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日期:03-25
博物馆

原标题: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新华社贵阳3月25日电题: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新华社记者齐健

在一个村民的家庭博物馆中有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千件作品。这个家庭博物馆就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村民韦家贵家的木楼上。

馆长韦家贵是水族牛角雕传承人。2008年以来,他将搜集多年的水族马尾绣精品、水族水书古籍卷本、水族银饰、水族服饰和水族老物件等各种珍贵水族文化藏品三万余件,在自家楼上建起了水族家庭博物馆,全天免费开放,成为展示和宣传水族文化的窗口。

在板告村,水族文化氛围浓郁,素有“水族马尾绣的发源地”之称。妇女手上的传统针线活,如今成了板告村的家庭主要收入之一。一到农闲时,板告村的妇女们就聚集在一起做马尾绣。

韦家贵的妻子潘小艾是贵州省级马尾绣传承人,在她的带领下,板告村成立了马尾绣传习所,注册了水族旅游文化公司,专做马尾绣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几乎全村的妇女都加入进来。

“以非遗传承和保护、发展乡村旅游为手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正是三都立足板告这样的村寨打造‘水族文化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示范区’的意义。”三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潘瑶说。

与板告村隔着一条国道的雪花湖移民新区不是传统村寨,但也没丢掉文化传统。在中和镇马尾绣协会会长韦应丽的带领下,移民新区的妇女纷纷加入协会,绣娘发展到800余人,产业越做越大。

在三都水族文化研究院院长韦祝平看来,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怎么发挥自身优势,在水族“唯一性”上做文章,是三都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依托非遗文化,三都的“指尖经济”有声有色。截至目前,有水族马尾绣协会2个、传习所5个,绣娘2万余人,从事马尾绣生产开发小型企业80多家,打造“马尾绣背带”“马尾绣荷包”“马尾绣服饰”等品牌10余个。通过就业、产品销售等累计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依托非遗文化,三都的“前店经济”初步规模。正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古老象形文字水书,以书画的形式登上大雅之堂。打造民族文化商贸一条街,建立水族产品展示营销馆,水书书画、水族服饰、水族饰品等受到游客青睐。去年还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销售5万余单,带动6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此外,不少传统村寨开展水族马尾绣体验、水书体验、水族牛角雕等民族技艺体验活动,发展体验研学旅游……

今年3月,有26.8万水族、总人口40万人的三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3%。

“通过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实现对水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支撑、创造产业价值、营造发展氛围,相信水族文化还将大显身手。”韦祝平说。

黑龙江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蓬佩奥称中方拒绝提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所需信息 耿爽回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