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日期:04-16
均瑶乳业

原标题: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曾因验资方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而中止上市进程的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瑶大健康”),近期重新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与9个月前的数据相比,均瑶大健康对大单品“味动力”及代工模式的依赖仍未消除;公司小股东、实控人王均金侄女王滢滢虽不再“失联”,但至今未对此次申请发行股票明确表态。

专家分析认为,受疫情影响,均瑶大健康这样的区域型乳企将承受更大压力,能够顺利上市是其最好的选择。而中小股东的潜在意见分歧,将给均瑶IPO之路增添变数。

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重新冲击资本市场

2020年4月9日,证监会披露均瑶大健康的新招股书,这是均瑶乳业第三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

2019年5月24日,拥有20年历史的均瑶乳业以均瑶大健康的身份首次公布招股书。就在业内普遍质疑其持续性业绩增长堪忧、恐影响IPO前景时,其验资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进而导致均瑶大健康上市进程被迫中止。

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同年7月,均瑶大健康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只能等待证监会进一步的调查结果。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一旦服务机构违法违规被暂停业务资格,等于不再具有工作能力。这种情况下,企业可更换审计机构重新申请IPO,但要重新排队。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均瑶大健康的审计机构已更换为大华会计事务所。

而在此轮申请IPO前,均瑶乳业曾在资本市场有过一次短暂“亮相”。2015年11月,爱建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分别向均瑶集团、王均金、王均豪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均瑶乳业约99.8%的股权。此次非公开发行后,均瑶集团将成为爱建集团第一大股东。

然而该方案一经披露,便受到多方质疑。彼时公布的交易预案修订稿显示,均瑶乳业相关资产账面价值为6736万元,资产预估值达到25亿元,增值率达36倍之多,而同期可比乳业上市公司市净率多在2-8倍之间。

除估值过高之外,均瑶乳业当时还被曝出涉嫌业绩造假、主要客户注销等问题。2015年1-8月,其前五大客户中的新密市新华路百姓量贩为均瑶乳业贡献了666万元的销售额。但工商资料显示,该客户在当年7月才刚刚成立。此外,大客户商丘市丰收副食、南阳市佳美副食无法在河南工商局查询到经营信息,上饶市信州区千俊食品商行也为注销状态。

对于质疑,均瑶乳业曾专门在官网发表声明进行解释。不过到了2016年3月,爱建集团将收购方案调整为向均瑶集团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均瑶乳业首次资本市场之旅至此结束。

单品依赖症难痊愈

招股书显示,1998年,均瑶大健康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继承了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却至今难以摆脱对这一超级大单品的依赖。

2017年-2019年,均瑶大健康合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1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2.81亿元、3.03亿元。其中,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达95%以上,“味动力”常温塑瓶系列占营收比重更是分别高达97.53%、96.51%、89.48%。

为扩宽产品线,均瑶大健康曾于2017年推出“奇梦星”系列膨化食品,但因销售未达预期且造成无形资产损失,自2019年起停止生产销售。此外,“味动力”六种坚果植物蛋白饮料由于销售未达预期也曾于2016年停产,2019年下半年重启后收入为2806.5万元。

此外,均瑶大健康长期处于自有产能利用不足、严重依靠代工的矛盾状态。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此次募资拟用于宜昌产业基地、衢州产业基地各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项目等。然而,2017年-2019年,均瑶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1.78%、64.39%、65.42%。与此同时,其代工厂产量曾连续多年超过总产量的50%。截至新招股书签署日,均瑶合作代工厂数量为11家,代工比例约为36%。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均瑶大健康的产品、品类均过于单一,利润不高,抗风险能力低,很容易触碰业绩天花板。乳业专家宋亮也认为,饮料市场生命周期短,而常温乳酸菌饮料进入门槛低,既没有技术壁垒,也没有资金壁垒,因此不能作为长期业绩支撑。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均瑶大健康主营业务收入已出现微降;“味动力”塑瓶系列的平均销售价格从2018年的7281.82元/吨下降到7161.59元/吨,销售收入也由12.41亿元降至11.14亿元。对于单位产品平均售价下降,均瑶大健康归因于线下促销影响及出厂价下调所致。

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竞品围堵山寨难防

目前,均瑶主要集中开发二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市场,逐省渗透,完成全国市场的开发与覆盖。不过在朱丹蓬看来,低温乳酸菌饮料才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一线市场已被养乐多、伊利等低温品牌占据,而“味动力”售价在山寨饮品较多的乡镇市场并没有竞争力。这种情况下,均瑶进行重资产布局不被看好。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为148.8亿元,低温乳酸菌饮品规模已达到216亿元。以零售额计算,均瑶在中国大陆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占有率约为15.1%,处于领先位置。不过均瑶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含乳饮料行业为完全竞争市场,尤其常温乳酸菌饮品近年快速增长且行业利润率较高,吸引更多企业和品牌加入竞争。

自2014年起,以优乐多、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一二线品牌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在低温市场表现较为成功的伊利、光明也加入常温“赛道”。至2016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品牌已达到100个左右。2017年以后,在高利润吸引下,部分经销商通过代工方式经营自有品牌,小工厂也相继加入,品牌数量进一步增长。

一位江苏地区经销商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均瑶产品在三四年前销售非常火爆,“除了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品牌,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媲美。这几年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五花八门,均瑶已经没有以前疯狂了。”

此外,均瑶还屡受山寨产品困扰。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均瑶大健康披露的百万级以上商标纠纷类未决诉讼或仲裁达8起,涉及被告方山东一太子一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好彩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乳升源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特仑帝斯乳业有限公司、江西金土地天然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招股书中,均瑶大健康也对仿冒风险进行了提示。

实控人侄女尚未表态

在首份招股书中,均瑶大健康股东、实控人王均金侄女王滢滢因长期“失联”而受到外界关注。而在此次新招股书中,均瑶大健康称已与王滢滢取得联系,但对方尚未对IPO发表意见。

2004年11月,在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均瑶集团”)要约收购江苏无锡商业大厦股权期间,身为集团董事长的王均瑶去世。根据王均瑶生前安排,其持有的均瑶集团50%股权分别转让给兄弟王均金、王均豪各5%,转让给长子王瀚40%,并委托王均金、王均豪共同代为管理。均瑶集团随即选举王均金为董事长、王均豪为副董事长。

然而招股书显示,直到2011年1月,均瑶乳业董事会才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同意王瀚(长子)、王超(儿子)、王宝弟(母亲)、王滢滢(女儿)各自继承王均瑶所持有的均瑶乳业股份。此后,均瑶乳业经历多次股权变动,王滢滢一直未予以回应,亦未曾出席相关股东大会,目前其持有均瑶大健康0.1875%的股份。均瑶大健康曾在此前的招股书中表示,如果王滢滢提出超出本次发行事宜的其他诉求请求,则存在可能影响IPO进程的风险。

作为实控人,王均金目前合计持有均瑶大健康67.9%的股份。在业内看来,王均金十分擅长资本运作,涉足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板块,囊括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3家上市公司。如果均瑶大健康成功上市,不仅会是国内“乳酸菌饮料第一股”,还将成为王均金实控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对于均瑶大健康二次IPO前景,朱丹蓬认为问题不大,“但今年经济环境下,IPO不是好节点。即便上市成功,股价表现也不会特别靓丽。”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认为,一般而言,企业IPO要求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因为如果存在分歧,就很难保证在IPO申请与审核过程中不会出现纠纷,出现纠纷则必然导致IPO延宕甚至中止。而疫情对乳业影响是负面的,包括大型乳企也承受不小的压力,均瑶这样的区域型企业压力可能更大,但是从目前A股行情来看,能够顺利IPO仍然是均瑶最好的选择。

均瑶大健康也在招股书中表示,作为注册于湖北省宜昌市的生产型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受到疫情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物流、延期复工等方面,预计将主要体现在2020年一季度、尤以对2月份的影响最为明显。目前公司自有工厂及代工厂均已恢复生产,公司将积极组织生产,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4月16日,新京报记者针对家族内部矛盾、为何调低“味动力”单品出厂价、品牌升级建设规划等问题联系采访,截至发稿,均瑶大健康方面尚未回应。

新京报记者郭铁图片来源官网、招股书截图

编辑李严校对柳宝庆

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钟南山:新冠肺炎对患者中枢神经伤害不太明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