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曲艺活字典”、济南曲艺表演艺术家郭文秋逝世,享年85岁
3月21日11:20,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济南市曲艺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郭文秋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聊到济南的“曲山艺海”,郭文秋是绕不过的名字。她23岁红遍大江南北,很多人夸她长得漂亮,河南坠子唱得也好听,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姜昆说她是“曲艺活字典”。因身体原因,郭文秋早早告别舞台,但她的嗓音始终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七八岁被卖到济南永远戏比天大
郭文秋是河北冀县人,1周岁时没了亲生父亲。七八岁时后父和人贩子瞒着她母亲,将她卖给济南的郭家。郭家是曲艺世家,唱山东大鼓,但义父让她学习的是山东坠子。回忆往事,郭文秋曾说:“当时义父重点培养我,唱不好就罚跪。10岁学唱,12岁跟着他去二三百人的小场子唱,拿笸箩到下边敛钱。义父说我这闺女13岁就唱红了。但13岁的我对段子理解性差,有些唱不好,没红”。
郭文秋红遍大江南北是23岁那年。1958年,她在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中表演新编坠子《送梳子》,赢得满堂彩,被评为全国曲艺界“四面红旗”之一。后来,郭文秋先后到沈阳、天津、南京、上海、福建等地参加全国巡演,还走进怀仁堂,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演出。那时曲艺界有“三老一少”之说,“三老”指傅泰臣、谢大玉和邓九如,“一少”就是郭文秋,她与三位前辈差了40多岁。
在给郭文秋写讣告时,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李洋写道:“郭先生热爱曲艺事业,为人忠厚,戏比天大。”李洋从小跟郭文秋生活在一个大院儿里,他回忆,“郭老师在院儿里一走,家长就会给我们介绍‘那是郭文秋’”。后来,李洋进了济南市曲艺团,他至今难忘的总是那句“忠贤,我们再练练”。
郭文秋口中的“忠贤”,是如今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传承人姚忠贤。姚忠贤曾是郭文秋的“铁杆搭档”。听闻郭文秋去世,80岁的姚忠贤整宿没睡,“一直在想跟郭老师一起演出的那些岁月”。两人搭档几十年,郭文秋留给她印象最深的也是“嗜戏如命”,“只要上班,从没见她闲下来过,就是一直琢磨一直练。哪怕别人下班了,她总要拉我再练一练”。这个习惯影响姚忠贤至今,“哪怕再熟悉的段子,上台前我总要练一练,吊一吊嗓子”。
弥留之际听河南坠子还跟着打节拍
23岁成名,24岁任济南市曲艺团团长,先后创作《送梳子》、《黛玉悲秋》、《田桂英开火车》等数百段跟随时代潮流的作品,《偷石榴》被她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是曲艺晚会中的保留节目。后来,她当选济南市和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摘得中国曲艺界最高奖项“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等。
1996年,郭文秋退休第二年便中风偏瘫,没有办法再上舞台,但好在打板的手仍灵活,唱也能唱。在济南曲艺圈子里流传着一则段子——郭文秋生病后总是频繁换保姆,一问才知,虽然老人脾气好、给钱多,但保姆都受不住老人总是让搀着唱河南坠子。
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曲艺评论家孙立生专门为郭文秋写了一篇近万字的评传。他说,“这些事十有八九是大家给郭老师攒的段子,但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它符合老人性格。”
郭文秋的儿媳杨静说,婆婆始终无法接受不能再上舞台的现实,每天会拿出以往练功的劲头做康复训练,“就算病情加重,神志不清的时候,一听到孙女陈杨唱河南坠子,就立刻两眼发光,手会跟着打拍子”。
徒弟纷纷转行学模特的孙女接过“衣钵”
郭文秋的讣告中写道:“她培养出单连丽、郭笑莲、薛维萍、陈杨等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为中国曲艺尤其是河南坠子的传承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和精力”。
确实,单联丽曾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熟面孔,薛维萍曾是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著名演员,郭笑莲在民间演艺界大名鼎鼎。孙立生说:“这些名字令她欣慰、自豪,也令她心酸,因为她们大多都转行演出小品、戏剧、声乐了。但是老太太最终想通了——当初我可以从山东大鼓改唱乔派河南坠子,人家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的爱好呢?只是年轻人要明白一个道理:别人不变你变是求新,别人都变你不变则是求新的另一种方式……”
杨静说,老人生病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河南坠子的传承。好在还有孙女陈杨。陈杨原是北京服装学院模特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受奶奶和父亲影响爱上了河南坠子,拜在姚忠贤门下,郭文秋也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孙女,并毫不吝惜对孙女的夸奖:“不客气地说,她在济南算是数得着的,一张口唱,都说有我的风采。”
如今的陈杨,带着奶奶一生的挚爱活跃在北京各大曲艺剧场。
郭文秋去世那天,陈杨接过奶奶握在手中一辈子的简板,她说:“我一定要将河南坠子发扬光大”。
记者:石晓丹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