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编辑部: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日期:03-15
疫情传染病新冠肺炎

原标题: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来源:求是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人类历史上,由病毒等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始终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才真正拥有了同疾病搏击、打赢大灾大疫的“杀手锏”。战胜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迅速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作出一系列极具前瞻性、针对性的重大部署。总书记胸怀全局、登高望远,以“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的战略眼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指导推动科研攻关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为防控一线提供了“最有力武器”。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越到关键时候,科技的支撑作用越加凸显,对切实管用科研成果的需求也越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着眼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下一步科研攻关工作作出七个方面的重点部署:

一是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二是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三是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四是做好患者康复和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五是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

六是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七是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

这篇重要文章联系历史和现实、结合当前和长远、统筹国内和国际,既部署迫在眉睫的科研攻关任务,又提出着眼大局的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战略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战胜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规律认识的深化,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谋划、前瞻布局和科学精神。

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同重大疫病作斗争的历史,深刻阐明:“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充分肯定科技战线闻令而动、协同作战,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方面取得的进展成效;深入分析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强调“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科技的作用,反复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强调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让科技为人类造福。在这次疫情迁延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总书记一直强调科技对战胜疫情的支撑作用,对加快科研攻关作出一系列部署:

在地位作用上,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把科学防治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任务要求上,总书记要求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

在科研组织上,总书记重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多学科力量,合力攻关;

在治疗手段上,总书记要求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救治有效性;

在时间进度上,总书记要求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急事急办,力争早日取得突破,等等。

这些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科研攻关的方向和方法、要求和任务,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科技战线迅速行动,科技、卫健等12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争分夺秒、挂图作战,短时间内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积极进展”予以概括总结:

一是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

二是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满足了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

三是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

四是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取得积极成效;

五是通过对病毒生存环境、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是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七是专家学者及时发声、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坚定信心。

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为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夯实了打赢这场硬仗的信心底气,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褒扬。

《求是》编辑部: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2020年2月11日,广东医疗队武汉前方ICU团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与后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举行远程视频会诊。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挑战依然严峻而紧迫。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陌生的敌人,我们的认识还比较初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高度,以“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担当,实事求是地将问题摊开,指出“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攻克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勇担重任、尽锐出战,“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的第一位问题。疫情发生以来,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以真挚厚重的人民情怀,强调“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对科研攻关提出明确要求。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坚持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应急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边救治、边总结、边改进。根据临床治疗经验积累和研究进展,诊疗手段不断优化,已发布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医疗救治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3月12日24时,全国已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4111例,但也要看到,全国仍有4020例重症病例,每天还有死亡病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

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有效手段,但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疫情紧急,时间极为关键,早一刻找到有效药物就能挽救更多生命。短期内,确保安全性的老药新用就是有效方式;同时,临床实践也证明,中医药在阻断轻型患者向重型患者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成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切实提高治愈率。先进技术是临床救治的有力支撑。比如,恢复期血浆治疗就是带有生命温度的科技进展,在前期临床实践中已显示出较好疗效。总书记强调,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尽量降低病亡率。这些要求具体而精准,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指明了应对之策。

加快推进疫苗研发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之一,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着眼长远防控需要,强调指出,“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从历史看,正是由于疫苗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人类才彻底消灭了天花这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等曾肆虐全球的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高度重视疫苗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国家之一,2019年更是制定了全球首部综合性疫苗管理法律。通过实施免疫规划,我国已经有效控制甚至消除了多种传染病,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求是》编辑部: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图为2020年1月30日张继先在查看病人肺部的CT影像。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迅速将疫苗研发作为重点攻关项目之一,沿着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目前,疫苗研发工作正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科学、规范、按技术要求稳步推进,部分疫苗有望在4月份申报临床试验。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的高度,对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作出关键部署:

一是“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为下一步疫苗研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从坚持疫苗产品的战略性和公益性的高度,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这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战略之举、长远之计。

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研究,对整个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必须全力弄清楚。”只有找出病源,摸清病毒传播途径、变异规律和潜在风险,才能为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防止疫情扩散、复发和以后类似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部署了新冠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研究。全国相关科研人员不懈攻关,对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病毒传播途径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这次疫情病毒很狡猾”,对病毒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病毒溯源等工作依然面临很大困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求是》编辑部: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图为2020年2月1日科研人员展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实验过程。中新社记者汤彦俊/摄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强调“新技术发展为病毒溯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比如,可以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体的结合特征,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这些要求,为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指明了方向。

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既要重视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深入北京和武汉一线考察慰问等多个场合,都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做好患者康复和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无论是对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对一线医务人员和隔离群众,乃至全体人民,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如果不及时疏导和调适,就有可能演变成为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社会稳定隐患”。

抗击疫情,“心理防疫”也是重要战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干预和疏导要遵循规律,发挥各专业优势,动员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等各方面力量,因人因时、分类施策。比如,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要加大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力度;对出现心理危机的人员,要提供危机干预及精神科诊疗服务;对康复患者和隔离人员,要重点提供疫情认知、健康指导和心理情绪辅导等服务;对医务人员等一线工作者,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铸就更多“国之重器”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防范化解这一风险挑战,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了国家总体安全内涵。从这一政治高度出发,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对“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部署了一系列重点工作。

“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组建科技攻关组,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利器。要总结有效做法,推动形成制度化成果,不断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对传染病的防控,要把更多的工作做在前面,不能等疫情发生了、问题变大了才来防控。这次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也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抓好基础性工作,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

“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疫情防控,考验平时的储备和积累,只有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从容应战。要从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出发,推进紧急状态下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建设。

“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再提这一重要战略,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出发,总书记作出多方面部署: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ECMO、移动P3实验室、移动CT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端医疗装备还是我们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一树”、卫生城镇创建等群众性卫生活动深入开展,大幅提升了全民健康水平和文明卫生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并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鲜明提出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一运动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目标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解决影响健康的突出卫生问题,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总书记强调指出,“这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比如,在饮食习惯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有关方面要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从源头禁止非法捕猎、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比如,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为人民群众打造健康环境,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加强科研攻关国际合作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合作、同世界各国团结互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就疫情国际合作同多国领导人会谈通话,强调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求是》编辑部: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疫情发生后,我国在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的同时,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的国际科技合作。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安排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实地调研,对中国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多份技术文件;与多个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分享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克服自身困难,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捐赠、出口急需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团队紧急驰援……这些举措,既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彰显了中国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举国动员应对严峻挑战,以巨大的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多次指出,中国的行动有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为诊断以及采取防控措施做好准备,“帮助了国际社会向前迈进”,为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窗口”。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分析说,中国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显著改变了疫情蔓延的“曲线”,“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多点发生,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和担当,为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国际合作指明了路径。

回望新中国历史,党领导人民一次次战胜各类疫病,离不开科技利器。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科技利器必将更加有力,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张义凌

市委书记送72位湖北人出省,凌晨抵达目的地 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境外确诊病例均在入境时已有症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