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干,这心才回到肚子里了”——合肥临工集散中心就业观察

日期:03-22
新冠肺炎

原标题:“有活干,这心才回到肚子里了”——合肥临工集散中心就业观察

新华社合肥3月22日电题:“有活干,这心才回到肚子里了”——合肥临工集散中心就业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诺、周畅、吴慧珺

“有活干,这心才回到肚子里。”21日一大早,坐上去工地的面包车,李强看向窗外,看到了春天。

他是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年后第一批对接上岗的临工之一,此时正前往巢湖某项目工地从事保温隔热工作。3月13日首批用工对接至今,该集散中心已有近600名临工踏上“复工之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临工是城市的“报春鸟”,反映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热度,此次也受疫情影响最大。原本农历正月十五以后就会活跃起来的临工市场今年一度很冷清。“往年此时每天早上5点有1200多名临工在这里集散,今年到目前为止临工才回来一半左右。”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凡告诉记者。

李强说,一家老小指望着临工生计,他每天天不亮就在集散中心等工作。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忙着张罗。集散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吴国军告诉记者,他们2月3日开门,处理最多的就是临工的咨询电话,都在问复工时间。

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吴国军和同事们加班梳理出经常联系的200多家企业及用工信息,给老板挨个打电话,了解复工情况以及需要的员工数量,同时拓宽联系渠道,“除了工地,保姆、保洁、物流等短期工企业,我们也都试着对接。”

城市逐渐“苏醒”,越来越多的“报春鸟”迎着朝阳起飞。2月20日,年后第一个招工信息贴上了集散中心的布告栏,不久之后,合肥重点民生项目、一般民生项目乃至各行各业开始复工。3月13日开始,集散中心以“临工共享”的模式,对接5家用工单位,点对点、一站式接临工上班。

记者在现场看到,合肥市南二环路旁原本开放式的临工集散中心外围用彩钢板进行圈围封闭,仅保留一个进出口,并设有防疫服务站,临工正在逐一测温登记,年后初次复工的临工还需要签署健康承诺书,领取出入证,累计7天体温正常后,中心会为其出具安全防疫证明,助他们安心上岗。

一周以来,吴国军发现,集散中心来往送工的车辆逐渐多了,打电话找临工的企业多了,“我们对接的企业90%以上已经复工,招工能力正在迅速恢复。”

受疫情影响,不少临工也慢慢转变了就业想法。“每天等活干,干一天算一天,总归不踏实。”53岁的油漆工费为文刚刚与一家安装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有望成为一名长期工,“这家公司包吃包住,我们还能省掉一笔房租开销。”

宋凡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结合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开展更多常态化的技能提升、岗前培训等活动,“让‘报春鸟’飞得更顺、飞得更稳。”

安徽桥头集镇春耕忙 有机蔬菜日产100吨供应合肥市场 370万张农产品合格证背后:248万吨农产品上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