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冠疫情对中国哪些出口行业影响最大?
文|《财经》记者邵宇李志骞
截至4月1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80万,死亡病例超过10万,其在海外的扩散仍处于上升阶段,未来的不确定性将主要由欧美转移至第三世界国家,中国防控疫情输入和本土二次暴发的压力还将持续。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是全面的,中国作为价值链的中心国之一,也必将是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的。基于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与地域分布的交叉分析,我们认为,疫情对中国出口影响将集中体现在机电、机械、纺织、家具、塑料制品、车辆及零部件、钢铁制品等主要出口行业上。
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外需求下降的直接冲击,二是国外经济停滞导致中国出口商品原材料和元器件供应不足,三是各国边境管制和限制人口活动导致的贸易物流受阻,其中,国外需求下降可能是主要冲击。预计中国4月、5月份出口下降25.5%以上。
疫情在全球的发展会进一步波及到中国其他主要出口目的地,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瑞士等国家每日新增病例快速增长,这些地区对中国出口贡献巨大。中国对出口依赖度高的省份经济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出口大省市。稳住外贸企业、稳住就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外疫情状况与防控措施
截至4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60万人,中国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每日新增病例主要来自境外输入,但国外情况不容乐观。国外疫情主要是3月份以后发展蔓延的,最初是日本和韩国,随后伊朗和意大利暴发,现在疫情最严重地区是美国、欧洲以及伊朗。当前,美国、部分欧洲国家每日新增病例已经初步呈现下降趋势,最大的挑战是疫情在人口众多、医疗物质缺乏的地区传播开来,例如印度、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
中国的防控疫情经验给各国政府控制疫情提供了参照,截至目前,全球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均采用了边境管制、限制人口流动以及经济活动的措施,在疫情严重的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普遍采用了“居家令”措施,停止非必要经济活动,禁止人口聚集。根据中国的防控经验,上述严厉措施一般会在15天-20天使本国新增病例迎来拐点。目前来看,这些措施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欧洲新冠疫情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
这种防控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发布的贸易统计与展望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将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大幅下降13%-32%,可能超过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贸易下滑幅度。中国经济一直高度依赖进出口,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1.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2%左右。随着国内经济全面复工,当前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出口需求上。
二、中国出口商品行业特征
从出口结构上看,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工业制成品,占比高达94%。出口分项来看,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部件出口额占比达到26.88%,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出口额占比达到16.71%,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额占比达到10.44%,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额占比达到7.32%。其他比例较大的包括杂项制品、化工品、塑料及其制品、车辆及运输设备、光学与医疗仪器、鞋帽伞等。而在动植物食品、烟酒饮料等生活食物类的出口占比较小,约为3.1%,根据中国公布的2020年1月-2月份经济数据,疫情封锁期间生活食物类消费品下降相对较小,而对机电、纺织类商品需求下降影响更大,意味着国外疫情对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类别影响会更大。
图1:中国出口商品结构(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三、中国商品出口目的地特征
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巴西等国家和经济体。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2.96万亿元;对美国出口2.89万亿元;对东盟出口2.21万亿元;对日本出口9900亿元;对韩国出口7668亿元。在图2标识的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中,中国对这些主要经济体出口占总出口比例的54.5%左右,其中对欧盟、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的出口占总出口比例为44.2%。东盟国家疫情也在快速发展恶化中,截至4月10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累计确诊超过2000例,最近每日新增病例均超过100例,东盟国家已经发布严厉的防控措施来阻止疫情发展,预计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伊朗也是当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2019年向伊朗出口663亿元,占总出口的比例较小,约为0.4%。
图2:中国出口商品地理分布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四、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目的地
中国前十大类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量的75%。前十大类出口商品50%以上均流向了当前疫情较重的国家和经济体,其中家具、寝具等(73.47%),玩具、游戏品、运动器材等(77.88%),有机化学(68.86%),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60.65%)流向当前疫情严重国家占比超过60%。这表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需求受疫情影响的负面冲击将很大。
图3:对疫情扩散重点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4(A):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流向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4(B):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流向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五、主要贸易对象国进口中国商品结构
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和地区进口中国商品的结构比较一致,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的进口数据来看,第一名为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第二名为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第三名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其他类别商品进口比例上,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对每类商品的进口比例与中国出口平均水平差异小于3%,比例顺序与中国前十大商品出口顺序基本一致。这表明,国外疫情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大致是同比例的,行业出口规模越大,则受影响的量也越大。
图5: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结构(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6:欧盟进口中国商品结构(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7:日本进口中国商品结构(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8:韩国进口中国商品结构(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六、国外防控疫情措施对中国出口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冲击有多大,可以从中国得到答案。中国最早经历了疫情产生、发展、高潮、控制、下降过程,世界各国目前广泛采用中国的防控措施,最主要的就是限制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目前来看,这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经济代价也较大。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经济数据显示,1月-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其中,餐饮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类和音响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下降超过30%,石油及其制品消费下降26.2%,但粮食、食品以及饮料类消费没有下降,保持3%以上的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0年1月-2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进出口方面,2020年1月-2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
如果考虑到中国主要防控措施是1月20日之后进行,假设1月份前20天消费、投资、进出口增速与2019年经济增长一致,则防控阶段疫情对居民消费整体负面影响约为33%、固定资产投资负面影响约为40%,进出口负面影响约为17.4%。整体上封城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对中国经济GDP的负面影响在33%左右。
当前疫情对国际贸易的综合影响比前期更大,1月-2月份主要是中国停工导致订单发不出,国外经济活动和需求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三月份以来国外疫情快速发酵蔓延,触发全球各国一系列限制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的防控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外需求下降的直接冲击,二是国外经济停滞导致出口商品生产原材料和元器件供应不足,三是各国边境管制和限制人口活动导致的贸易物流受阻,其中,需求下降的冲击可能是主要冲击。
国外疫情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种方式是假定不同国家GDP受疫情影响的下降幅度,然后根据国外GDP与中国出口的弹性来估计中国出口的下降,最后加总整体负面影响,这种方式很依赖于情景分析。第二种方式是根据中国1-2月份的经济数据来估计疫情防控的经济影响,假定国外防控措施对经济影响类似,进而估计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本文参照第二种估计方式,假设4月-5月份国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与中国类似,从中国进口下降幅度与整体经济下降幅度一致,即疫情严重的主要贸易对象国进口需求下降33%,同时假定其他国家需求下降幅度是严重国家的一半,则中国4月-5月出口的下降幅度约为25.5%。如果进一步考虑贸易物流限制和疫情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快速扩散,实际负面冲击会更大。
七、中国不同省份出口结构
中国商品出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五个省市,2019年一共出口了11.85万亿元,贡献了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68.8%,疫情对五省市经济和就业的负面冲击将高于其他省份,假设出口需求下降25.5%,五省市每个月的出口下降约为2500亿元,对当地外贸型企业和就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尽快出台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外贸型企业生存下来,稳住就业市场。从对出口的依赖度看,广东、浙江、上海三地货物出口占GDP的比值均超过35%,其经济更加依赖于进出口贸易。
图9:中国各省市出口金额(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10:中国各省市出口占GDP的比重(2019)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疫情正在撕裂全球产业链和贸易体系,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3月30日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会议,强调加强协调合作,采取开放的经贸政策,降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促进货物和服务跨境流动,重振国际经贸发展信心。中国作为亚洲产业链的中心深度参与国际商品贸易中,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外贸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意义重大,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正在深度冲击中国主要进出口行业,稳住外贸企业、稳住就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