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分得清善恶虚实:也谈《一个外媒记者的来信》

日期:03-25
一个外媒记者的来信疫情

原标题:来论丨中国人分得清善恶虚实:也谈《一个外媒记者的来信》

我是一名中国传媒界业内人士,工作中对驻华外媒有所了解,也同中国政府新闻方面的官员打过交道。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外媒记者的来信》的文章(以下简称《来信》)在网上引发了很多讨论,我也想谈谈我自己的三点看法。

《来信》一文错在哪儿?

首先,根据我的观察,中国政府走到这一步别无选择,完全是美方错误、无理行为给逼的。我对双方动向梳理了一个时间线:

2月3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这种带有严重辱华标题的评论文章,随后中方多次要求该报公开正式道歉并查处相关责任人,但该报一直未予回应。

中方于19日宣布吊销该报3名记者证件。可以说中方给了该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更正错误,该报需要为他们的傲慢付出代价。

2018年12月,美国政府就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北美分台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2020年2月18日,美方将中国5家媒体作为“外国使团”列管,并于3月2日宣布为其中4家媒体的驻美记者人数设置上限,变相“驱离”部分中方记者,要求他们十天内离开美国。中方直到18日才宣布反制,也已经仁至义尽。

稍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在中美这几轮较量中,中国的措施完全是后手回应,在网络上也得到了众多的理解支持,赢得一片点赞。而这位外媒记者的《来信》开头就给人以一种中方做法是与外媒报道挂钩的印象,后文所谓“对外国记者下逐客令”的说法更是难说妥当。中国政府如果不做点什么,可能就无法向那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艰难订票回国的中国驻美记者交待,无法向关注关心此事的广大中国民众交待。这位外记为美籍记者离开中国“心有戚戚焉”,不知道为这些中国驻美记者面对的突如其来的生涯变故,又抱有的是何种态度?!

其次,所谓“逐客令”根本无法成立。中国一直在扩大开放,这是基本国策。从中国自身利益、形象、期待出发,中方没有理由,也根本不会对外国记者关上大门,一直欢迎外国媒体全面、立体、客观地报道中国。

据我了解,外国媒体在华有500多名记者,他们大多数来自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刻,外国媒体的聚光灯也史无前例地对准中国,而中国显然也希望外媒能够向世界报道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呈现出这个十四亿人民合力谱写的华章。大到国庆70周年庆典、全国两会这类重大场合,小到社区、大学参访这类普通活动,我常常能在很多地方看到他们的身影。如果没有中国政府提供的采访报道机会,我们可能会少看到许多外媒的报道。

中国也一直在尝试同外媒记者进行更好的互动,即使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交部也几乎每天举办发布会,同外媒记者互动,产生了众多精彩答问,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最后,坦诚地说,外国驻华媒体记者水平参差不齐,并非个个都是信中所述“模范生”。诚然,存在那种具有对华热忱、不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报道中国的驻华记者,中国也肯定欢迎这样的记者来华常驻,希望自己的朋友多多的,希望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媒体记者加入这一群体。但据我了解,外媒驻华记者不乏有对华偏见深,乃至有不光彩历史的人,例如冒充政府官员骗访、肆意挑战中国政策红线、为反华分裂势力提供平台、闯军事禁区、炮制假新闻、酒驾、疫情期间殴打防疫人员等种种不光彩甚至违法违规行为。还有一些人来了中国以后姿态高高在上,叙事严重双标,还动不动用意识形态做价值判断,预设立场。

有些外媒简单划线和所谓“政治正确”愈演愈烈

现在有些外媒,包括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报道常给人一种感觉,只要是中国政府做的说的,就一定是错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做的说的,就一定是错的,而且这种简单划线、所谓“政治正确”的倾向近年愈演愈烈。

比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封城的做法是让人民付出了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巨大代价,而意大利封城的措施就是冒着经济风险保全欧洲;中国政府支持香港警方止暴制乱就是压制民主与自由,而其他西方国家面对环保游行进行镇压就合情合理;把新疆描绘成“大监狱”,诬称当地政府逼迫穆斯林吃猪肉;去年10月,39人惨死英国货柜车中,西方媒体迫不及待、铺天盖地地说这些人是中国偷渡者,把事件与“中国梦”强行关联,不断地给中国挖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如果天天接触类似报道而从未到过中国,我很可能会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法制和人权、缺乏价值观、充满黑暗、经济增长失速、民生凋敝的高压社会,而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怀着高高在上的所谓优越感,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一味地执着于所谓批评,这恰恰是某些自诩公正的西方媒体起到的传播效果,一些所谓追求客观的报道长期无法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这样的“中国观”,无法得到中国人民的尊重和认同。至于有些国人热衷追捧外媒的“臭脚”,那另当别论。

我有时也在想,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一代外国记者,如斯诺、史沫特莱,到1955年路透社在中国设立首家外国通讯社驻华机构,再到现在有40多个国家260多家媒体500多名外国记者在华常驻,这个以前看似神秘而又带着光环的特殊群体,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浪潮中,光彩正一点点褪去。

外国记者来华几十年,有过斯诺和史沫特莱这样真正热爱中国,为中国与外界搭建友好关系桥梁的驻华记者,为什么现在大不相同了呢?可能的确如信中所提,在商业化快节奏的运营压力下,很多外媒在华既没有资深记者,也对华缺乏理解和耐心,无法沉下心来看待时下的中国。但这不代表可以草率地将问题简单化,去选择一些博取眼球的标题,或是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一再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如果还带着“有色眼镜”,还玩弄双重标准,这一群体在中国将会面临更多挑战。

话说回来,这位外记,针对中方的对美反制措施,引出来如此长篇大论,来说些“人之将走,其言也善”的话,不知是不是也要和他的一些同仁那样,给中国扣个“借势驱逐外媒,减少外界对中国了解”的帽子。当然,这顶帽子,中国和中国有关部门决不会戴。中国社会是开放、包容、多元的,但哪些是善意,哪些是恶意;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假;哪些是公正,哪些是偏见,中国人还是分辨得清的。

至于《来信》最后提到的长夜,要记得,这一切恐怕都因美国政府对华打压而起,这个时代的混乱何时有尽头,我想这应该由美国政府回答。

走专用通道、专车接站,首批滞留湖北人员今日乘火车抵京 来自湖北的镜头: 城市活起来农民忙起来工厂动起来--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湖北省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