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余欢水”的怂,中年人的痛
中年危机的情状,几乎被一次集齐了。
▲余欢水被领导俯视。《我是余欢水》电视剧照。
这几天,“余欢水”这名字霸了很多人的屏。
“余欢水”是个剧中人物。这部剧就是郭京飞主演的《我是余欢水》——2020年开年以来评分最高的内地剧集。
剧集改编自作家余耕的小说《如果没有明天》,讲述懦弱的中年男人余欢水以为自己罹患绝症的情形下,想放肆度过剩下的人生,阴差阳错成了“大英雄”。最后证实,所谓绝症不过是一场乌龙,余欢水压根就没病。
总共12集,播了6集,可这6集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究其原因,余欢水实在有些惨,而他的惨又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很多人都可以在余欢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是余欢水》电视剧照。
工作,辞不起
“裸辞”是个流行概念,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常问中年人:做得不快乐,干嘛不辞职。
因为辞不起啊。
像余欢水,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要交房贷和孩子补习班学费,但积蓄又没多少。这就属于典型的“手停口停”,一失业家庭经济就陷入困境。而中年人再就业,又谈何容易。
跟年轻人相比,失业的中年人的劣势不只是不再年轻,更在于知识结构的落后。
很多中年人在“夕阳产业”一待就是十几年,等到从岗位上退下来才恍然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节,进入“朝阳产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余欢水做的是电缆销售,一旦被公司辞退了,还有多少家电缆销售公司可以选择?
为了保住工作,他只能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向领导请假去接送孩子时不被准许,领导放下狠话,敢早退明天就不要来上班了。余欢水只能躲在洗手间生闷气,磅礴大雨天儿子被淋成落汤鸡。
非常心酸,也颇为无奈。
▲《我是余欢水》电视剧照。
能力,跟不上
余欢水在公司业绩一直不佳,连续五个月业绩不合格。领导警告他,这个月业绩再不达标,只能走人。
他的能力瓶颈,撞上了现代管理制中“严酷”的一面——末位淘汰。
晋升难
余欢水歪打正着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当地的电视台领导嘱咐新闻部副主任老白,把余欢水当正面典型做好宣传,并暗示他,做得好就有晋升机会。
台长说,“你这个新闻部副主任干了有十年了吧。”
老白说,“十二年了。”
老白属于单位里那种很听话、做事又认真的员工,领导讲话,随手拿着小本子记着。老白哼哧哼哧地要把余欢水塑造成正面典型,哪知余欢水没病,他去掉这“副”字的希望估计又落空了。
老白是另一个版本的“余欢水”。工作认真又努力,晋升的渠道看似敞开着,但要跨一步却得慢慢熬时间。如果机制公平倒也无话可说,但余欢水公司里漂亮的中层干部梁安妮,没啥能力,跟领导走得近,就没有普通员工那些形而下的烦恼了。
企业内部的阶层固化也是“老大难”的问题了。获得晋升的有能力的人,也可能是有关系的人。
▲《我是余欢水》电视剧照。
提升“反脆弱能力”
作为近年来少有的高口碑写实讽刺剧,《我是余欢水》击中现实痛点,很多人感同身受。
虽有共鸣,但也别先自怨自艾、自怜自伤。
余欢水的“惨”,有客观因素,更离不开他主观上的懦弱、不上进、爱撒谎、虚荣。
而最终,他也在自己身上克服了自己的“弱”。
遭遇了“绝症”乌龙的他,后来幡然醒悟,“坚守善良,强大内心,挺直腰杆,活出尊严,感知了幸福”。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言,没那么多鸡汤可喝,或许无法摆脱作为普通上班族的命运,但至少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反脆弱”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的一个概念。脆弱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获利。
▲《我是余欢水》电视剧照。
怎么提升反脆弱能力?
答案就在于:保持不断学习、始终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如果将社会生产看做一条庞大的流水线,那么绝大多数人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小螺丝,他的工作细微、具体而明确,但这也意味着,他的可替代性非常强。
只有与时俱进地持续学习,才能让自己不可取代,或者让自己成为一颗万能的“螺丝钉”。这也是中年人们最大的体面:不惧失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会自救方能不沉溺。余欢水最终如鱼得水,靠的就是这点。
“一个人,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己”,而余欢水演绎的这部“作品”,或许也能用几个字概括——“中年去危机指南”。
文|李愚(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实习生:张晓雨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