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军队援鄂医疗队,有个来自上海的男护士

日期:04-17
男护士新冠肺炎

原标题:在武汉的军队援鄂医疗队,有个来自上海的男护士

在武汉的军队援鄂医疗队,有个来自上海的男护士

“我是男的,力气大,让我来吧!”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四科,一名男护士不知疲倦地整理用物、清洁环境。尤其是碰到搬、扛、抬等体力活时,他总是主动为女同事代劳。他是军队援鄂医疗队队员李顺,来自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胆大心细他让患者安心放心

作为病区里少见的男护士,李顺胆大力大,更心细如发。驰援武汉近两个多月来,百余名患者的名字和病情牢牢印刻在李顺的脑海里。

一些老年患者有脑梗及癫痫病史,不但生活难以自理,又由于方言口音重,连自己的诉求也无法表达清楚。每当这时,李顺就耐心倾听老人说话,细细领会老人的肢体语言。慢慢地,他便熟悉了老人的表达方式。而每每凭借经验猜出老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听到老人“嗯”的一声的肯定答复后,李顺都很有成就感。

在武汉的军队援鄂医疗队,有个来自上海的男护士

一位85岁老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入院后情绪激动、沟通困难,还经常在窗前徘徊。“奶奶一定是想家了。”李顺想,“我要是把奶奶当亲人,那么这儿就是她的家了,她可能会好过一点。”于是,他时常帮老奶奶捶背、按摩。夜班时,还陪她聊天,直到凌晨4时老人入睡,才悄悄离去。

除了心细,李顺更“手巧“。治疗过程中,李顺熟练地进行着静脉抽血、静脉留置针穿刺等操作。尽管戴着三四层手套,操作不便,他依然能使上巧劲,一针见血。好几个血管不好的老阿姨,都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

有一位从外院转入的患者,血管十分僵硬。每次扎针时,她都会做好挨第二针甚至第三针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在李顺的手下,一次就成功了。“谢谢你啊,让我这个老太婆少遭了不少罪。”当李顺熟练完成留置针穿刺后,阿姨对他说,“我儿子也是军人,现在退伍了。我看到你就像看到家人一样安心。相信咱们解放军一定可以救我!”

在李顺和医疗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位阿姨最后战胜了病魔。

希望早日摘下口罩,感受武汉喧嚣的烟火气

去武汉之前,李顺在东方肝胆安亭院区影像医学科工作,主做CT和磁共振等放射检查。CT检查正是筛查新冠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科室护士长,他明白只有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到位,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于是,李顺亲自穿脱防护服,录制成视频,发到科室微信群里,向其他医务人员普及防护知识与防护技能,并逐一督促护士们反复操练。

在武汉的军队援鄂医疗队,有个来自上海的男护士

到达武汉后,他和医护人员进一步加强防护服穿脱训练。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防护和护理,将所有护理操作落实到每一个床头,避免病房内出现交叉感染。

作为护理小组组长,在带组期间,李顺根据各位组员的专业特长,合理分配工作,带领团队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交班、勤检查、常核对、遵制度、重管理,他带的小组,无一例事故或护理性差错发生。

在隔离病房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下班后,李顺还会思考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防护操作问题。经过反复推敲,他发明了防护服绑式便携装置和护目镜雾水磁性自洁刷装置。目前,已进入申报国家专利阶段。

在武汉的军队援鄂医疗队,有个来自上海的男护士

李顺在武汉为新冠肺炎患者“拼命”,在上海家中,其实也有个本该由他呵护的小病号。2月15日,出征武汉前夕,李顺两岁的儿子不慎从窗台上摔下,左胳膊肘关节韧带撕裂。第二天,他在安亭新院集合准备上班车时,二儿子还在骨科等着打石膏。

即便有万般不舍,李顺还是在心里笃定了上前线抗疫的信念,只是他不知该如何向身边同样揪心的妻子开口道别。“家里有我,宝宝会好起来的,现在武汉更需要你。你去了一定要保重,我们等你平安回来。”和他心意相通的妻子好像看出他的忧虑,一番话让他释然。

虽然无法照顾受伤的儿子,但来到武汉抗疫,带给患者生的希望,是他身为医务人员最大的职业荣誉感。“希望早日可以摘下口罩,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感受这座城市喧嚣的烟火气。”李顺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续建重点项目全力赶工期 中国援助抗疫物资运抵尼日利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