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烹协餐协建议:公筷分长短,座椅撤一侧,避免面对面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3.0版,要求餐桌间隔要在1米以上,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合餐顾客“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有条件的餐厅积极推广分餐制等。3月15日,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相关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筷公勺值得推广,公筷与自用筷在颜色、长度上也应该有所区别。
北京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玉驰告诉新京报记者,分餐制在很多大型餐厅、酒楼的宴会中比较普遍,但是规模较小的餐厅,使用公筷、公勺制更加实际。“我在长期的观察中也注意到,之前客人很容易出现把公筷和自用筷‘用混了’的情况,所以推行公筷、公勺的使用时,除了在颜色上有所区分,建议要把公筷做得长一些,让公筷在夹菜的时候方便、自己吃的时候不方便,就能自然而然地区别开了。”
刘玉驰还认为,“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的办法,也是一种让食客养成使用公用餐具的好办法,无论是餐厅推广起来,还是顾客使用起来都更便捷,好的用餐习惯也更容易养成。
对于议论较多的“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贺保贵认为,这是在疫情之下保证用餐安全的办法,餐厅服务人员要对食客进行建议和引导,食客也要尽量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来配合。“一桌一客、同侧落座、斜位落座,或者撤掉一侧的椅子、只留一侧,都是可以使用的办法。餐饮企业要正确理解、灵活执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放开堂食。”
新京报记者王萍
编辑李扬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