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疫”日记——茧壳之内
来源:丽水公安
陈俊杰,青田县公安局民警,浙江省防境外输入驻沪工作组成员。3月4日赴上海浦东机场,负责归国返浙旅客接待、分流等工作。
3月27日陈俊杰写于机场组驻地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或许我已在无锡马拉松跑出新的PB。
无锡,下半年再见。但现在,我要回到浦东机场T1航站楼执勤了。
……
过道里冷冷清清,我们压低脚步声和谈话声,快步走出酒店。凌晨寒意袭人,我穿了内衣和线衫,不能再穿更多,不然套不上防护服,何况不透气的防护服只要穿上,不消一会儿就会让人感到全身闷热。
钻进中巴车,在指定地点套上防护服,替换执勤结束的同志,已是凌晨1时。
执勤没一会儿,八个班次的飞机几乎在同一时刻到达,我们忙得昏天黑地,呼出的热气凝在护目镜上,一片模糊,所幸还能分辨得出来面前是障碍物还是人。我负责接引、管理,向旅客们讲解当前的防疫政策和措施,问题不大。
负责登记的同事尤为辛苦,视线被呼出的热气和护目镜上的水汽干扰,即使提前在护目镜上擦抹肥皂也并非有用,只能“半瞎”一样,努力瞪着登记本,记录人员信息。
即便防护服带来的不适如此严重,我们也不敢用手触摸自己身上的任何一样防护装备,只能咬牙坚持——因为不确定我们接待的哪位旅客就携带了新冠病毒。看着上海市政府发布的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数,说不怕是骗人的,我告诉自己:总要有人顶在前面,我是党员,也是民警,冲锋在前责无旁贷。
好不容易将所有旅客分流完毕,我们三个人坐在长条椅上,一点不想动,手套里灌满汗水,估计皮肤已经泡得发白。不知何时,我们三个人都睡了过去,我醒来时看到身边的两位战友还在睡,想起来给他们拍个照片,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低调”地就地休息,只有在没有航班时才行。找个角落,铺上硬纸板,就地一躺,缓一口气,也补一下体力。一个班次是八小时,但其实有十二小时不能进食饮水,还要提前排空身体,缺水和饥饿感让人时刻都处在焦灼中。但一整套防护设备要好几百,使用一次就报废,大家也都不舍得更换,毕竟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不过前两天没撑住,吃了顿饭,第一次多用了一套防护服,真不好意思。
醒来后我又坐了两三分钟,身体逐渐恢复过来,在旁的一位旅客看我有所动静,出声询问分流事宜。据他说,他约等了十多分钟,看我们一直未醒就没打扰。
很不好意思地,我表达了歉意。他说:“理解你们,你们辛苦了。”
听了这话,心中百感交集。来到机场二十余日,我早早给自己做好角色定位:忘记警察的执法身份,我只是一名为归国华侨服务的普通工作人员。连日来,我遇到过脾气急躁的旅客,也遇到过固执无礼的旅客。并非所有付出都能获得认可,但只要听到他们的一句“你们辛苦了”,或是一声“谢谢”,心中就有一股暖流涌过。
每送一辆载满旅客的中巴车离去,我都会挥手和他们告别,心里默念着:“欢迎回家,疫情过后,我们浙江再见。”
最初几天,看到携带大件行李的女孩和老人,我都会帮他们搬运行李上运送车。
但后面发了通知,不允许工作人员这样做:搬运行李时我们所穿的防护服容易遭到病毒污染,成为新的且不自知的感染源。
通知一出,我心虚了,看见携带大件行李的女孩和老人,甚至有点不敢面对他们。讲解政策和操作规范时,我总要提前讲下我为什么不能帮助他们,后来我干脆“抓壮丁”,让同行青壮年帮忙,有效。
又熬过了一个通宵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看到交接的战友们时,这是我唯一的感受。脱下防护服,久违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就像破茧重生。
不知疫情何时过去,也不知我和战友们会坚守到何时。但闲暇时,我心里总揣着这一个念头:风雨过后,终见彩虹,这场疫情虽带来挑战和危难,但也必将带给咱们国家、民族一场破茧重生般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