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声“假的”,为何如此振聋发聩?
来源:团结湖参考
继武汉嫂子“汉骂”痛批超市套餐不合理、社区不作为之后,武汉人又怒了一次。
3月5日,中央指导组在青山区翠园社区开元公馆小区考察社区疫情防控,结果居民从楼上隔窗喊话,“假的,假的!”这两天,这个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大家纷纷赞叹武汉人飒爽敢言。
领导来考察,社区物业让志愿者假装给居民送菜送肉,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侠客岛后来采访了小区的居民,发现大家对物业的怨气由来已久。主要是疫情发生后,消杀防控工作不到位,小区内确诊人数公布状况也不让人满意。闷在家里一个多月,本就够压抑了,还要眼睁睁看着社区做戏,能不出离愤怒么?
有一说一,疫情发生之后、尤其是武汉封城之后,各个社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协助筛查病患、安排就医,到帮助不能出门的居民团购生活必需品,社区工作人员时时面临挑战,长时间满负荷运转,他们付出巨多。而且从侠客岛采访的信息看,居委会和物业在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上也是做了事的。偏偏非加码安排场“送菜表演”,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这还没战胜疫情呢,心思就歪到粉饰政绩上了?基层的形式主义惯性,可谓根深蒂固。
被“隔窗喊话”后当天下午,参与社区考察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召开了有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参与的专题会议。在3月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进展情况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介绍说,孙春兰在会上要求相关部门立即整改,实事求是,绝不掩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重点再明晰不过,“实事求是”、“不掩饰矛盾和问题”。如此朴素的道理,恰是这场新冠疫情带给我们最珍贵的教益。唯有不掩饰矛盾,尊重事实与科学,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随着疫情防控的深入,这一点原则愈发清晰。比如针对疫情数据,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就指出过,数据不准确,误导决策,贻误战机,危害极大。
弄虚作假追求“面子”上好看,最终耽误的可能是防控疫情、保障居民生活的实际工作。被戳穿后颜面扫地,倒是最次要的后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扭曲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基层长期以来都是难以根除的固疾,安排“群演”应付检查、“修饰”数据,诸如此类我们过去没少在新闻里见过。而普通群众即便心知肚明,也往往由于种种因素难于揭露,甚至要被动配合“表演”。此番武汉居民的声音被听见、被放大、被广为传播,有疫情的特殊背景,但又何尝不是对日常基层治理的一种警示?
武汉市民真是值得敬佩的一群人。他们一直在默默隐忍和牺牲,但在应当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主张权利的时候,又绝不一味忍受,一次次站出来发声。比如“隔窗喊话”的居民。再比如那个武汉嫂子。即便她的批评不见得百分百公允,但表达不满、揭露缺陷不正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么?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的模样。沉默未必是金,揭穿“皇帝的新衣”,比任何花哨的言辞都要振聋发聩。
这场疫情,确实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照见了许多以往“沉默”的角落,也不仅仅是武汉。
这周最让我在意的新闻人物,其实是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的女孩小李。疫情导致延迟开学,她和姐姐、弟弟三人不得不共用家里唯一一台智能手机上网课。几天前小李和家里人赌气,吞下母亲的精神类药物轻生,所幸抢救之后脱离了危险。我不愿意跟着一些媒体和自媒体使用“女孩因没有手机上网课自杀”的说法。一来从后来财新网的跟进采访看,这未尽然符合事实,二来,这种归因完全把问题简单化了,仿佛送给女孩一台智能手机,就能抚平她的哀伤一般。
小李家条件不好,父亲有残疾,母亲是精神病患者。小李一年多之前就曾服药,当时她给家人的解释是“内心太压抑”。家人虽然从此特意照顾她的情绪,但这个敏感内向的少女终究难以找到排遣的出口。她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以及专业的帮助。
出事之后,邓州市全力救治,还给小李安排了心理医生。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是,许多时候,小李这样的孩子只能沉默地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若不是机缘巧合获得帮助,甚或因为极端悲剧惊动舆论,他们很难被看见,也很难找到渠道倾诉忧思、表达诉求。
社区和农村,都属于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面对的往往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这些需要更精准的解决方案。舆论至多顾及个案,哪里暴露补哪里,而更多沉默的角落,需要更完善的治理体系去照亮。表面功夫或许能一时侥幸掩饰矛盾,但终究是徒劳的。
武汉嫂子的故事有后续。曾经有人怼她光晓得嘴上抱怨不出力,结果后来她真去做了志愿者。这个嫂子可真是有性格。但话说回来,她那番怨气冲天的吐槽无意中也“暴露”了些积极面,比如,尽管社区初期介入少,小区的业主们自发组织团购也做得井井有条。不光是团购,疫情让我们从很多方面都见识了群众智慧、民间力量的无穷潜力。如果能把基层从形式主义的文件表格里解放出来,在调动积极社会力量上多花力气,很多事恐怕能事半功倍。
(文/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