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吸氢疗法”纳入第七版新冠诊疗方案,曾引发争议
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治疗章节里,除了一般的氧疗措施,还增加了“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 66.6%/33.3%)治疗。”
《中国新闻周刊》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助手苏越明处了解到,这一治疗手段是在钟南山的建议下加入第七版方案的。苏越明称,氢气治疗加入方案是经过了讨论的。对于吸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苏越明称,吸氢虽然不能杀灭病毒,却能改善症状。但对于具体能改善哪些症状,苏越明没能给出答复。他还介绍说,吸氢不仅能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也能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吸氢疗法进入到第七版方案后,引发关注,有人直指这是“伪科学”。实际上,这不是吸氢疗法第一次引发争议。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创始人、荣誉总院长徐克成出版了新书《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基于 82例吸氢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随访,得出了氢气可以控癌的结论,当时招致多方质疑。对此,《中国新闻周刊》曾采访了徐克成与相关专家,对此做了深度报道。
82例患癌吸氢报告
徐克成氢气治疗的一个成功病例是广州市60岁的退休教师全孝莲。全孝莲患有卵巢癌III期、复发伴多发性转移,患癌5年来,经历过5次化疗,但肿瘤标记物一直没下降,还有带状疱疹。2018年6月底,她停止了化疗,坚持吸氢一个月后,指标下降到了正常范围。这一过程记录在《氢气控癌》中。“(后面)观察了几个月,盆腔和腹腔转移未复发,但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转移,接受了手术。”2019年6月,徐克成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徐克成的《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一书,封面上写着“肿瘤康复颠覆性探索”“天然之气,居家康复,生理之气,无药为医”等字样。书的正文前面,有肝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内科血液学专家、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肝胆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四位大家分别作的评述。
徐克成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十多年前,在氢分子医学逐渐在国内走红并在各地看到一些癌症患者吸氢“神奇康复”后,他决定投身这一领域。他在其健康工作室设立了三四十台氢氧气雾化机,产生氢浓度66.7%、氧浓度33.3%的混合气体。每天,有上百人前来免费吸氢,这也是其找寻病例、做随访观察的部分来源。
在书中写到的82例癌症患者中,受访者每天吸氢时间不少于1.5小时,至少要连续吸3个月。患者的癌症种类包括肺癌、肝癌、妇科恶性肿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十余种,所有受访者都为癌症的III期和IV期患者。“排除I期和II期患者,(因为)治疗效果很难判断,很可能有化疗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III期和IV期患者,都是接受了常规治疗没有效果后,到这里来的。”而实际过程中,III期、IV期患者中也有吸氢气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情况。
通过对82例患者为期3~46个月不等的随访,徐克成发现,患者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不同肿瘤类型患者体能改善状况不同,其中肺癌患者效果最好,妇科肿瘤及胰腺患者效果最差。在肿瘤标记物方面,呈现相同的趋势,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下降率最高,达到75%,胰腺癌、肝癌患者无人下降。疾病控制上,肺癌控制率最高,大于78.9%,胰腺癌最低,为20%,而且,III期病患的控制率高于IV期。同时,有12例患者因病情发展、感染等原因死亡。
通过观察,徐克成得出结论,吸入氢气能控制癌症进展。而所谓控癌,徐克成强调称,不是指“治疗”,而是“康复”,即完成癌症主要治疗后,恢复阶段的保健和养生。“这是我自己界定的,回避一个法律风险,我认为,这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不是一个主要的。”
氢气医学源于东亚
氧化损伤与炎症被视为多种疾病发生的基础。徐克成认定吸氢控癌有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被公认的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及抗炎症作用。所谓选择性抗氧化,是指氢能中和掉对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而不影响其他重要物质的运转过程。
吸氢治疗在业内被称为氢气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关于氢气治病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直到十多年前,氢气选择性抗氧化的推断在日本被提出,氢气医学开始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于2008年左右进入中国。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孙学军是国内氢气医学研究第一人,2014年3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孙学军任主任。
孙学军介绍称,过去12年来,世界范围内共有1200多篇氢分子医学论文发布,其中来自中国的文献占了论文总篇数的55%,日本则占33%。这期间,除了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氢气的抗凋亡、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等机制也被研究者提出,而抗凋亡的解释本质上依然是消灭过多自由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200多篇论文中,绝大多数都为动物实验模型,关于人的临床研究仅有60多篇,涉及氢气对糖尿病、痛风、心肌缺血、高脂血症等病症的作用,但都为小规模的人群研究,证据等级不高,而有关癌症的人体临床研究数据更少之又少。
孙学军说,目前,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也只是基于观察到的减轻炎症等现象所给出的一种解释,科研人员对于氢分子在体内具体作用的机制实际上并不清楚,“氢分子比较小,不好标记追踪,它的反应过程我们现在是不掌握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于观贞认为,徐克成所做的这项研究只属于“零星个案报道”,而且,方案设计中,“病种比较乱”,治疗方式中也有着单独吸氢、氢气+放化疗联合治疗等多种形式,这会使得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有偏差。“氢气运用到人身上是非常复杂的,现在这么做有点过了,没有到完全成为医疗手段的程度,容易让病人产生误解。”第九OO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房文铮认为,这一研究并没有遵循标准严格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病例也只有80余例,“可信度很差”。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马雪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氢分子生物学研究。她分析说,科学需要严谨,个案代表不了一个领域的发展,从徐克成的研究来看,只能说为氢分子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而且,数据量还不够,当数据量足够,并且采用很好的实验设计手段后,才可以称之为证据。在她看来,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氢气所起到的作用会有差别,而即便对于同一种类的疾病,不同人群的治疗效果也有不同。孙学军称,目前,对于氢气治疗疾病还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就是说证据还不是非常充足,只是看到一些现象。”
氢气治疗的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业内分析中,大都把氢气描述为一种极其安全的气体。但孙学军在一篇论文中提及:有关氢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认识,主要来自潜水医学中应用高压氢气对人体无明显影响的理论推断,未见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报道。
至于有效性,业内不少声音也对此发出疑问。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教授马克·格拉德温曾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文称,外界给予的氢气远远低于有机体内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氢分子与羟自由基发生反应的速率也远远小于体内还原性物质,难以解释少量氢气在如此低的反应速率下依然可以起到清除自由基并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这一现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博士迪克·托拜厄斯·彼得则分析称,像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帕金森、肿瘤等疾病中氧化损伤的作用可能被夸大。
钟南山团队的研究
现实层面,想要证明氢气有效性的最好方法是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记者从市面上生产氢氧气雾化机的主要厂家之一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几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其团队就开始在国内十多家医院开展6项氢气治疗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有800余名患者入组。其中,有152人参与的过敏性鼻炎氢气辅助治疗和108人入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氢气辅助治疗两项研究已完成,但以上研究的结果尚未见公开发表。另有一项非小细胞肺癌氢气辅助治疗的研究尚在伦理申报中。
据《中国新闻周刊》查询,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氧气雾化机价位在三四万元左右。通过天眼查查询,上海潓美医疗科技为广州南山氢分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股东,认缴金额700万人民币,控股70%。广州南山氢分子医学科技另外30%股份,由广州南山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掌控。
广州南山健康科技创新中心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周荣,2011年5月至今,为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据基金会官网介绍,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是在钟南山院士领导下,由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学研分中心发起,以钟南山院士名字命名,于2011年7月5日正式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非公募基金会。
2016年4月16日,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世界胸科大会“氢分子医学与肺部疾病”卫星会在上海召开,钟南山出席主持会议,称中国在氢分子医学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官网上,2016年4月27日,发布了关于批准建立2016年度第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通知,其中钟南山院士工作站的建站单位为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