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象棋被印度申遗了?中国为什么自己不申遗?
来源:国是直通车
日前一则题为“印度申遗中国象棋6次被拒”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
联想到2015年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成功申遗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的“拔河”,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次印度盯上中国象棋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
印度被冤枉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马路边、社区里,两个大爷穿着背心短袖,摇着大蒲扇,在象棋棋盘上厮杀得难解难分,这样的战局往往能迎来一群路人的围观——大人、孩子都有。这样历史悠久且被寄予深厚感情的文化遗产被别国抢申,不难理解为何许多网友对此愤愤不平。
不过,这一次印度可能只是“躺枪”。据澎湃新闻援引业内专家的观点报道,印度从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申报。社科院专家表示,各缔约国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名称及其所有申报材料都能在教科文组织官网查阅,其中并没有印度提出申报中国象棋的任何记录。
国是直通车记者查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现,印度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有38个,其中30个是文化遗产,7个是自然遗产,1个既是文化遗产也是自然遗产。其中就包含红堡、泰姬陵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遗迹。
△图片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谷歌翻译截图
那么印度是否真的想以中国象棋申遗呢?
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要想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需要先被列入某一国家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提前至少一年),预备名单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这个名单同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公示。
△图片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谷歌翻译截图
这也意味着,突发奇想要抢申别国的世界遗产,“打你个措手不及”,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是印度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图片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谷歌翻译截图
这份名单上一次修订是在2019年4月15日,其中包含42个项目,但并没有涉及到中国象棋或者象棋的任何内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规定,一个缔约国每年可至多申报两项世界遗产,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即便不增加新的项目,按一年两个成功申报进行计算,印度想要把名单上的预备项目都进行申遗,也至少需要20多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如此严苛的规定下,很难相信印度还会连续6年浪费珍贵的名额,就为了把中国象棋据为己有。
中国为啥自己不申遗象棋?
因为申不过来。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中国5000年的浩瀚文明史,留下太多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申遗的内容也非常多。十年前就有人戏称,各地提出的申遗项目排队已经能排到下个世纪了。
申遗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层层审核和大量的前期工作。其中项目的濒危程度、保护难度、政治经济,以及地区等多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
1987年,中国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最终周口店猿人遗址、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山等6处遗产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泰山由于既符合文化遗产标准又符合自然遗产价值,被列为“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
自此,中国已在这条申遗之路上走了33年,这些年里,我国也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来进行筛选。
2019年我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与意大利并列为世界第一。
△图片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谷歌翻译截图
除了已经申遗成功的55处世界遗产之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当中还有60个项目在等待,其中,包括古泉州(刺桐)史迹、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山陕古民居、中国明清城墙等。
且不提想要进入预备名单,就已需要与诸多其他遗迹进行“竞争”,方能脱颖而出。即便进入名单,按照现行规定,这些预备项目实现申遗也需要约30年的时间。
事实上,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象棋并非不受重视。2008年,中国已将象棋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遗≠抢注商标
近些年来,围绕“申遗”发生了很多争论。拔河、端午节、皮影戏等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频频被他国抢先申遗,让不少网友议论纷纷。
各国为啥都想要申遗?
简单来说,既为保护,也为展示。
其一,通过申遗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一般而言,成为世界遗产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将为保护世界遗产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使这些财富能长留世间。
以我国的故宫为例,申遗对其修缮养护、人员配置、防火监测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促进。申遗同样让可可西里的保护面貌焕然一新,资金投入、警力和装备等都大幅提高。
其二,申遗提供了一个让世界和民众了解一国文化和历史的窗口,也可以大幅提升国家的文化扩散和辐射能力。对国内民众来说,申遗也将深化其对遗迹价值的认识,这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样意义非凡。
其三,申遗背后的“经济账”更是各地积极申报的重要激励。旅游资源在贴上世界遗产的标签之后往往会声名鹊起,游客如织。如山西平遥、安阳殷墟、丽江古城等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游客人数、门票收入、旅游收入等都有极大提高,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如此无怪乎各地争相掀起“申遗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申遗”并不是“抢注商标”或者“申请专利”。申遗的目的是保护、展示本国优秀文化,而不是抢先注册,防止他国申请。
一个国家申遗成功了,也不意味着就可以对某项文化或者传统形成垄断。
例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爪哇皮影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中国皮影戏则在2011年被列入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文化专家所说,中国历史悠久,而且在很多历史阶段,中国都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尤其对周边国家,其他国家难免保留下来与我国相近甚至相同的文化。因此,面对其他国家抢申源自中国的某项传统或者文化时,除了反思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到位以外,也应该保持大国心态,更加宽容的看待这一问题。
申报世界遗产不是最终目的,申遗的成功后的管理、保护和传承才是我们每个人真正应该重视的。(庞无忌)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