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叙援受深情 共商援青大计——我省回访慰问往届援青干部人才活动综述

日期:03-16
青海

原标题:共叙援受深情共商援青大计——我省回访慰问往届援青干部人才活动综述

“我家住在青色的海,那里有最纯洁的爱,不管多少年,岁月如何更改,三江清水为你而来……请别忘记那片青海。”

在北京会议中心的会场里,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巨幅LED屏循环播放着《大美青海》宣传片和由往届援青干部人才集体创作的歌曲《青海青》《溯源而上》,进入会场的人,都被曾经的一段难忘经历和回忆深深打动,或深情拥抱,或握手言欢,或驻足聆听,共同回忆着在青海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往事,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这是继2018年3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下,省委组织部建立往届援青干部人才回访慰问机制,组成专门力量,第二次赴援青省市和单位,集中看望往届援青干部人才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对接沟通援青有关工作的一个场景。从去年12月15日至2020年1月13日,我省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和中国宝武集团召开座谈会7场,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刘宁致慰问信,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宇燕出席北京座谈会并讲话。整个回访慰问活动,共有318名往届援青干部人才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参加,看望慰问身体受损或家庭困难的往届援青干部人才18人。

与援派方各级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和往届援青干部人才进行座谈,共谱援青之歌,共叙援受深情,共商援青大计,已成为对口援青工作的一项重要机制,旨在持续做好对往届援青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积极营造各方力量长期关注青海、支持青海的良好氛围。

“大家付出了真心,青海永远是大家的第二故乡”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援青干部人才工作,多次强调援青干部人才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

在与各援派方展开的座谈会上,王宇燕回顾了近年来援青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援青干部人才为青海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她指出,青海是援青干部人才的第二故乡,青海牵念大家、需要大家,也一定能服务好大家。

王宇燕强调,近年来援青工作机制更加优化、管理服务更加到位、政策支持更加有力、联络沟通更加顺畅,营造了有利于援青干部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希望广大援青干部人才继续当好联络员,为援受双方交流合作搭建新平台;继续当好协调员,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拓展青海对外协作的新机会;继续当好宣传员,主动宣传推介青海,为青海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交流作出新贡献。

在座谈会之前,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通过集中慰问的方式,分6个场次,先后慰问了13名家庭困难或发生重大变故以及身体出现较大疾病的援青干部人才,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转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他们的感谢和慰问。

此次回访中,我省还与援派省市党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座谈,表达长期以来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及援青干部人才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援派省市党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对我省回访慰问团表示欢迎,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青海的需要,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座谈交流中,广大往届援青干部人才一致表示,青海永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是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沃土,将永远关注、支持青海发展,力所能及为青海多做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二批援青干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说:“援青岁月,培养了我脚踏实地的品格!柴达木精神里最核心的八个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激励着我在海西苦干实干了六年,这将是我一生都会珍惜的宝贵财富。”教育部第二批援青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朱小杰说:“青海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在工作中跟同志们、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永远的回忆,青海永远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江苏第二批援青干部领队、省对口帮扶陕西工作队领队杭海说:“离开青海已经3年多了,但海南州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在头脑中却丝毫没有淡化,自己还清楚地记得在青海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种深沉的爱。”

上海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申能集团总经理倪斌说:“听说青海的亲人来看我们,心里特别激动。我们为青海发展做得很少,但青海却给予了我们很多。感谢青海省委、省政府,感谢建军书记、刘宁省长,是你们的关怀,让我们的心永远和青海紧紧地拴在一起。”浙江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厅长级)潘建漳说:“看到援青纪念证书非常感动,非常温暖,深切感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援青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我代表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再次感谢第二故乡的领导和群众。”山东第二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潘好亮说:“援派期满后,援受双方都非常重视援青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截至目前,山东省第二批援青干部中9名同志再次得到提拔和晋升,充分体现了组织对援青干部的厚爱和信任。”

财政部第三批援青干部、关税司司长蔡强说:“虽然我回来后从事关税工作,直接给予青海支持的事情不多。但是我明确表态,我就是青海财政厅驻财政部的联络员,我会担负好这项职责,为青海的经济发展作出我的贡献。”天津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市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刘庆纪说:“援青回来后,组织安排我到市合作交流办继续从事脱贫攻坚工作,面对的依然是受援地区。青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一如既往关注青海、支持青海。”北京第一批援青干部、顺义区北石槽镇镇长胡小刚说:“虽然我已经回到北京,但和玉树一直保持联系。我一定不忘援青初心,牢记援青使命,继续为青海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援青工作再上新台阶

回访慰问中,往批援青干部人才和博士服务团成员,紧紧围绕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自身专业、行业背景以及在青海工作的实践和认识,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广大援青干部人才谈到,建立座谈咨询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确定若干专题,听取往届援青干部人才的工作建议。完善协调推动机制。用好用足历届援青干部人才的智力支持、宝贵经验以及在所属行业政策上的独到优势,协调推动解决青海在攻坚克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必要时可制定任务分解表,列出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由援青干部人才自愿认领、积极推动。畅通沟通联系机制。可以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新青海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传帮带培”机制。建立援青人才和本地人才间的师徒结对关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切实推动智力援青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为受援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在谈到推动产业发展时,援青干部人才们更是发挥所长,认为我省招商工作有待改进。努力从面对面转向点对点,特别要注重让援青干部人才发挥在点对点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引进适合省情、绿色环保的现代企业。产业发展有待聚力。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援青,重点支持受援地区农牧业产业化以及物流、旅游业、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有力促进我省产业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飞地经济”可以推广。援派地集中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提高产业的集聚度,选择配套条件好、交通运输方便、水土资源丰富的地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由多个受援地联合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根据各受援地在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

对于我省人才工作,援青干部人才也结合自身体会,畅谈了思路,他们建议积极谋划人才远景工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职业院校建设方面要加强规划,特别是在发展职业技术院校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借力推动行业人才培养。从国家职能部门入手,可以由援青干部人才出面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做计划时适当倾斜,推进相关行业为青海培养高层次人才。联合推动干部人才培养。通过双向挂职、异地培训、支教支医等多种形式,推动医疗、教育、卫生、金融、农业、工业等各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援青,增强受援地的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加大人财物投入,摒弃“培养出来会离开”的狭隘人才观,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缓解基层人才紧缺现状。

广大援青干部人才还围绕争取支持方面,结合援青工作经历,谈了真知灼见,他们认为应积极争取加大中央支持力度。开展对口援青工作以来,中央对青海给予了特殊关心,在各个方面支持力度很大,但与西藏、新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以对口援青工作开展十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情况、主要做法、辉煌成就和经验启示等,详细梳理出需要中央给予支持的具体事项,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大力度的支持。组织开展好十周年系列活动。对口援青十周年是一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系列活动,扩大援青工作影响力。可邀请援青干部人才多回青海走走看看,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回访慰问活动的开展,突出了援青实效,加强了与6个援派省市之间的互访交流,深化了友好关系,也为今后在人才、教育、卫生、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也为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组)

青海开展省属企业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人才试点工作 截至3月15日24时 广东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61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