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石化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一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创新发展理念,改善工作质量,通过建设一批重大工程,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保障。
在能源领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生产供应企业之一,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在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和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近日,《国资报告》记者奔赴天津、河南等地,对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洛阳石化、文23储气库等进行了实地采访,探寻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发展密码。
积极开展央企合作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以下简称洛阳石化),位于洛阳市东北部黄河北岸吉利区境内。经过40多年的建设,洛阳石化依托炼油发展化工,逐步从单纯燃料型炼厂发展成为炼化一体化企业。
洛阳石化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原油得不到保证,赖以供应的原油管道能力不足,其中临濮管道年输油能力仅为260万吨,需大量依赖陆运火车进厂,过高的原油运输成本使企业竞争力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二是装置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优势得不到体现。公司重油加工手段较为单一,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较弱地位。
三是投入产出水平不足。近年投资项目中增效项目比例偏低,企业较长一段时间出现亏损,给干部职工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近年来,洛阳石化在努力克服自身存在困难的同时,得到了中国石化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依托一些重大工程,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2016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化协商一致,启动洛阳石化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及配套项目,一步规划、分步实施。
该项目符合中国石化“十三五”发展纲要思路要求,符合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家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炼油产业相关发展规划的要求,也符合河南省和洛阳市的发展规划。
项目建成后,洛阳石化的生产装置结构、生产运行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元,税收将达到108亿元,年均税后利润达到35.68亿元;油品质量升级为国VI标准,各项环保指标更加先进,在装置复杂系数增加的情况下,用能情况更为合理,能源、环保等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同时,配套建设的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洛阳-新郑机场航煤管道、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同步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除原油运输、储存制约,降低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并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目前,洛阳石化生产系统主要有炼油、化工两个板块。其中,炼油板块有800万吨/年常减压、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两套)、70万吨/年连续催化重整、220万吨/年蜡油加氢等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和环保设施。
化工板块主要有26万吨/年芳烃抽提、24.5万吨/年对二甲苯(PX)、32.5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20万吨/年聚酯(PET)、10万吨/年短纤维装置等。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精对苯二甲酸、涤纶短纤维等。
至2018年底,洛阳石化累计加工原料油1.46亿吨,实现销售收入5670亿元,上缴税金841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像洛阳石化一样,通过积极开展央地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例子,在中国石化还有很多,比如天津石化。
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特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国内最大的炼油基地和乙烯生产基地之一,天津石化在得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大力帮助的同时,也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石化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7月14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批复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可研报告,主要以现有8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为依托,采用渣油加氢-加氢裂化工艺路线,通过挖潜优化,将原油加工能力提升至1000万吨/年,实现炼油结构调整和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总投资约为45.4亿元,计划2020年3月建成,2020年6月投产。
该项目建设采用中国石化拥有知识产权的自有技术,利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内部设计力量自行设计,采用强强联手的方式自主建造关键塔器和重要设备,以系统内施工企业为主要力量自主组织施工,并在多方面探索创新,代表了先进的石化生产技术、石化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水平。
近年来,洛阳石化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和以“自找差距、自加压力、自强不息”为内容的企业“三自”精神,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激发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无独有偶。天津石化也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天津石化拥有炼油装置28套、化工装置26套,原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12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长期以来,作为典型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天津石化每年炼制原油1250万吨,产出乙烯原料120万吨、重整原料180万吨,同时因渣油加工采用的是延迟焦化工艺路线,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柴汽比和低价值焦炭产出比例均偏高,制约了企业炼化一体化效益优势的充分发挥。
按照中国石化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天津石化投入资金62亿元,大力实施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持续改善产品结构和质量,有效降低柴汽比。
该项目3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已于2018年8月先行建成投产,其它新建项目详细设计工作、采购订货已全部完成,地坪、钢结构安装及大型设备吊装已进入收尾阶段,动静设备安装和管道预制全面铺开,工艺管道安装正在进入安装高峰期。
该项目建成后,天津石化的炼油装置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焦化装置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由25.6%下降到18.4%,加氢装置所占比例由80.8%提高到92%,催化裂化装置所占比例由10.4%提高到32.8%,汽油收率由目前的8.1%提至20.4%,柴汽比由3.49降至0.79,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该项目主要包括:3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双脱装置、70万吨/年气分装置、120万吨/年S 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5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以及与项目配套的油品储运、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生产辅助设施。
该项目事关中国石化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对天津石化打造“两个世界一流”、建设环渤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石化与全体参建单位紧密协作,通过克服项目建设与生产并行,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新建联合装置区场地狭小、四面封闭;处于京津冀一体化地带,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等困难与挑战,从严从细管理,确保了项目施工有序推进。
目前,天津石化的主要产品涵盖石油炼制、化工、化纤3大类70多个品种,远销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汽柴油产品达到国Ⅵ质量标准,向社会充足供应乙醇汽油组分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
地下储气库,就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可以保存气体的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身的能源基础性设施。地下储气库还可以在气源中断或管网出现技术故障时,保证不间断供气。
地处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油田虽历经40余年的勘探开发,部分油气田进入开发后期,但地下也形成了封闭性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具备了建设储气库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到:要依托国家铁路煤运通道、油气管输通道和黄金水运通道,规划建设大型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调峰基地,建成一批能源中转枢纽。
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文23储气库(以下简称文23储气库)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工程,承担着为大华北地区“五省二市”供气的任务。
2017年5月19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持续加强储气库运行管理,文23储气库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我国在建的中东部地区最大储气库项目,由文23气田枯竭气藏改建,设计总库容量104亿立方米,一期工程设计库容84亿立方米,建设有1座注采站、12台压缩机组、8座丛式井场、11座单井井场、77口气井及配套集输管道。
目前,已与中国石化榆济线、中开线、鄂安沧管道实现互通,为多条长输管道的平稳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
2019年1月15日,文23储气库实现注采站充压点火一次成功,标志着注气作业正式开始;3月8日首座井场成功注气,注气能力进一步提升;8月1日储气库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工,进入全面注气阶段。
截至目前,文23储气库累计注气量达30.4亿立方米,累计采气量达5700万立方米,为尽早发挥储气库作用奠定了基础。全部注气投产完成后,可为京、津、冀、鲁、豫、晋等省提供最大3000万方/日的采气能力。
据悉,近年来中国石化加速提升储气调峰能力,在积极推进文23储气库、文96储气库、金坛储气库等已投用或在建项目扩容达产的同时,加快布局中原储气库群、黄场储气库等重点项目,有效调节天然气管网气源缺口压力,有力保障了天然气供应。
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中国石化天津LNG项目也颇具代表性。
2012年12月6日,中国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
其所承建的天津LNG接收站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重点督办项目,是国家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3月12日,天津LNG项目一期工程自主开车投产一次成功。接收站规模600万吨,管道外输商品天然气70亿方,槽车外运LNG 100万吨。
目前,接收站及码头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建设。扩建完成后,接收站规模达到1080万吨,商品天然气外输136亿立方,槽车外运200万吨,将迈入国内最大LNG接收站行列。
天津LNG接收站在投产中创造了多项记录:没有借助任何国外技术服务,自主开车投产一次成功;创造了首船调试在港仅用6天20小时时间最短纪录;创造了LNG槽车首车外运仅用7天22小时最快纪录;实现了BOG再冷凝回收系统投用到平稳运行用时5小时时间最短记录……
天津LNG接收站三期扩建工程已进行规划。届时,中石化天津LNG将成为京津冀鲁豫地区天然气冬季保供的重要基地及中国北方地区LNG输转物流中心,对于实现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全国油气管网重大改革,联通全国天然气管网、保障华北地区冬季调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资报告》记者任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