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关键词读懂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

日期:03-17
通州区京津冀

原标题:11个关键词读懂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

“此次规划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探索协同,这是前所未有的。”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北三县户籍制度实施单列管理、严禁在交界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实现区域交通统一执法……今天(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生态环境、综合交通、产业协同等方面做出细化规定。

此次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辖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行政辖区范围,国土总面积2164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11个关键词读懂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

2019年12月2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现场。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战略定位

着力打造三个示范区

规划指出,通州区与北三县空间布局缺乏协调,功能组织松散,职住不平衡问题突出,贴边连片发展问题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环境质量超标严重,水资源瓶颈制约明显,地下水超采严重,主要河流水质仅为V类,森林覆盖率不足30%。

同时,跨界交通问题突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秩序混乱。产业发展结构失衡,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产业层次低,就业吸纳能力不强,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落差明显,两地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设施标准存在明显落差。

规划提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3个示范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

2025年公共服务落差逐步缩小

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明确到2025年,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并有效发挥作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技术等领域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重点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基本完成,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园区共建取得实质进展,公共服务落差逐步缩小。

到2035年,智能绿色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空间格局

一中心、一绿洲、多廊道、多节点

规划明确,按照城绿交融、主次分明、组团布局、纵深发展的布局思路,构建“一中心、一绿洲、四组团、四片区、多廊道、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一中心”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区域发展的功能中枢,统领区域城镇空间布局与设施系统建设。

“一绿洲”即北运河—潮白河中部地区的大尺度生态绿洲,是区域生态体系建设的主体。

“四组团”即城市功能集中建设的重点区域。燕郊组团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功能。三河组团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商务服务功能。香河组团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智慧物流、科技创新等功能。亦庄新城(通州部分)组团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四片区”即4个大型生态斑块。

“多廊道”即多条生态廊道。

“多节点”即多个特色小城镇(新市镇)和生态节点。

■风貌特色

严格控制在城市边界地带建设高层住宅

规划提出,强化城市设计,展示门户地区形象,形成“田园风光、国际风范、京华风韵、时代风尚”的总体风貌。

建立舒缓有序的城市高度秩序。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控制要求,严格控制在城市中心区、铁路公路干线和主要街道、滨水地区及城市边界地带建设高层住宅。

塑造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重点塑造北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天际线,打造错落有致、局部簇群式的天际线。

11个关键词读懂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

2019年1月24日,城市副中心市政综合管廊,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巡检车开展全天巡检,确保供电保障万无一失。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生态环境

共建北运河—潮白河生态绿洲

在生态环境上,规划提出,按照以洲为心、以廊为脉、以园为景的总体思路,塑造“一洲两楔多廊多点”的生态结构。

共建北运河—潮白河大尺度生态绿洲。生态绿洲地区一切建设及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服从于保护两河生态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完整性、丰富性及特异性要求,构建由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水系构成的结构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复合生态系统。重点推进北运河、潮白河、长安街东延长线、鲍丘河、南部等5条区域绿道建设。

按照从严执行的原则,通州区与北三县统一执行大气、水体、土壤等环保领域的标准。以PM2.5为重点开展大气治理,北三县全域按照北京市治超治限、燃煤和扬尘污染源防控以及“散乱污”企业治理标准开展执法工作。

■综合交通

推动北京市与北三县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

规划提出,将东六环路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近期利用密涿高速作为区域过境通道,远期新建密涿—京沪高速公路联络线,构建外围疏解通道。研究通过经济杠杆调节、行政管理及货运铁路建设、运输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疏导区域过境交通。

推进城际铁路建设。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中心,构筑通达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枢纽机场的城际铁路网络。构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主,亦庄站、燕郊站、三河站、香河站为补充的客运枢纽体系。

制定分区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分区完善拥车、用车管理策略,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创新跨区域交通建设组织模式,建立城际轨道、公交运营补贴分担等运营机制,推动北京市与北三县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

■产业协同

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差异化禁限目录

产业协同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产业向通州区与北三县疏解转移,明确通州区与北三县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链条上的协同分工。通州区重点围绕前沿技术研发环节、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高端环节进行布局,北三县地区重点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实现与通州区的产业协同。

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差异化禁限目录,禁止布局高耗水、高耗能及环境污染高风险项目。依托京哈、京沈两条区域交通廊道,有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两条特色产业带。京哈特色产业带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带。京沈特色产业带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带。

■公共服务

严控房地产开发总量

严禁在交界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科学引导居住空间布局。适度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周边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

严控房地产无序开发。坚决摒弃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发展方式,制定更加严格的房地产项目准入条件和年度开发总量约束机制。根据就业增长、配套设施情况,合理确定住房供地数量、布局和时序,严控房地产开发总量,引导房地产理性发展。加强交界地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联动监管,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

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北三县布局

针对两地公共服务存在的落差,规划提出,鼓励以合作办学、建立分校区等方式,促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通州区与北三县转移。促进师资在北三县地区流动。

鼓励北三县建设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在健康养老领域服务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的能力。研究制订鼓励政策,引导北京优质健康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通过机构合作、设置分院等方式,推动在京服务全国和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北三县纵深布局。完善区域资源共享、双向医疗转诊、异地结算、多点执业等机制。

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大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共建共享。规划在北三县地区预留区域性重大赛事设施用地。

■基础设施

构建绿色智慧市政设施网络

规划明确,遵循适度超前的理念,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区域水资源利用与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构建绿色智慧的市政设施网络。

统筹考虑通州区与北三县水资源保障,加强水资源质量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全国节水示范区,其余地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进水平。

完善天然气高压管网,实现通州区与北三县气源共建共享。提升地下空间利用强度,综合考虑商业、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地区地下空间使用,划定轨道周边地下空间一体化控制线。

■防灾减灾

共建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规划提出,按照统一标准,科学评估区域灾害风险,严守防灾安全底线,识别灾害种类,共画一张灾害风险评估图。共建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共建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结合预警监测网络中心信息共享机制,统一发布灾情,统一指挥应急救援。提高潮白河、北运河、泃河等区域河道的防洪能力。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外围分洪方案研究与温潮减河工程实施,专项研究区域防洪与分洪方案。

■政策保障

河北省实施北三县户籍制度单列管理

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逐步提高北三县医保、养老、工资、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逐步统一缴费标准、保障范围、医保目录、公共卫生待遇、准入条件等。北三县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创新人口人才管理政策。通州区严格执行北京市人口积分落户制度。河北省实施北三县户籍制度单列管理。推进实施“人才资源共享工程”。

建立统一互认的人才评价和行业管理政策。通州区严格执行北京市各行业管理要求和人才评价规定,河北省、廊坊市参照北京市相关规定,全面调整北三县各行业管理规范,实现在高新技术产业认定、人才评价等方面与北京市保持程序一致、结果互认。

专家

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探索区域协同前所未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称,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6周年,2020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实现之年,规划的公布非常有意义。通州和北三县的协同探索对于推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借鉴意义。“通州是北京行政机关和未来产业集中承载区,但土地空间有限,可以依托北三县在更大视野内进行建设。要使得北三县和通州紧密协同,应该实现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目前,通州和北三县公共服务落差大,不利于吸引人才,也不利于北京科技研发成果在北三县落地。叶堂林表示,通州和北三县更多是协同和互补,而非竞争,协同要在土地资源、空间布局等方面统一规划。未来,北京部分产业和资源转入北三县,可以缓解大量人口流入北京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帮助北三县更加均衡发展,也防止通州出现城市病。

此次规划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协同,这是前所未有的。“原来经济发展是各省自己搞开发区域,现在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竞争,在这种条件下,区域周边要进行上下游紧密配套支撑,跨省合作将越来越多。”叶堂林认为,通州和北三县的协同发展,将为全国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的区域协同探索路径,有重要示范意义。

新京报记者张璐

编辑张畅校对卢茜

北京通报9例境外输入病例详情,涉四起聚集性疫情 小汤山医院揭秘:设计施工难度远超过非典时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