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

日期:04-04
寒食清明时节

原标题:今日,清明

今日,清明

今日,清明

2020年4月4日15时38分,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节气》

作者/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什么是清明?

“万物齐乎巽(xùn),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巽,特指东南风,也泛指风。

在古人眼中,是盛行风的转变,是和暖、温润的风,造就了万物春生,一切因风而齐。《淮南子》中更是将清明称为“清明风”,将风视为清明节气的第一特征。

阳春时节,温暖而强劲的春风,是暖湿气流的“急行军”。人们赞颂春风,实际上赞颂的是暖湿气流的暖和湿,第一是暖,春风送暖;第二是湿,春风化雨。

但中国地域辽阔,还有很多春风“鞭长莫及”的地方,正如古诗所云“春风不度玉门关”。

今日,清明

阳春时节的天气,之所以被说成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可能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一,最佳的体感舒适度。天气宜人,既不冷,也不热。

第二,最佳的能见度。清明的本义就是清clear、明bright,天气既清新又明媚。

第三,最佳的物象。所以古人说“春梦暗随三月景”。想及唯美的情境,就会下意识地“脑补”阳春三月的物象。

今日,清明

以人的视角,四月天最美;但以天的视角,却是做四月天最难!

按照农历,就像民谣说的那样:做天难做三月天,稻要温和麦要寒。种田郎君要春雨,采桑娘子要晴干。

在春天,人们对于天气好坏的判定标准出现明显分化。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段对于冷暖、晴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往往是:你之所盼,恰是他之所怨。

今日,清明

阳春虽好,但清明时节天气变化节奏过快,阴晴不定,时风时雨。

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帖》的天气背景,都是清明时节。王羲之写的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响晴天,苏轼写的是苦雨如秋、小屋如舟的连雨天。

但清明毕竟是“气长物盛”的时节,所以有风,也被视为“习习祥风”;有雨,也被视为“祁祁甘雨”。人们对于清明时节的天气,心怀感恩与包容。

今日,清明

清明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插柳、踏青、放风筝,其实都是人们与阳春物候的快乐互动。从前清明风行插柳,所以清明也有“柳户清明”之说。

大家是以插柳这一天的天气,以及树叶是焦是青的颜色差异来占卜后续的天气。

所谓插柳,既有屋檐插柳,也有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以柳为笛。

今日,清明

阳春时节,有各种关于花草枝叶的行为艺术。

阳春三月的别称“雩(yú)风”,出自《论语》: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咏而归。”

说的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装,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一同在沂水中洗浴,然后在求雨的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体现的是孔子所认同的一种生活情趣。

今日,清明

清明节,融汇了古代的上巳(sì)节和寒食节,于是景色清明的清明,也成为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成为慎终追远的清明。这是中国节日体系中最大的一宗“兼并重组”。

今日,清明

清明一候桐始华:桐始华的“桐”,指的是白桐(泡桐)。而青桐(梧桐)的花期通常是在仲夏,并非阳春。在古代诗文之中,与桐花花期相近的梨花更为显赫,所以清明风也被称为梨花风,“梨花风起正清明”。

今日,清明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从字面的意思看,“田鼠化为鴽”是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清明时节,人们发现田里的老鼠少了,那它们到哪儿去了呢?哦,可能是变成了颜色、个头都与老鼠差不多的鹌鹑。但真实的情况是:随着天气快速回暖,老鼠躲到地下“避暑”去了。

今日,清明

清明三候虹始见:彩虹是阳光照在雨后飘浮在天空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这种绚丽的气象景观多与雷雨相伴,而古人以为祥瑞,往往会对彩虹进行穿凿附会的解读。

清明·诗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黄庭坚《清明》

清明·习俗

[祭扫]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踏青]

今日,清明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在旧时,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

[植树]

今日,清明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俗语说的“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也是这个道理。

[插柳戴柳]

今日,清明

过去在清明这一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放风筝荡秋千]

今日,清明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中国“暂停三分钟”,这些细节外媒很关注 新京报:钟南山挂号费1200元,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