认为,当前这场全球抗疫很可能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疫情催生新的全球化转型,全人类胜利的逻辑超越了某个国家单赢的逻辑

Q:当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是“孤岛”。疫情过后呢?全球化的剧本会怎样变化?

王义桅: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此前称,新冠肺炎疫情将是“全球化游戏规则改变者”。其实,疫情冲击下,不只是全球化的规则正在改变,全球化的内容也正在改写。

疫情催生新的全球化转型,全人类胜利的逻辑超越了某个国家单赢的逻辑。过去,天花病毒用了3000多年才传遍各大洲;今天,新冠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疫情揭示的不是你和我的关系,而是人类和病毒的关系。不存在“你赢我输”,也不再是“双赢”,而是“全赢”或“全输”:人类彻底战胜病毒,否则被病毒击垮。只有共同战胜疫情,人类才能安全,凸显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性危机面前需更多关注那些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对于有效防控疫情来说,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或者较为薄弱的环节,决定了人类战胜病毒的进程。发达国家在采取行动自救的同时,也应向脆弱国家和新兴市场投入更多的公共卫生资源和经济关注,因为这些国家所受冲击更具破坏性、灾难性、持久性。

2020年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有关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报告,为世卫组织向各国提出防控疫情的合理建议提供了帮助。新华社记者陈俊侠摄

2020年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有关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报告,为世卫组织向各国提出防控疫情的合理建议提供了帮助。新华社记者陈俊侠摄

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协调。当前,世界既面临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又面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巨大风险,不少国家还出现社会与就业危机。如何防止危机叠加?除了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还需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各国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以此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全球大流行” 世界悄然在改变

美国政府日前宣布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此举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切。多国政府、政要及国际组织代表认为,世卫组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国际社会应支持世卫组织指导协调国际抗击疫情工作,携手克服危机。

Q:不少国外学者认为,在这场领导力测试中,美国“挂科”了。对此你怎么看?

王义桅: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可直到现在,华盛顿有些精英还没有醒过味儿来。最近,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前任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和耶鲁大学中国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多西,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题为《抗击新冠病毒可能会重塑全球秩序》的文章称,美国作为超级大国70年靠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实力,更靠的是国内有条不紊的治理、提供全球公共物品和引领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意愿。美国正在经历一次大考,目前的成绩是不及格。还有评价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美国不再扮演全球领袖角色的世界。当然,说这些话的美国学者,其目的是以此激励美国,而绝非希望这类情形发生。我们不能听风是雨。美国外交协会会长哈斯的观点是比较持平的。他认为“后新冠病毒世界”不会是一个无法辨识的世界,大瘟疫往往是加速或延迟了原来的历史趋势,而不是重新塑造世界秩序。举例来说,伴随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同时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制高点的争夺加剧。创新能力与创新模式竞争,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

面对未知病毒的突然袭击,中国迅速行动起来并获得成效实属不易

2020年2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发表讲话。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新华社发

2020年2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发表讲话。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新华社发

Q: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超出人们想象。目前中国已控制住疫情并及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你对此如何认识?

王义桅: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关键时刻把各方面资源迅速集中起来,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之快、力度之大、动员之广世所罕见;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争分夺秒救治病人,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国家综合保障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打消其后顾之忧,让大家放心就诊,让世人羡慕不已;紧紧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为战胜疫情筑牢最严防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中国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

这次疫情是人类在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共同面临的又一场大考。面对未知病毒的突然袭击,中国在没有先例可以遵循的情况下迅速行动起来并获得成效,实属不易。中国发挥体制优势,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人民战、阻击战,也使一些西方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固执地以意识形态划分制度、政府甚至整个国家的优劣已经多么不符合现实。

中国抗疫能有今天的成效,除了有效动员、一线医务人员舍生忘死付出,还要归功于物资生产能力

4月15日下午,湖北向黑龙江捐助的首批医用物资陆续抵达。之后,这批物资将以最快速度送达绥芬河。这也是湖北省政府首批支援外省的医用物资。

4月15日下午,湖北向黑龙江捐助的首批医用物资陆续抵达。之后,这批物资将以最快速度送达绥芬河。这也是湖北省政府首批支援外省的医用物资。

Q:中国为何能快速控制好本土疫情,并有余力展开外援,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医疗指标高于自己的发达国家?

王义桅:疫情暴发后,全国人民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应对、紧急驰援。人心齐,泰山移。中国抗疫能有今天的成效,除了有效动员、一线医务人员舍生忘死付出,还要归功于物资生产能力。中国拥有独立自主而完整的产业体系,抗疫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产业优势,这从口罩生产可略见一斑: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口罩日产量从1千万升到1亿只。疫情前,中国年产口罩45亿只,占世界53.3%,如今飙升到150亿只,连起来绕地球170圈。防护服和呼吸机等医护物资从自我短缺到能支援别国。中国的科技实力也支撑中国抗疫战,用了7天分离毒株,北斗、无人机、大数据等支撑中国两周建起“两山医院”。日本媒体通过疫情看国家能力,空运是日本的4倍,铁运能力是日本的90倍。结论是:中国在抗疫中反映出来的国家能力无与伦比。

援助他人就是援助自己,这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担当

2020年3月25日,在意大利米兰马尔奔萨机场,意方人员以“击肘”的方式欢迎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的到来。

2020年3月25日,在意大利米兰马尔奔萨机场,意方人员以“击肘”的方式欢迎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的到来。

Q: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向一些国家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援助?

王义桅: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支援、输送物资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第一、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我们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目前,中国的疫情高峰已经过去,而很多国家的高峰还没有到来。将心比心,我们不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困难坐视不管。第二、大量中国留学生、工作者、华人华侨在海外生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只有当地环境安全了,我们在海外的人民才能受到保障,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第三、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目前产能已经恢复,中国全产业链一天生产1.2亿只口罩,国内已经没有这么大的需求,剩余的物资当然应该去帮助急需它们的国家。第四、中国经过了实战检验的抗疫经验,对其他国家至关重要。第五、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无外”的思想,有天下担当。总之,援助他人就是援助自己,这体现了我们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体现了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来记述这次疫情,会怎么写?我尝试把它概括为三句话

2月28日,武汉长江二桥打出“武汉必胜”字样。灯光维修师温瑞在雨夜中拍照记录。新华社发

2月28日,武汉长江二桥打出“武汉必胜”字样。灯光维修师温瑞在雨夜中拍照记录。新华社发

Q:从更广泛的全球坐标来看,你怎么看待这次疫情?

王义桅: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来记述这次疫情,会怎么写?我尝试把它概括为三句话:

疫情是中华民族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大插曲。之所以说是大插曲,是因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并非不可逆的。而且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比如疫情推动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生物医药的创新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次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话语权。抗疫还给全中国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个大考验。对于考验,也要辩证地看。如果能针对疫情暴露出的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它反过来又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比如疫情发生后,我们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推动生物安全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些都会推动完善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疫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大实践。在中国抗疫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我们真诚帮助和支持。中国政府及时向世卫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韩亚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张义凌

社区干部宋冠锋:抗疫80余天 疑点不过夜 交通运输部:截至15日 3500名船员已换班上下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