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CU里奋战的“红色娘子军”
“这里功劳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娘子军’。”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护心队队长、心内科主任汪道文说。他所说的这支勇敢的“娘子军”,指的正是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里忙碌的女医护人员。
2月28日上午9点3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ICU病房,同济医院、华山医院两个团队的医生开始为患者王强(化名)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在气管插管内给氧每分钟5升的情况下,医生将ECMO管道撤出了王强的血管。他成功脱离了ECMO支持,不久将转到普通病房。
在重症病房,给重症病人上ECMO难,撤ECMO也难,这一过程中昼夜守护的医务人员更辛苦。但50岁的王强病情好转,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信心。
深夜,电话铃响起。“患者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好,马上到!”麻醉科主治医生钱巍熟练地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套了3层手套,罩上一个大头罩赶赴现场。她慢慢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摘掉患者的无创呼吸罩,为病人插管。
实施气管插管要近距离直面病人呼吸道,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完成气管插管近200例,无一例失败。
2月9日,作为同济医院心内科CCU护理骨干,管志敏来到光谷院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分别设立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临床发现,20%的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ECMO对重症呼吸衰竭有效,但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没有接受过ECMO操作专业培训。
当时光谷院区重症ICU里,能熟练操作ECMO的专科护士只有管志敏一个人,因此,从机器耗材准备、设备调试、预充、电源气源、吸引装置,只能她一个人完成。最初几天,管志敏每天要在ICU病房连续工作很长时间,空闲期间还要培训其他护士。“王强上ECMO的第一个星期是最痛苦的时候,电话随时响起,整晚不能睡觉。”管志敏回忆说,直到医院派人过来,华山医院医疗队护士也加入协作,ECMO病人的护理工作才顺利了很多。
ECMO成功置管后有一项抗凝护理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即ACT指标,必须保证在安全范围。如果病人情况不稳定,需要1小时甚至半小时就要复测一次。同济医院护理团队7人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6人轮流专班守护,紧急状况时刻考验着他们。
一天晚上8点,刚刚交班后,值班护士陈红听到仪器报警。正常运转的机器突然流量很低,偏离正常值。“不能慌,想一想哪里出错了。”她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排查管路,一边呼叫医生。在所有外界因素排查后,仪器仍旧报警提示。陈红立即按规范采取应急措施。医院护心小分队紧急赶到病房,排查后及时调整管路位置,机器恢复正常运转。
每一名危重症病人的好转,都凝聚着她们难以言说的艰辛;每一个重症病人的恢复,都寄托着她们最深厚的祝福。娘子军们在与病魔一次次凶险的战斗中,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为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