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日期:03-11
社会福利院养老养老院新冠肺炎

原标题: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自1月底以来,申城各养老机构陆续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了暂停亲属探望、暂停不必要人员入院等管控措施。如今,一个多月过去,封闭管理下的住养老人们生活保障如何?住得是否安心?又遇到哪些困难?记者采访了本市多家养老机构。

服务保障要比平时更好

“请来技术高超的朱师傅为我们老人无偿理发,功莫大焉!”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内90岁高龄的陈奶奶亲笔写下一封感谢信。

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原来,疫情期间,由于封院管理,原本每月一次理发、修脚等服务暂时取消。多才多艺的护理员小朱拿起了理发剪和修甲刀,操持起了“美发美甲”事业,在他的手下,老宝贝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

疫情期间,除了化身为“Tony老师”的护理员,各养老机构纷纷出招,想尽办法满足老人各项生活要求。在红日养老院,为了解决老人购买生活用品难的问题,院方每周搜集统计老人的购物需求,由专人统一采购回院,经过消毒后再搬上小推车,护理员推着“移动超市”往来于生活区,为老人送去所需物品。“这样的做法,杜绝了外来物品的潜在风险,移动支付也进一步杜绝了纸币可能带来的病毒流通风险。”红日养老集团董事长陈琦说。

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红日养老院内的“移动超市”(红日养老院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养老院明确要求,保证“封闭期”服务不断档的同时,各项保障要比平时更好。在嘉定区安亭镇黄渡敬老院,除了每日例行饭菜,食堂还特意为老人增加了小点心供应,每天还专门熬制中药汤剂,为老人提供暖心保健茶,增强疫情期间的抵抗力。

在餐食保障方面,一些养老院还针对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了服务。在闵行区继王敬老院,有老人的子女每天会送来红薯、山芋,“封院”后,老人习惯的“粗粮加餐”没有了,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在弄清楚来龙去脉后,默默联系了食堂,在配给三餐的时候,给这位老人特地再加些粗粮。几顿下来,老人胃口恢复,对养老院的服务也连连点赞。

让老人成为开心老小孩

由于暂停亲属探望,疫情期间,养老院入住老人难免会思念家人,进而产生焦虑、忧虑等情绪。市民政局明确表示,养老机构大门临时关了,但入住老人和亲属的沟通之门不能关;与外界往来暂停了,但对老人的精神关爱、心理慰藉更要加强。

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普遍建立了“视频探访”制度,协助老人与亲属通过视频报平安、唠家常。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员每天都会组织老人与家属进行视频联系,截至目前已为480位高龄老人提供了与子女视频的技术支持。

为了保障亲情不断线,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还推出了手机照片直播,护理员们将老人的日常生活照片上传到网络照片墙,家属点击链接即可看到自家老人的生活状态。直播墙上线后第一次观看量突破一万,有家属发来感谢:“让国外的儿女们及时看到老人在福利院的日常生活,放心且开心!”

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老人在护理员的帮助下和家人视频聊天(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供图)

还有一些养老院推出了“无接触式探望”服务。封控期间,若有家属在大门外要探望住养老人时,因门外家属的身体状况不可控,养老院要求老人所坐的轮椅车或站立位置必须距离大门保持1米开外。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老人的安全,又让老人能亲眼见到家人,极大地缓解了老人的焦虑情绪。

封院期间,养老院还举办各类活动,让老人们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护理员在做好防疫、照护工作之余,也绞尽脑汁让入住的老人成为“开心老小孩”。在黄渡敬老院,为了避免人群聚集,院方特意采取一两位老人一组的形式,老人们在社工的陪同下,进行手工、唱歌、下棋等活动,天晴时,会在花园式建筑的养老院内散步、晒太阳。

为了排解老人的负面情绪,有的养老院还制定了心理关怀指南,进一步细化操作,护理员通过肢体抚慰、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手段向老人传达积极情绪。天宝养老院还建立了一人一案制度,对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工作日志,使心理疏导更有针对性。

内外结合解决配药难题

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封闭管理给老年人就医拿药造成较大困扰,对此,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以及主动与辖区内医疗机构对接等方式,保证院内老人的日常用药不受影响。

在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通过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在院内卫生所配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药机制,由专人收集住院老人所需药品情况并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待中心完成配药再由专人送至福利院门口,药品经过消毒后,再交给专门的取药护士。

“院内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种渠道可以满足大部分老人的用药需求,只有极少数只能在三甲医院购买的药品,需要委托家属帮忙代买,再送至养老院门卫处,经过消毒后由我们接收。”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朱小凤说。

部分养老机构还配备了专人前往医院为老人统一配药。在红日养老院,院部医生装备着两层口罩、防护镜、帽套、鞋套、手套、中长雨衣,由专人接送至医院配药。“配药员由固定员工担任,送药时不进入养老院,送完药后进入集团安排的宾馆进行隔离,杜绝一切可能的风险。”陈琦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慢性病常用药需求,养老院的内设医疗机构一般都能满足。有的养老院还提前对常用量进行了预估,并在春节前储备了大量库存。

除了慢性病用药,老人对精神类处方药的需求很大,如何解决特殊药品的配药难问题?对此,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主动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对接,疫情期间,由专人每周前往中心为老人开药,从春节到现在,配药共计5次,惠及老人数量30人次。

尽量减少老人外出

封院管理下,老人如何看病成了家属和院方都关切的问题。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基础性的诊疗和保健服务,包括每年两次预防性输液,以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性输液。“常规的小毛小病,如果经医生判断不需要送到外院,就可以在院内的卫生所处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乔毅皓说。

除了依托内设医疗机构,部分养老机构还尽力对接外部医疗资源开展院内服务,减少老年人外出就医的风险。天宝养老院邀请曲阳医院派遣2名医生和4名护士常驻院内,医院内科主任每周两次到养老院内进行查房,由于疫情,医生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和不同科室医生一起为老人会诊。“如果经会诊为普通可控的感冒发烧,只需要在院内处理即可,尽量减少老人外出。”天宝养老院院长陈燕说。

如果经诊断,老人确需送医,养老院会提前征求家属意见,第一时间由120送往指定医院。由于建立了合作关系,曲阳医院还为天宝养老院的老人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以便让老人在最短时间内看上病,住上院。此外,养老院还设置了专门房间,让住院返院老人进行14天隔离,并安排专人照料。

疫情期间,部分需要做血透的老人犯了难,由于每周都要去医院两到三次,做完血透仍要返院,这对养老院来说,风险大大增加。为此,部分养老机构为需要血透的老人设立专门的病区和病房,一人一间,并安排固定护理员进行一对一的照料。

不过,也有部分养老机构向记者表示,由于床位有限,无法提供多余的房间供血透病人隔离使用,这种情况下,只能和家属进行协商,在疫情结束前,暂时将老人接回家照料。家属大多对此表示理解,在双方互相体谅的基础上,部分养老院在为需要血透的老人保留床位的同时,暂时免除了床位费。

医养结合开辟就医“绿色通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门养老机构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医养结合特色优势,为老人看病提供方便。

新江湾城街道福象养老院与隔壁的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养结合服务协议。自今年2月3日开始,中心恢复了对养老院老人的医养结合工作,团队中有全科医生2位、中医全科医生1位,检验师2位,他们为老人提供慢病随访管理、配药、用药指导等服务,疫情期间服务老人30余人次。

上海全封闭的养老院内,90岁高龄老奶奶亲笔写下这封信

陈娟英敬老院和杨思医院之间的“绿色生命通道”(陈娟英敬老院供图)

黄浦区陈娟英敬老院的一墙之隔便是杨思医院,医院在敬老院内设置了专门的医疗服务站,并派遣医护人员进驻养老院坐诊。疫情期间,杨思医院的医护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敬老院内服务,驻院的家床科医生针对老人进行每日随访,还为老人提供开处方药等服务,开单后可直接在隔壁医院取药,解决了配药难问题。

为了医护进出方便,在敬老院和医院之间,还特意开辟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直接从陈娟英敬老院的3楼,通往杨思医院的三楼。为了安全,彼此之间装了一道闸门,可以刷卡通行。如需住院治疗的老人,由杨思医院驻院医生直接开出住院单,通过“绿色生命通道”至隔壁杨思医院就诊。“这极大减少了途中感染风险,也保证了最佳、最快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当然,老人出院回到敬老院后仍需在隔离室观察14天。”敬老院院长蔡国强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湖北拟在抗疫一线提拔重用5名干部 宁波主要客运站这些省际班线已恢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