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很危险,要去找吴京?在美学者致信留学生爸妈:你们也许多虑了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时候,我恰好在美国访学。这些天,每天总是会收到一大堆国内家人、亲朋好友、同事和学生发来的问候信息。大家都在问:“美国很危险,你还好吗?”
我明显感受到我们彼此的错位。我想告诉他们这里的春天有多美,而他们则把对我安全的担忧不停地倾倒出来。
又因为女儿在美国大学读书,我接触到了一些留学生家长,他们中有些人也充满了焦虑,情绪近乎崩溃,夜不能寐,只要闭上眼睛就是孩子生病的画面。
我以身在美国的访问学者和家长双重身份,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1、学校会安置学生
很多家长最大的担心是学校不管不顾学生,只是一味的封校。但我所在的大学和我所了解的其他一些学校,都会实行比较人性化的政策,即使封校,如果学生有困难,仍然是可以提出申请住的。关键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学校保持及时的沟通,要及时提出自己的需要。
我所在的是俄亥俄州一所私立大学,该校有为学生提供宿舍的传统。3月11日,学校发布了让学生春假之后不要返校的邮件。紧接着在3月12日发布邮件,让所有的大学生返回自己的居住地,返校日期暂定为三周之后,同时把三周的食宿费用退给了学生。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就被重新安置宿舍,确保一人一间,相互之间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3月17日,学校宣布网络教学会持续整个学期,学生将被安排回学校取东西,有一些毕业生则可以直接退掉宿舍。学生即使回校搬宿舍,也是要提前申请,确保每天回去搬宿舍东西的人数有限。学校还发了一封非常伤感的信,说毕业典礼是学校头等大事,但今年的毕业典礼不得不被推迟。3月22日,学校正式通知封校。
而在这样的变化中,学校餐厅始终保持着开放,至今如此,只是时间有些变化——之前每天开放13个半小时,从早晨7点到晚上7点,全天供应餐食,晚上10点到11点半供应夜宵。后来缩短为每天开放4.5个小时,早饭午饭和晚饭分别开放一个半小时;一周之后又改为每天开放三个半小时,早饭和午餐合并开放为两个小时,晚餐开放一个半小时。
学校餐厅是供上千人用餐的,但目前学校只有几十个人,最少的时候只有个位数的人去吃饭。但餐厅的大厨仍然一丝不苟地每天变换着菜谱,除正餐外,水果、点心、饮料、冰淇淋等样样不少。只是目前,所有的人都不能堂食,全部取了餐就走。之前在餐厅门外本来就有免洗洗手液,现在餐厅里面又增加了一瓶免洗洗手液。由于每天吃饭的人很少,几乎碰不到其他人,偶尔碰到,也可以保持距离。
2、看一些更具体的数字
每个国家在病毒面前采取的措施会不同,给民众的建议也不同,美国主要是居家、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这三条。
一次我和朋友说起,学校的一位老太太送了我很多自家花园里的花,朋友马上警觉的问:“你怎么敢有社交生活?”我笑着说:“我要去餐厅打饭啊!在路上看到老太太正在打理自家花园,就赞美了一下她的花。我们隔着很远的距离呢!”朋友马上关心地问:“那你有没有戴口罩和她说话?”我摇头。
我没有戴口罩。我走在那条路上,运气好的话能够遇到一两个人,远远地就可以相互避开。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都见不到,所以没有必要戴口罩。这边也看不到戴口罩的人。一个客观原因是,早在3月初,这里的口罩就售罄了。
美国整体的疫情很严重,但是美国很大,每个地区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之前我的家人着急,是因为美国确诊人数上升得飞快,但当我告诉他们我所在的郡只有40多个人时,他们放心很多。如果家长们能够看到自己孩子所在地区的具体数字,心会更安一些。因为了解情况之后就会有掌控感。
我后来是把微信小程序“一亩三分地”推给了家人,这是由华人志愿者开发的程序,在上面同时有英文和中文版,非常详细地追踪着美国和加拿大各个地区的数字,具体到每个州、每个城市、每个郡的确诊、治愈、死亡人数,还有一些统计图表。
美国是以州为基本单位的,每个州的政策非常不同。家长们要清楚:在一个州通行的做法,在另外一个州行不通。而且每个州下面又有很多郡,情况差异又很大。我所在的俄亥俄州确诊人数在美国前20位,但细看它的分布,最主要的大头在两个郡,其它的郡都只有两位数。有的郡一个确诊的都没有。
3、信任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
但有一些学生身处重灾区,比如在纽约。对此我的建议是: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把保护自己的责任还到孩子手里。
要相信孩子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孩子们的信息渠道比我们更广大、更灵通,他们有自己的网络和社群,留学生群里很早就有相关攻略了。
我女儿在纽约,我没有特别担心,因为我去她住的地方看过:整个公寓比较安全,大多是固定人口,流动人口较少。女儿对美国的消毒和防护用品也比我了解得更多,已经提前买好放在那里了。隔离期间她的采购全部交给网络,早早下好单,可以很久不出门……我们每天保持沟通。当然,我知道我比很多家长幸运,是因为我能够到她那里去,能够看见发生的一切,这会让我有安心感。而很多家长缺乏这些信息,所以会焦虑。
前段时间家长群中还会发一些孩子们在国外的视频,我留意到,大多数的视频都是留学生们在旅途中遇到困难时发出的。其中的大多数情况,又是由于航班突然取消,或者中转国家突然不允许入境等等引发的。在疫情期间旅行的风险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不可预期的,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动自然会给人们的行程带来不方便、不确定。很多人的困境不是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产生的,而是在旅行途中产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变化太快的时候以不变应万变,可以减少人们心理上的焦虑。
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心理上是有熟悉感的。而当人们被迫滞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面,会非常无助,难过、愤怒、焦虑感就会铺天盖地地袭上来。这些视频很触动家长的心,也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我想提醒家长的是:那些安然待在学校或家里的学生通常不太会发视频。所以这些视频只是一部分学生遇到困难的状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遇到了这些困难。
4、只给孩子提供其需要的帮助
我看到有一些家长忙着为孩子做很多事情:不停地把刷到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孩子,给孩子寄口罩,寄药品,给中国驻美国的大使写请愿信,甚至要找吴京,因为他在《战狼》中说过中国的护照可以把人们从任何地方带回中国,要让他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我理解家长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有一种驱动力:只要自己在做事情,自己的焦虑就会减少,孩子似乎就会更安全。
我听说过的最操心的家长,会找到孩子当地的餐厅外卖平台,每天三餐给孩子网上定餐。由于时差的缘故,需要上闹铃半夜爬起来给孩子定餐。而且这些家长很骄傲自己为孩子做出的牺牲,在群里分享给其他家长。马上有家长跟风同样操作。没有这样做的家长也会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为孩子做得太少了?整个群体变得更为焦虑。
每个孩子的情况太不一样,可能确实有个别孩子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但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都是成人了,请家长在做事情之前先问一下,孩子需不需要?如果孩子回答不需要,那就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用做这些。如果孩子需要了,再去做行动。
有些家长其实是不清楚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有时也不愿意多说,只是跟家长讲:“我说了你也不懂,我自己搞得定,你不要瞎操心了。”而有些孩子是半推半就,“我本来不需要,但你如果要硬塞给我,那我也懒得和你费口舌,我只能接受,但我并不喜欢。”孩子说不需要时,有可能是真的不需要,美国的情况和国内不同,孩子有可能会把父母提供的帮助看作是一种控制和干预。
最好的父母,不会拼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自认为是最好的条件,却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提供给孩子所需要的帮助。
5、不把焦虑和恐惧传递给孩子
现在有些留学生不愿意和父母通电话或视频,其中一个原因是只要一通话,父母就把无穷无尽的焦虑和担心传递过来,整个通话变成父母释放自己焦虑情绪的过程。
之前在家长群里曾经传过一则消息,说有一个留学生生病晕倒在自己的宿舍里,一个热心人发帖子到家长群里去寻找家长,说是叫救护车,但不知道孩子宿舍所在的位置。家长们很为孩子的安危揪心。后来有人出来说这是谣传。但一个谣传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传播那么广,因为它击中了家长们心中的痛。这本来就是很多焦虑家长眼中的噩梦——自己的孩子生病晕倒在宿舍里,孤立无援,所以当有这样一则信息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不会做任何分辨,本着帮助人的善意,马上做了转发,因为他们有一个愿望,万一自己的孩子发生这种情况,也希望有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焦虑和恐惧会让人们轻信,会破坏人们的判断能力,并影响行为。如果家长安顿好自己的焦虑,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也会更理性,更能听清、更能听见孩子说什么。有些家长满耳朵听到的都是不安全的信息,即使孩子讲了自己是安全的,但孩子的说法只被听到一次,而不安全的声音被听到99次,所以家长坚信孩子是不安全的。
焦虑并不能成为孩子防护病毒的保护衣。不要把负面的感受和焦虑传递给孩子,更不要把焦虑和恐惧放大之后强加给孩子——家长们始终要记住,不能被焦虑感驱逐着去行动。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目前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俄亥俄州University of Mount Union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