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年,算账焦虑愁煞扶贫干部

日期:03-07
农产品

原标题:验收年,算账焦虑愁煞扶贫干部

2019年 11月 27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侗族妇女在扶贫就业工坊里织造侗锦郑雅宁摄

多重因素致贫困户收入难统计

眼下,很多地方在进行2019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作为脱贫重要指标之一的贫困户收入达标,是不少扶贫干部面对的一道难题。按照要求,贫困户的收入要有明确的数据结果,但实际上,部分贫困户的收入很难实现精准数据化,这让扶贫干部陷入数据统计困境。

一些地方在计算贫困户收入时,对自然经济状态的农产品收入统计感到模棱两可。在西南某省,一些地方将贫困户生产的土豆与玉米折价作为家庭经营性收入,但这些农产品并没有流入市场,而且市场价格并不一定就是扶贫干部折算的价格,有的甚至产量也靠估计。

一贫困户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家种的土豆,除一家人食用外,剩余的都拿来喂养牲口了,并没有拿出去销售。但扶贫干部将他家的土豆折算为家庭生产性收入。当地扶贫干部说,虽然无明文规定贫困户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可以折算为生产性收入,但这是普遍的做法。而且在实际统计时,每户产量与贫困户精耕细作的程度有关,也只能采取折算的方式。

部分产业扶贫项目也存在收入统计困境。广东某扶贫干部反映,当地推行养猪、养鸡等种养产业项目,部分贫困户将发放的猪、鸡转卖或者自宰自吃,统计时这些被贫困户自己吃掉的鸡、猪就很难准确确定收入。上级部门的说法也不明确,有时这些被吃掉的部分可以折算为收入,有时又不行,扶贫干部左右为难。

市场风险是产业扶贫中收入统计的另一难点。部分地方在扶贫项目启动时,对产品收益做理想化预期估算,但实际推进时,一些产业扶贫项目面临市场、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并未收获预期效益。华南山区一名扶贫干部举例说,当地贡柑种植产业发展项目,去年9月和10月在贫困户家里统计的情况,与预估的完全不一样。

部分贫困户仍存等靠要思想,也给扶贫干部统计收入工作增加难度。粤北山区某扶贫干部直言,在计算就业务工收入时,一些贫困户对务工收入虚报少报,认为没攒到钱就是没赚到钱,担心实报务工收入后会导致帮扶力度减少,并由此存在偏执认知。

一名去年开始驻村的扶贫干部说,他遇到过一贫困户,家里有30多亩的鱼塘,此前扶贫干部一直不知道。直到去年进行产业奖补摸底统计时,这位贫困户才主动说出自家有鱼塘。

考核设计僵硬、缺乏有效产业等易导致“斤斤计较”

半月谈记者发现,过分追求收入数据的填报,并与贫困户“斤斤计较”,与考核指标本身直接相关。

华南地区一名扶贫干部去年4月份被单位派往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结合自己的扶贫经历说,8个多月时间里,全村贫困户的收入统计了四五次,但是每次结果都不一样。很多时候,各级考核计算的标准也不一样,有时候连扶贫干部都不明白。

“到贫困户家中去多了,贫困户的心态会发生变化,答话也会变得随意。”上述扶贫干部说,站在贫困户角度换位感受不难理解。扶贫干部不断在贫困户家里问收入,每次入户基本都是核材料、填表,算一些贫困户自己都算不清楚的账,贫困户肯定容易变得烦躁。

不少扶贫干部说,每年的脱贫标准也不一样,一些地方不断加码。有些地方达标标准增长比例已经超过了20%。“但是农村收入增长点在哪里?农产品销售和务工工资的增长率也没那么快。”一名扶贫干部坦言,这导致在计算贫困户收入时,不得不把各项收入都纳入计算范畴,而且就高不就低。

过分追求收入数据的填报,并与贫困户“斤斤计较”,也与一些地方产业扶贫力度弱有关。面对一些缺乏有效产业的落后村,扶贫干部不得不凑够“收入数字”。

广西一位扶贫干部说,站在帮扶人的角度来看,一些扶贫干部能力有限,除靠一些政策性补贴外,部分帮扶成效不太显著,贫困户得实惠不多,而为了达标,完成帮扶任务,帮扶该贫困户的扶贫干部算收入时就得“一分分抠”,以确保贫困户收入达标。这背后恰恰反映了帮扶工作中一些“一户一策”在产业增收创收上有待加强。

改进考核统计,倾力谋划产业

收入确切与否,不仅关乎贫困户能否成功脱贫出列,也关乎脱贫质量是否经得起检验。基层干部认为,在给贫困户的收入算账时,如果过分追求数字达标,“数字至上”就会成为片面评判扶贫成绩的标尺,这样不仅给扶贫干部工作带来不便,后期也可能滋生数字脱贫嫌疑。

一些基层干部说,在统计贫困户收入类别和计算方式上,应该有进一步明确规定。针对一些模棱两可的统计方式,特别是自然经济状态的农产品,上级单位应该给出明确意见和更具操作性的方法和要求。同时,进一步统筹明确各个层级的考核标准,特别要避免各个层级的标准混乱。考核指标设计也应因地制宜接地气,尽可能地多听取扶贫干部的意见建议。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心,还是要放在解决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等方面,脱贫目标不宜过度拔高。

对于如何算好账、算清账,广东一名驻村干部建议,扶贫干部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贫困户把政策讲明白,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破除等靠要思想。在入户调查时,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算账,也要实地走访贫困户的种养项目。

产业发展是根本。扶贫干部对市场风险要敏感,并及时帮助贫困户化解。

不少受访扶贫干部认为,与其“斤斤计较”贫困户的各种收入,挖空心思在贫困户家中凑出达标份额,不如用心做大蛋糕,将主要精力放在产业扶贫上。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收入自然就上来了。

半月谈记者:李雄鹰

责任编辑:赵明

春日畅游不扎堆儿 组图 30余家餐企入驻,西贝、眉州东坡等半成品上线每日优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