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致CPI连续“破5”,复工复产后物价会有哪些变化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疫情对物价的影响已显现。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数据,2月CPI同比上涨5.2%,涨幅虽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在高位徘徊,连续第二个月进入“5区间”。
5.2%的增长中,食品价格仍然是拉动CPI上涨主因,同比上涨21.9%,涨幅继续扩大,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虽同比上涨0.9%,但涨幅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2月份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但随着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
猪肉价格逆季节性上涨节后未降反升
食品价格仍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2月,食品价格上涨21.9%,涨幅较上月继续扩大,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0.0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并未如往年一样在春节过后回落,受到疫情影响,2月猪肉价格继续上涨,环比上涨9.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缘何“逆季节性”上涨?赵茂宏解释,受疫情影响,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出现了助推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
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要。
从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
在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下,替代性肉类价格继续上涨。2月,畜肉类价格上涨87.6%,影响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余淼杰估计,1季度,猪牛羊等肉类总供应将小于两千万吨。
此外,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0%,涨幅分别回落5.8、0.7和1.5个百分点。鸡蛋由于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6.9%,降幅较上月继续扩大。
服务价格环比下降医疗服务微涨0.1%
受疫情影响,非食品价格环比小幅回落。2月,非食品价格由涨转跌,环比下降0.2%;同比虽然小幅上涨,但涨幅缩小。记者注意到,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与服务价格都呈现了如上相同走势。
赵茂宏解释,这样的走势主要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商业和服务网点停止营业,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供需均有收缩,因此非生活必需品整体价格基本稳定,部分项目价格甚至下降。
具体来看,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由涨转跌,下降0.4%;同比上涨0.3%,但涨幅回落。其中,能源类价格有所下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7%和6.2%,居民用煤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0%和0.4%;春装上市延缓,服装价格环比下降0.3%。
服务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2%;同比上涨0.6%,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理发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5%和1.0%。
记者注意到,受疫情交通管制影响,交通和通信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环比下降1.5%,同比也较去年同期下降1.6%。其中飞机票价格环比下降7.8%。此外,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环比零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普遍认为在疫情中会明显上涨的医疗保健价格在2月并未大幅波动,同比增长2.2%,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微涨0.1%,涨幅较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
解读:复工复产后物价会有哪些变化?
据测算,在2月份5.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今年的新涨价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占比较高,达四成多。1—2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7个百分点。
赵茂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2月份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但随着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复工复产后,社会的供给和需求都将出现新变化。一方面,随着产能恢复,供给增加;另一方面,此前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综合这些因素,会对接下来的物价有何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复工复产后短期内出现供需错配,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价格有大概率会上涨。
因此,为平抑物价,保证老百姓生活不受影响,对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一方面要鼓励供给,保证长期稳;另一方面,在积极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管制措施,保证短期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