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新冠肺炎患者平均花费1.7万元,国家医保承担多少?
与王明以往的住院经历不同,没有任何人问起有关治疗费用的问题,而在新冠肺炎治愈后九天,王明的儿子因《财经》记者询问才到医院的缴费自助机查询发现,王明在武汉市第九医院住院期间医疗总费用约8.5万元,并显示“已结算”。
这是中国在疫情中对所有确诊患者的特殊保障,打破了日常医疗费用的结算和支付方式。为了能够让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医保和财政承担了全部费用,对确诊患者医保支付比例约为65%,剩余部分由财政补助。
中国每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疗费用平均1.7万元,这是初步的统计数字。2020年3月29日,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介绍,截至3月15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约9.3万人次,其中包括门诊患者多次就诊结算,医疗总费用10.1亿元,全国医保系统已经支付约6.8亿元。全国确诊患者的总治疗费用为7.5亿元,约4.4万病例,人均1.7万元。
虽然中国内地的疫情已得到控制,但医保经费支出还未结束。目前,医保工作将患者分为三类,已经医保结算的,已经出院但尚未结算的,以及仍在治疗的。
截至3月29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约8.1万例,即尚有近半数患者的花费还未进入到医保结算环节。按照人均1.7万元治疗费用估算,全国确诊患者需花费近14亿元,医保如支付65%,约9亿元。
对于在治患者,为缓解医院的垫资压力,医保已提前预付资金用于患者救治。截至3月19日,各地医保部门累计拨付资金193亿元,其中,湖北省37亿元。
重症者救治费达百万元
自2月5日,肾病患者王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被收治进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室。2月14日,王明病情缓和,转入普通隔离病房。
在医院自助查询显示,从2月5日至3月20日,王明住院费用清单共200页,一项与心衰有关的B型钠尿肽前体检测为234元,血液透析价格约为每次470元。
在治疗新冠肺炎期间,包括王明的其他基础疾病治疗费用,如血液透析都没有收费。2019年9月,王明因突然抽搐在普仁医院住院治疗10几天,共做了四次血液透析。“医保报销80%,自费负担近一万元”。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治疗过程中,也不用交付住院押金。在此次新冠疫情治疗过程中,王明和家人没有被问及过缴费。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医保基金就紧急预拨款项。1月22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明确要求,对于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三天后,至1月25日,湖北省共计预拨医保资金10.3亿元,其中,武汉市预拨7.02亿元。
各地医院的操作流程都是,患者无需提出补助申请,在就诊或出院结算费用时,医院自动扣除需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支付的部分,其余则由医疗救助和财政承担。
一位武汉三甲医院管理人员告诉《财经》记者,该院作为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逾1500人,其中病危患者约占15%,人均费用为5.7万元;病重患者占比7%,平均花费4.4万元。
在危重患者的治疗费用中,综合医疗服务费占比37%,诊断费用占比约25%,药费占比约24%。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带领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1月底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郑军华向《财经》记者介绍,该医院以收治重症患者为主,普通重症患者花费在10万元左右,危重症患者费用可达百万元。
武汉金银潭医院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介绍,截至2月14日,单个患者最高花费为170多万元,患者费用差距很大,普通重症也有在40万元左右,医院也有部分轻症偏重的患者,费用在2.5万元左右。
一例患者高达百万元治疗费仍是极少数个案。高昂的费用,主要是对危重症患者的急抢救产生。郑军华介绍,需要使用人工肺的患者,使用当天管路耗材费用就约5万元,药品、化验约1万元,每天人工肺使用加上化验等大概2千元左右,一次人工肺可坚持三周,总费用约10万元。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管路堵塞、出血等情况,可能随时需要更换管路耗材等。
“而且使用人工肺患者往往病情复杂,通常需要其他支持治疗技术、器械、药物、手术等。尤其是住院周期长的危重患者,治疗费用难以预判。”郑军华说。
湖北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新卫向《财经》记者介绍,目前该院就有一例危重患者,人工肺、呼吸机、床边透析都在使用,加上各种药物每天的花费达六、七万元。
《财经》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29日,湖北省目前仍在院治疗1733例,其中重症427例,危重症174例,他们需要的医疗救治和花费,数倍于其他患者。
随着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各省援鄂医疗队逐步返乡,但由于重症患者治疗压力仍在,目前,仍有上海医疗队坚守在武汉。
3月20日,王明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办理出院,但还需治疗其他疾病,因此重新办理了住院手续。这一次他被提示,现在开始住院恢复收费。3月21到3月29日,他的住院费用记录显示的金额为3800多元,“未结算”。
武汉医保后续承压
虽然医保前期为疫情治疗预拨款项,但由于疫情期间,大多数的医院普通门诊等皆未开放,极大压缩了就诊人数,因而,在过去两个月减少了医保的正常支出。
“曾经找关系也只能在走廊加床的三甲医院,到今天还有空余的床位。”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财经》记者分析,人均1.7万元的治疗费用并不算非常高,同时医保正常支出大幅下降。即使是医保缴纳比较薄弱的陕西、东北等地区,因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相对较少也未见压力。整体看,至今疫情对各地医保基金影响很小,不影响后续的医保控费。
不过,对于患者较多的湖北地区,可能后续会出现一定影响。截至29日,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约6.8万例,武汉约5万例。按确诊患者人均1.7万元治疗费用,医保65%支付计算,湖北省医保支出约7.49亿元,武汉市医保支出约5.5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湖北省医保基金的运转压力一直相对较大,其中武汉的情况更为突出。
国家医保局为配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性减少了征收医保费缴纳。自2020年2月起,各地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原则上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大于6个月的统筹地区可实施减征,小于6个月但确有必要减征的,由各省统筹考虑安排。
为应对疫情,此前医保局已发文明确参保单位和个人可延期缓缴医保费政策可继续执行,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然而,早在2014年,武汉市人社局就公开介绍,连续两年武汉市居民医保基金当期出现赤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湖北省2018年医保基金收入754亿元,支出578.6亿元,累计结余655.3亿元。虽然累计结余在增长,但湖北省内不同地区的当期赤字,已经引起重视。
2019年8月,湖北省医保局发布《防范化解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重大风险工作方案》,介绍2018年,全省有13个县级统筹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出现当期赤字,较上年增加5个,其中3个统筹地区出现穿底;5个市(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出现当期赤字,30个县级统筹地区当期赤字,较上年增加25个。
湖北省医保局指出,医保控费效果不够明显,医保基金支付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部分医院过度医疗行为突出。一些贫困地区执行省定医保扶贫政策不严格,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
在新冠肺炎期间的医疗保险费减免中,武汉也保持跟进。3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发布通知,从2020年2月起,武汉各类参保单位医疗保险费(不含生育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期限为5个月。实施医保费的减征和缓缴政策不影响参保人享受当期待遇。
实行这一政策,据武汉医保局测算,预计武汉11.56万家参保单位将减征37亿元。据悉,今年武汉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预算近130亿元,减征37亿元后,该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全年预计减征近三成。
湖北省政府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职工医保减征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医保基金少收,而是能否收上来。目前更重要的是恢复湖北的经济,支持湖北的企业复产。减收医保费用正是为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随着湖北企业复工进入正常运转,医保基金的压力可以慢慢渡过。
疫情对武汉市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指出,通过减半征收与缓缴政策,明显减少人工成本,将有力促进复工复产“稳就业”。
湖北医保基金面临疫情所增加的开支,以及减征所带来的收入减少,在一段时间内仍需要中央财政的支持。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央转移支付或不能完全弥补疫情对湖北省医保基金的影响。
因此从长远看,要确保职工医保基金在正常时期维持收支平衡是关键。毛宗福认为,首先是医保自身运转机制的改革,涉及预算管理、扩面征收、完善制度。此外,也需要财政支持等综合施策。
3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医保基金总收入2.33万亿元、总支出1.99万亿元,当期结存0.34万亿元,年末累计结存2.69万亿元。
为了能够实现医保基金本身的良性运转,能够购买到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医保深化改革正在全国推进。3月5日,国家医保局酝酿已久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湖北省也在就相关改革研究落实方案。
自2018年,武汉就是带量采购、药品谈判等改革中较受关注的试点地区。“如果没有疫情,那么医保的各项改革举措本应在今年体现出效果,其中之一就是医保基金当期收支的结余增长明显。”朱铭来说。
(文中王明为化名,《财经》实习记者朱贺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