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改善人才评价体系提升学术治理能力

日期:03-07
论文学术期刊

原标题:法制日报:改善人才评价体系提升学术治理能力

法制日报3月7日消息,日前,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两个文件均针对破除论文“SCI至上”“唯论文”痼疾,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提出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引发广泛关注。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五唯”的现象,破除论文“SCI至上”符合当前破“五唯”的理念。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之所以将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判标准,核心在于缺乏一套科学的、相对独立的专业评价体系,《若干措施》《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分类评价、同行评议等都是试图解决问题的有益尝试。”储朝晖说。

落实相关政策精神,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据了解,论文是衡量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SCI则是广泛使用的科技文献索引系统,在各国都被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度成为我国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因此,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若干意见》备受关注。

那么,《若干措施》《若干意见》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呢?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介绍,我国关于科研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首先是落实相关政策精神。其一是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提到的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把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重要学术组织或期刊任职、研发成果原创性、成果转化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对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类型科研人才的评价中,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和影响因子排名等仅作为评价参考。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

其二是落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提到的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大幅减少评比、评审、评奖,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不得简单以头衔高低、项目多少、奖励层次等作为前置条件和评价依据,不得以单位名义包装申报项目、奖励、人才“帽子”等。

其次是回应社会关切问题。现实中,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国家科技奖励、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评选中,仍然存在着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的不良导向。

文件呈现诸多亮点,聚焦改善评价体系

《若干措施》从九个方面对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作了要求,共27条内容。《若干意见》共10条内容,具体规定了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的问题。两者都旨在破除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的不良导向。

如《若干措施》《若干意见》都谈到了不同岗位有不同评价标准。《若干措施》规定,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新诊疗方案、临床指南/规范、科学数据、科技报告、软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若干意见》则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应分别建立各有侧重的评价路径。对于基础研究,论文是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形式,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不以论文作为单一评价依据。对于服务国防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般不把论文作为评价指标。

《若干措施》《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亮点?

郑宁认为,一是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国防科研和成果转化不同类型,并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二是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三是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国家科技奖励、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评选标准进行了细化。四是定期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的预警名单,将管理和学术信誉差、商业利益至上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对于发表在“黑名单”和预警名单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相关的论文发表支出不得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中列支。五是加强论文发表支出管理,建立与破除“唯论文”导向相适应的资金管理措施,从严控制论文资助范围、从紧管理论文发表支出,从财政上加强对论文发表的引导。六是完善学术同行评议。七是从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估、优化职称评聘办法、科学设置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八是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解除SCI论文相关指标与资源配置和绩效奖励直接挂钩关系。

“通过改善人才评价体系,改进作风学风,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可以大力提升学术治理能力和水平,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力量。”郑宁说。

来源:韩丹东、刘金波/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

我省印发《奋战100天夺取夏熟丰收行动方案》 武汉楼市自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