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祺: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日期:04-08
疫情新冠肺炎台湾

原标题:姚祺: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姚祺]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原本不起眼的口罩,霎时间“洛阳纸贵”。在台湾,口罩也从疫情爆发伊始就成了热门词汇。

1月23日,台湾“经济部”公告,对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以及活性炭口罩一并管制出口。在当时新冠疫情在中国大陆集中爆发的背景下,此举意指大陆的目的非常明确。

然而,就在4月2日,台湾宣部要向遭受疫情肆虐的国家和地区总共捐助1千万片口罩。短短两个多月,台湾的“口罩政策”缘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政策背后又有着什么目的?

“口罩管制”下的“一罩难求”

1月24日,随着武汉因疫情封城的消息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台湾社会对疫情的恐惧陡然增加,各大超市、便利店和药店都排起了购买口罩的长龙,甚至有人凌晨3点就到超市门口排队买口罩。原本随处可见的口罩一时间竟然“洛阳纸贵”。

台湾当局紧急祭出口罩出口管制,“行政院长”苏贞昌带头喊出“救人才能自救”,似乎台湾真的瞬间陷入“口罩慌”,因而不得不限制口罩对外出口。

苏贞昌亲自“下场“宣传口罩政策

苏贞昌亲自“下场“宣传口罩政策

为了应对口罩需求的暴增,台湾当局很快祭出了口罩购买实名制政策,由官方统购统销,通过“四大超商”出售。2月6日开始,台湾“卫生福利部”公布口罩实名购买方法。台湾居民需要凭借“健保卡”到特约药局(类似于大陆医保指定药房)购买口罩,每人每7天可购买2片,价格每片台币8元。

3月12日,口罩政策再次改变,不再实行身份证号码“单双号”限制,每天都可以购买,并且不再需要大家到药局门口排队,而采用了网络预购超商(即大陆的便利店)取货的形式。购买数量则由每7天2片增加到3片,价格降至台币5元一片。

此次调整还预先准备了“抽签”机制,即如果预购数量超过供应数量,则通过抽签决定购买权。可见进入3月后虽然台湾口罩供应有所增加,但供不应求的现状似乎没有根本缓解。

2月6日实施的实名制购买口罩政策

2月6日实施的实名制购买口罩政策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抑制民间对口罩的需求,台当局通过“卫生福利部”等单位向一般民众宣导“正常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理念,并鼓励民众将口罩留给“有需要的病人和医护人员”。民间的侧翼团体也适时发起“我OK,你先领”活动,鼓励公众放弃购买口罩的机会。

台湾“卫福部“宣导一般民众不需要戴口罩

台湾“卫福部“宣导一般民众不需要戴口罩

“我OK,你先领“活动

“我OK,你先领“活动

台湾真的缺口罩吗?

台湾如果真的缺口罩,甚至到了普通民众都必须要先让最急需的使用者优先使用口罩的地步,那限制出口可能也是情有可原。可事实上,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台湾疫情前的单日普通口罩产量为188万片,最高可达244万片,N95口罩每日产能10万片,最多生产12万片。

而经过台湾当局的协调,至1月30日年初六,口罩生产就已经恢复到最高产能状态。1月24日起,台当局还向口罩工厂实施征收,每日征收量在25万至30万片。

此时台湾“四大超商”的口罩存货亦有200余万片,“卫生福利部”更有3000余万片存货,显然此时台湾的口罩存量实际绰绰有余。到3月底,台湾防疫用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平均每日1030万片,4月可达到每日1300万片的产量。

从出口数据上来看,台湾的口罩的确供应充沛。整个2月份,台湾仍然有1000多万片一般口罩和38万片N95口罩出口。N95口罩主要出口国为英国、阿根廷、德国和瑞士,一般口罩主要出口国则为日本。除此之外,消毒剂、塑料防护服等防疫用品出口更是创出了历史新高。

既然台湾口罩供应充足,甚至足以支持出口,为什么还要在岛内实施严格的供应管制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到4月终于浮出水面。

“口罩大战略”

4月1日,蔡英文突然宣布将向全球捐赠1000万片口罩,其中700万片给予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200万片给美国,100万片捐赠给与台湾有所谓“邦交关系”的国家。台当局公然称此举为“从国家队转打世界杯”。

其实台湾利用抗疫做政治图谋的打算由来已久,早在3月20日,台湾就曾宣布将要每周给美国10万片口罩,以换取防护服,双方更签署了“台美防疫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在整个疫情过程中,台湾更是借机大肆炒作,称自己无法成为WHO“成员国”,造成“全球防疫漏洞”,矛头直指中国大陆是造成这一“漏洞”的“罪魁祸首”。台湾此举利用全球防疫需求大打政治牌的意图昭然若揭。

首先,在对外方面,“口罩外交”很快有所“斩获”。台当局利用“网军”在岛内岛外掀起一轮舆论攻势。网络社交媒体成为此次舆论攻势主战场,“Taiwan helps”一时成为twitter上的“热搜红词”。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冯德雷恩(Ursula von der Leyen)第一时间在海外社交平台Twitter上向台湾表达感谢。法国法新社则在其网站上称“台湾送来希望”。荷兰、波兰、斯洛伐克、英国等受赠国家驻台办事处的感谢回复,也被“有心人士”汇总整理后公布在社交媒体,造成“万国称谢”的“盛况”。

此外,台当局还利用了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些所谓“网红”的声量为其呐喊助威,进一步增加捐赠口罩举措的影响力。台湾此举以口罩为切入点,行“公共外交”之实,扩展台湾“国际外交空间”的目的异常明显。

利用疫情大打“台湾牌”

利用疫情大打“台湾牌”

利用“洋网红”宣传“口罩外交”

利用“洋网红”宣传“口罩外交”

对内,民进党当局则充分利用此次疫情,形塑其“执政得力”的形象,稳固执政基础。岛内的“三立”、“民视”等绿媒顺势起舞,大赞台当局“就是赞”、“赢得世界的称赞”,高呼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产国”,称当局的口罩政策是“台湾之光”,实际是配合台当局“出口转内销”,为民进党当局的政策站台助威,贬损国民党等反对党势力的质疑声音,将其贬为“抹黑”。

当然,对民进党当局的“口罩战略”,也不是毫无反对之声的。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巧芯就公开质疑蔡当局此前“‘先自救才能救人’言犹在耳,怎么此刻突然就不坚持初衷,让台湾人先有口罩再帮助外人”。

有学者指出,台湾的口罩限制政策不仅使民众要多花平日几倍的价钱购买口罩,而且反向刺激了民众恐惧心理,进而增加了口罩购买和囤积的动力。反过来,一些未获得政府征用的小厂,又因为岛内口罩出货通道管制和出口限制令导致无法出货,损失惨重。

然而,这类质疑的声音很快被铺天盖地的抹黑盖过。

“绿媒”节目趁势大酸反对党

“绿媒”节目趁势大酸反对党

与此同时,这些“绿媒”和“网军”还不忘顺势带风向,贬损中国大陆,传播大陆向外捐赠和出口的防疫产品存在大量质量问题的不实消息,利用疫情加深岛内民众对大陆的误解,从而稳固民进党当局的执政基础。

然而,在大肆向外捐赠口罩的同时,台湾岛内民众购买口罩缺依然遭受限制。根据台湾官方宣导,4月9日后,口罩购买数量单人14天内依然只能购买9片。蔡当局“量岛内口罩,结与国欢心”的政策究竟能否得逞?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4月9日后台当局推出的购买口罩“新制”

4月9日后台当局推出的购买口罩“新制”

31省区市新增确诊62例:山东广东共新增3例本土病例 武汉“解封” 应勇: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