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日期:04-08
区域

标题: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来源:瞭望智库

文|徐辉余加丽李长风翟健于沛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创新中心〉)陈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研究所)等

1

回顾世纪历史与近10年现实

自唐朝末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版图逐步向南方地区倾斜。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南方的土地开发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均衡南北发展,有了大运河(隋唐)、京杭大运河(元明清)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粮油、物产等送往北方城市。中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经济版图本应该也是东西向的流域经济,但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却完全破除了封闭的流域经济体系,重塑了一个南北向的经济大动脉,从而将中国政治-经济格局牢牢地稳固下来。这种格局延续到清朝末年发生了巨变,列强入侵下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被迫通商与开埠,加速了中国与全球范围工业化浪潮的融合。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是鸦片战争,当然不是指战争本身,而是中国南方地区,深刻改变了广大农业地区的经济结构。在近10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版图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北方快速崛起

东北60年黄金的奋进史,东北大开发是世界壮举。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是中国近一千年来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经济爆发时期。在这黄金60年里的前30年,东北地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与工业发展,快速吸引了山东、华北等地区1500万人口,为后来新中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从“二五”时期到“三线建设”的20多年里,东北在继续保持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势头下,又对全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输出人才和技术。但自从改革开放后沿海工业化后,中国的经济版图再一次有了重大调整。1978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3.98%,到了2018年下降到6.3%,比例下降了一半多。

近代天津的崛起,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经济中心。天津近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中清朝政府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其后在海河北岸建设河北新区聚集了大量的近代工业企业,天津的工业化使得京津冀地区从一个封闭的中央王朝京畿重地逐步走向近代开放经济中心。民国初至抗战爆发这段时期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兴盛期,工业方面面粉、火柴、纺织、化学、制革等类型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天津已经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尤其是工业经济体系的完备程度仅次于上海。建于1928年的劝业场是天津最早的一级商业群的发祥地,随着天津水陆要冲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更多的华北地区、长城以外地区物资向天津汇聚。

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是我国近一千年以来第一次呈现出江海经济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国的经济版图南北相对均衡,南方以上海、香港-广州两大中心的海港口岸城市分别带动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开放发展;北方则主要以天津为中心形成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地区的轻重工业基地。

1953-1978年间中国的南北经济增长对比图(杨多贵等,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演变分析)

1953-1978年间中国的南北经济增长对比图(杨多贵等,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演变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的东西差距

1978年至20世纪末沿海快速发展。我国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国家宏观开放政策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沿海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14个对外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基本奠定了沿海工业化与城镇化基础,先后建成一批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开发区。1998年,沿海开放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的17.74%,整个东部地区利用外资占全国的85-90%。

21世纪前10年四大板块驱动发展。2000年提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的经济版图分为沿海、西部、东北和中部四大部分,国家也根据四大板块差异施策。这个区域发展战略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对外开放纵深发展战略。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为横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发展格局,成渝、中原、关中、长江中游等中西部地区的城镇群开始发育,在承接外资和境外产业转移方面开始加速。从全国格局来看,似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格局趋于均衡了。但一切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开始突然转变。

2

10年来南北经济逐步失衡

近10年中国经济版图重新回到南北差距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开始了多轮投资政策,更多支持国家层面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型产业体系再造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从产业经济分工来看,北方地区产业体系偏向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重化工业;南方地区则在重化工业、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更为全面。

但没过几年,过度投资下逐步褪去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北方地区的重工业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其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3年开始,东北城市的经济增速全面下滑,2018年后天津、山东相继失速,北方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到2018年底北方地区经济占比下降到38.6%,经济增速排名前十位中仅有陕西省,而经济排名最后五位分别是:天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五省份。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对于中国工业经济产生影响,从二氧化氮主要排放区域分布来看,整个北方地区赖以生存的高耗能产业分布面相当的广,也说明了当前局面下要全面转型任务是多么艰巨。山东省2018年启动新旧动能转换,但成效依然不明朗。二氧化氮排放量不那么重的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这似乎使得中国的南北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陷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北方经济下滑,但是污染排放依然高居不下。

目前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北京是仅有的一枝独秀。1980年,北京GDP仅相当于上海的44.6%,到了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攀升到了 92.78%。目前北京的GDP排名全国第二,紧随上海。天津在过去10年里曾经也是明星城市,在一段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能占到全国的2%以上(2010年固投占当年GDP达到70%以上),但自从2016年以来经济发展出现明显调整,GDP排名已经下降到全国第10位。当然最近几年郑州、西安的综合实力在壮大,这有赖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众多资源投入与资本青睐。

对比刚改革开放的1978年,当时中国GDP前十强的城市有六座在北方,分别是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而目前仅剩两座,而预期明年天津将滑出前十位。这让人不胜嘘唏,短短十年北方褪去了大部分靓丽的色彩。而预计在未来3-5年间,郑州GDP或将超过天津。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四个南北失衡的显著信号

第一,南方地区的中心城市,尤其珠三角成为吸引人口的高地。从近十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情况,总体上南方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显著增强。从2009-2018年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来看,2009-2014年间人口主要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镇群中心城市聚集;但2014-2018年间,东北、华北甚至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上升不到0.05个百分点,而珠三角、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占全国比重快速上升了0.25-0.3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人口占全国比重上升了0.15个百分点。

从2017-2018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增量超过20万的城市有深圳(50万)、广州(40万)、西安(38万)、杭州(34万),还有郑州、长沙、重庆、佛山,仅两座在淮河以北。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指出,吸引海归人才前十位城市中北方地区有北京、天津、郑州、西安四座,比重占全部的35%。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第二,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总分支及投资向南偏向。长江流域作为横跨我国东西方向的经济带,一方面受到上海龙头的辐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北部京津冀和南部珠三角紧密联动。但从近年来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来看,无论是企业对外投资,还是总分支机构关联数据变化,整个长江经济带与南方省市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与京津冀的关联在持续减弱。

首先,从2014、2017年两年主要城市对外省的投资金额看,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对外投资呈现以2014年对北京投资为主逐步转向以珠三角、海峡西岸为主的变化。其次,从外省在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情况来看,2014年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第一位的是北京,但2017年广东省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经快速增加,其中广东省对于长沙、武汉、南昌、贵阳等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已经反超了北京。同时长江流域中心城市对外设立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一直是广东省为主的南方省份。

长江经济带主要中心城市对外投资首选地区对比

长江经济带主要中心城市对外投资首选地区对比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长江经济带主要中心城市对外投资金额对比。(2017年,单位:亿元)

长江经济带主要中心城市对外设置分支机构数量对比。(2017年,单位:个)

长江经济带主要中心城市对外设置分支机构数量对比。(2017年,单位:个)

第三,受“一带一路”政策惠及,开放口岸呈现南升北降态势。从全国主要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变化来看,近10年来整个北方地区航空口岸吞吐量占全国比重全面下滑,除了郑州强势崛起外,仅有西安发展较快。南方城市除了上海占比大幅下降以外,吞吐量占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较快的有杭州、广州、重庆等城市。进出口方面,进出口重心仍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其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成渝地区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地区。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第四,南方地区快速崛起创新中心,北京的创新输出能力在持续下降。《2019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四个维度衡量全国城市创新实力,排名前二十位中仅有北京、西安、天津、青岛、济南等5座北方城市;全国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前20位,也是仅有北京、西安、天津、青岛、济南、哈尔滨六座城市,发明数量占前20位发明总数的36%。

据相关研究统计,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的研发支持仅为南方的64%,南方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是北方的2.18倍,这说明整个南方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比北方活跃得多;此外,有效专利数量南方为北方的2.51倍,研发人员数量是北方的1.75倍,尤其是深圳的申请专利数已是全球城市第二,2015-2017年专利数是北京的3.3倍,也都说明了创新的天平已经向南方倾斜了。近日科技部等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的最新文件《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和深圳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的创新梦想已经变成现实了。又如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去向调查,人数超过20名的24家单位机构中,排名前两位的是深圳的华为与腾讯,二者招聘人数占到24家招聘人数的28%,深圳的“掐尖”效应十分突出。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南方地区近年来由于受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成渝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支持下,科创板块上市活跃,2019年约2/3的上市企业集中在南方。北京的创新输出能力虽然地位不可撼动,但近年来出现对外创新输出持续下降的态势。2017年北京市与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的论文引用关联度在下降。

科创板块上市企业分布(数据:wind)

科创板块上市企业分布(数据:wind)

3

南北之间的城市繁荣活力差距显著

上述分析了宏观区域经济面上的南北差距持续扩大的状况,而随着工业化后期和城镇化下半场时代的到来,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繁荣活力指标也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距特征,这不得不引起更多关切。2019年底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2019》从城市基本活力、空间生产能力、城市空间供给条件、城市功能混合、城市颜值和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构建的“5+1”繁荣金字塔来衡量城市繁荣与活力,并首次对全国108座主要城市进行测评。

城市繁荣活力指标体系

城市繁荣活力指标体系

第一,当前北方城市的活力已明显不如南方。处于繁荣A和繁荣B两个最优等级的城市中,北方城市仅占7席,而南方城市达到了25座。其中位于繁荣A层级的15座城市中,仅北京市位列之一。尤其是处于活力C层级的23座城市中,仅有泰州属于南方城市,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第二,烟火城市聚集在南方。顾名思义,烟火城市是指具有高生活品质、市井文化繁荣和都市休闲趣味浓厚的城市,往往也是打卡网红地点密集的网红城市。该类城市主要是由繁荣金字塔的中间两项指标(城市功能混合、城市颜值)所决定。研究发现公认的网红城市广州、深圳、成都、厦门、珠海属于此类,还有长沙、贵阳、惠州、中山等曝光度不高的城市也属于这类。另外,杭州、青岛等高曝光度城市在城市颜值方面很优秀,在城市功能混合度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总结:2018年底中国北方地区的GDP占全国比重下降到38.6%,比10年来最高点下降了近4.5个百分点。相比较人口而言人口比重未有大调整,2018年北方地区人口占比为41.9%,仅仅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南北地区的人均GDP比重已经颠倒,2010年北方人均GDP是南方的1.04倍,到2018年已经翻转到86.8%,如果差距超过80%的临界值后的不平衡问题及风险将大为增加。

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动机的中心城市,人口的合理增长,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到来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2001-2018年中国GDP年均增速与北上广深津渝等六座中心城市年均人口增量关系来看,广深渝的发展更为可持续,也进一步预示了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天平将继续向南方倾斜。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财富得以积累最快的时期,看来财富更多流向了中国的南方地区。目前金融前十强城市中,北方仅剩北京一座。2018年本外币存款余额排名来看,北京虽处第一位,但其财富加起来仅是前十位总和的27%。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南北区域经济天平真的难以平衡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怎么办:中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安全带来挑战。这里提出四条建议:

一,加快北方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新亚欧陆桥经济带。这个“带”以郑州、西安、青岛、济南、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构筑开放门户与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强综合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二,构建中国云经济带,发挥北方地区矿产能源丰富优势和气候寒冷特点,在东北地区、华北(内蒙、山西、河北北部)和西北地区建设世界级的云计算中心,不仅成为中国的数字驱动核心基地,也是中国数字经济辐射全球的重要基地。

三,构筑京津雄“创新三角”,将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积极向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转移落地,推动中央科研机构向“创新三角”转移,推进更多科技创新企业、高新技术瞪羚企业发展壮大。

四,建设贯穿中国南北的新高铁走廊,以北京为枢纽,分别串联东北地区、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同、太原、西安、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强化人流与商务交往。

(注:文章中表明的北方与南方经济指标,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数据。)

责任编辑:张建利

今起北京新高考开始模拟志愿填报,只涉及本科层次 西藏拉林铁路所有隧道全部贯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