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赛纳村里看“三变”
一手持续抓战“疫”,一手凝心聚力促战贫。近日,当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镇赛纳村,从村民日常生活中凸显的“三变”,切实感受到海西州在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后,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取得的实效。
“现在的日子实话舒坦,村干部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操心,挨家挨户搜集老百姓的‘熬煎事’,想方设法解难题、办实事,让村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这不,最近村干部就办了三件大好事,让我们的生活从点点滴滴中发生更多变化。”赛纳村的村民津津乐道着眼前的好日子。
赛纳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奎介绍说,赛纳,在土族语言里是“好”的意思。2001年赛纳村的村民从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多个贫困山区迁入到乌兰县柯柯镇。刚来时这里一片残垣断壁,一派荒凉,经过这些年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大家的苦干实干,现在的村子越建越好。尤其是这两年,村党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动员发动、多方协调联动、集中攻坚克难,从解决村民最关心、最期盼的身边事入手,让村民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惠、产生的变化。
“土厕”变“水厕”
过去,家家户户都是土厕所,卫生情况那真是“闹心”。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甚至还没靠近,就已经气味熏天,连基本的卫生都保证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也就因为这些不是面子的“面子”交不了合格的“答卷”。
“小角落”的问题不是小事。赛纳村党支部了解到有水厕建设项目后,全力争取。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多方协调下,赛纳村率先启动水厕建设试点村工作,在整个村庄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
“小事当成大事办”,国家的政策真给力,杨成奎高兴地说。全村102家先行示范户不花一分钱,就建起了环保节能无污染的排污系统,贴上了美观大方的瓷砖,安装了抽水马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污水不再遍地横流,门前沟渠干净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还有162户已列入计划,今年就能完成改造,到时全村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卫生厕所了。
赛纳村的“厕所革命”是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一次具体实践,而赛纳村的主动选择,实实在在提升了全村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土炕”变“电炕”
虽说是春天时节,乌兰大地天气依然寒冷。赛纳村的每户村民家里却是热热乎乎的,心里更是暖暖的。
据了解,赛纳村是乌兰县电热炕试点村。2019年8月6日,乌兰县供电公司与赛纳村达成合作,由村里为每户村民补助350元,将全村264户人家的土炕全部改为电热炕。
杨成奎介绍说,从2019年9月16日开始,国网乌兰县供电公司员工与电热炕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来到赛纳村,开始为村民们安装电热炕,截至目前已经安装了140户,剩余的也将陆续改造完成。
村民杨玉春对正在安装电热炕的供电员工说:“师傅,赶紧装吧,装好了我也好好感受一下。前段时间还怕不安全,这两天去邻居家串门,他们说电热炕不仅干净而且也很方便安全。”
说话间,杨玉春家的电热炕已安装完毕,开始通电测试。几十秒后,炕面温度快速升高。“以前烧土炕,满身炕烟味,半夜还要起来加柴,很麻烦,现在好了再也不用一身炕烟味。”杨玉春感叹道。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以前村子大多数人都用秸秆来煨炕取暖,不仅不环保,而且热效率也不高,尤其在冬天,炕烟造成的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杨成奎介绍,整治农户房前屋后、村内公共区域和村道两旁柴草、垃圾和煤炭等乱堆乱放的问题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村党支部的“操心事”,现在好了,一举两得,土炕变电炕环保不说,村里的环境质量也上来了。
“土路”变“油路”
“我们村通过前几年项目建设,家家户户门前的路全部修好了,出行方便的很,但现在田间路坑坑洼洼,这要是修好了,那就更攒劲了。”赛纳村党支部以“坐炕头、拉家常”的方式挨家挨户听取村民所思所盼,听到较多的呼声就是把田间“土路”变“油路”。
既然群众有需要,党员干部就要动起来。为此,赛纳村党支部切实把解决田间道路硬化问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与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联系沟通,积极争取资金20万元,用于实施田间道路硬化工程。
经过1个多月的施工,全村2条长短不一的田间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方便村民下地耕作,彻底告别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境况。
村民祁旦尖说:“村里的干部太‘给力’了,这条路修好,我们干活的心劲都比以前足了。”
从村村通到户户通,再到如今的田间通,赛纳村的“路梦”变成了现实。
其实,“土路”变“油路”,变的是脚下的路,变的也是生活的路。(程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