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就找红马甲!”——他们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日期:03-30
停电电力

原标题:“有困难,就找红马甲!”——他们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新华社南京3月30日电题:“有困难,就找红马甲!”——他们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陆华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19年如一日,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服务25万多人次;他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电力110”,“有困难,就找红马甲”在当地广为流传;他们坚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他们是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党员服务队。

时刻坚守护卫“万家灯火”

回忆起成立服务队的初衷,几乎所有的老队员都会提及19年前的一个夜晚。“那天,县城老街停电了。抢修人员黑灯瞎火摸了半天才找到故障点。抢修结束后听人说,停电时有位老人不小心跌倒,撞破了头。我们就想,如果早到一会儿,也许这件事就不会发生!”服务队发起人、第一任队长缪恒生说。

如东属沿海地区,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加上以前老城区的电网基础比较薄弱,电力故障时有发生。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缪恒生等4名在城区维修班工作的老党员决定“组个团”。

他们说干就干,很快就把党员服务队建了起来。为了方便群众找到他们,服务队统一制作了红马甲,身后写有“共产党员”四个大字,每次抢修后还会主动留下电话。

随叫、随到、随修,24小时值班,365天无休——这是服务队的庄严承诺。没有值班室,他们买了行军床,晚上睡在营业大厅以便及时接听报修电话。为了更快地解决问题,队伍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走遍大街小巷,记录下各种数据。

“我们要把所有的路名、门牌、电器元件型号都烂熟于心,哪怕只能缩短1分钟抢修时间,为的是尽快排除故障。”缪恒生说,如今服务队已经做到了1分钟接单、2分钟研判、3分钟备料、城区18分钟内到达。当年的一支小规模党员服务队,如今也发展壮大到17支队伍。

热心服务“温暖一座城”

作为第二任队长,刘跃平今年即将退休,但他的手机平日里依然铃声不断,因为居民用电有问题时已经习惯向他求助。

每次打开家里的空调,80岁的许继福就会特别感谢刘跃平和服务队的队员。他家房子线路老化,使用大功率电器时总是跳闸。一个月前,老伴做了小手术后怕冷,但没办法用空调。情急之下,他打电话给“红马甲”求助。没想到服务队不仅很快赶来,而且冒雨前后来了三次,把线路全部重新更换。

在如东,越来越多人像许继福一样,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第一时间得到服务队的帮助。例如,2004年4月27日上午,服务队报修铃声大作:“我是掘港镇中心医院院长,病人已经上了手术台,全院都停电了!”听到这个求助信息,服务队立刻带上移动发电机乘车飞奔到医院,勘探接线、启动临时电源,从接到电话到灯光亮起只花了15分钟。

“事后,院方和病人家属都拉着我们说,你们不愧是‘电力110’。这不仅是信任和肯定,也是把工作做得更好的鞭策。用电关系着社会运转,涉及千家万户,连接着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队队员余新明说。

除了抢修运维,服务队还坚持帮扶困难群体。国网江苏省电力如东公司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爱心帮扶专项基金”,先后资助孤寡老人、伤残军人等200多人,捐资金额32万余元,其中6名队员更是坚守承诺照顾烈士父母36年。

初心不改服务“永不褪色”

19年来,服务队队员一批批更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他们不仅传承了老一辈队员甘于奉献的初心,而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以求更快、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图文报修、一键报修、接单回复,打开“如东党员服务队抢修”微信小程序,市民可以即刻报修电路故障,调度员再把任务派给距离最近的队员。抢修队员还能借助小程序合理选择路径,避开拥堵道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抢修现场。“过去打电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在家干着急。现在微信报修,能在后台能看到服务队的实时位置,踏实多了!”如东县掘港镇青园村村民唐敏说。

在服务队的备品仓库,记者看到各类电线和电器元件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下系统就会动态显示库存数量。“以前抢修,找配件要花不少时间。自从实现备品管理信息化后,很快就能找到匹配的配件。”队员冒小林说,除了备品管理信息化,服务队还实现了故障报修平台化、抢修信息即时化、问题信息数据化,显著提升抢修效率。

借助服务队的“创新工作室”,一批技术难题先后被攻克:“多方向调节刀板的电动高枝锯”解决了抢修锯树时锯口方向无法调节的困难;“接地故障查找仪”缩短了接地故障的查找时间;“户外箱柜电磁防锈锁”解决了锁具易生锈问题……

“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服务老百姓。”余新明说,虽然脱下了“橄榄绿”,但穿上“红马甲”的他们将继续尽己所能,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国内航空公司已劝阻443名有症状旅客在境外登机 国际航班量大幅削减,日均入境旅客从两万余人降至四千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