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通人要不要测核酸?市卫健委:希望这类人员主动检测
4月15日,在第119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顾清根据外地出现的聚集性疫情事件,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做好防控,切勿放松警惕。
顾清介绍,截止4月14日,我市连续47天无本地确诊病例报告,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5例(其中境外输入49例)。我市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均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入境人员均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市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稳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有序恢复。
但是,近日以来,我国部分省发生了多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据了解,这些疫情均与境外输入性病例相关,同时造成了本地传播。提示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心存侥幸,仍须持续保持高度警醒,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不断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严格落实航空运输、水陆运输、口岸检疫、人员转运、定点隔离、诊疗救治、社区防控等环节闭环管理,落实好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封闭式”防控策略,全面实行入境人员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阻断境外输入传播途径。不断完善入境人员信息数据共享、通报和核查机制,实现信息在部门间、省市区域间、医疗卫生机构间以及集中隔离场所间无缝对接和快速流转。不断强化入境人员安全转运工作,严格落实各环节责任人,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确保闭环式交接转运和无缝对接,对于拒绝配合转运的人员,由公安部门依法强制执行。做实其他口岸入境人员管理,目前,我国境内已全面实施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航空口岸入境人员政策,同时,我市还将持续通过数据抓取、人员追踪、信息推送、规范接驳和社区管理等举措,严格国际水运和渔业疫情防控,加大登临检疫力度,落实人员分类管理,防止疫情从水路等口岸的输入。
严控境内疫情反弹。目前,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科学指导复工复产、复学复课阶段人员分类健康管理,借助“健康码”这一大数据手段,实现了“全市通用、动态管理、分类管控”。我市将科学发挥“健康码”作用,持续完善并推广查验“健康码”功能,精准落实分色分类人员的健康管理,实现外省进津人员转码互认,“绿码”通行,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管理,严防疫情反弹。在此也提醒广大群众要积极配合,确保信息填报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填报,将追究个人法律责任。
同时,有关部门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动态掌握区域内重点人群工作、生活、健康等信息,根据其“健康码”类型、健康管理状态、核酸检测结果等情况,分类精准做好疫情处置工作。随着对新冠肺炎疾病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强化重点人群监测,扩大核酸检测工作至关重要。我市已把核酸检测扩大应用至入境口岸检疫、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筛查、密切接触者排查、疫情调查处置判定重点人群检测、聚集性疫情调查、传染源追踪调查、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旅居史人员筛查,以及加大对医疗机构和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员监测等环节,并积极推进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筛查工作。持续强化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精准实施重点防控措施。我市已构建全时畅通、高效灵敏的疫情信息报告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规范发热门诊管理,强化非定点医院、其他门急诊科室诊断报告意识,早筛查、早诊断,科学有序分流患者。全市疾控机构持续强化病例和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根溯源,尽快摸清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科学、精准防控提供依据,并及早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进一步加强常态化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严格按照规范做好医护人员防护,加强重点岗位医护人员健康监测,有效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大政策宣讲解读,科学发布疫情防控措施建议及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引导公众理性防护,及时澄清不实传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对编造、散布不实信息、隐瞒病史和接触史行为和人员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顾清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继续做好戴口罩等有效的个人防护,保持手卫生的习惯;要减少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保持社交距离,降低人群聚集密度;个人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主动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希望有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旅居史的人员主动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有记者提问:“普通人需要做核酸检测吗?”
顾清回答:“无症状感染者与未感染者都没有症状,他们与未感染者的重要区别是有感染病源的流行病学史。目前,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已经纳入核酸范围,但是,核酸检测是医疗诊断行为,不是普通的消费行为。”
“是否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需要判断有没有流行病学史、暴露史,14天内有没有接触过入境人员,有没有接触过确诊病例,有没有到过疫情流行地区,有这种情况也就是有暴露史的,建议去医院及时就诊。当然有症状更要去发热门诊就诊,医生会给正确的判断和建议。
津云新闻记者刘畅马扬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