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上网课”的轻生女孩已苏醒 专家提醒勿因形式主义酿悲剧

日期:03-03
手机

原标题:“无手机上网课”的轻生女孩已苏醒专家提醒勿因形式主义酿悲剧

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停课不停学”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精准扶贫等现实问题。

“无手机上网课”的轻生女孩已苏醒 专家提醒勿因形式主义酿悲剧

近日,一则“女孩因无手机上网课服药自杀”的新闻引发关注。

3月2日,《中国慈善家》从涉事女孩的姐姐处获悉,女孩已于前一日苏醒,目前由父亲李某党在医院照料。

专家:在线教学应避免形式化

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在线教育的讨论。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的时候,多位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也对事件本身及时下的在线教学发表了不同看法。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如果李某党的二女儿确实是因家庭贫困没有智能手机,不能按时跟听学校网课而发生这样的悲剧,那么这需要有关部门及学校进行反思。

他认为,进行在线教学时,教育部门、学校应对学生家庭的上网学习条件进行过摸底调查,并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上网学习条件问题;或者根据学生家庭情况,调整“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案。

有评论认为,“有困难学生要自己克服、教育部门不能解决所有困难”。在熊丙奇看来,按照这种思路,“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就难以避免简单化、形式化。

他坦言,只管上直播课,不管学生是否有条件上网,也不管学生上网课的效果,这就是形式主义。“考虑到初高三毕业年级即将面临升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开展一定的在线教学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做到在线教学的全覆盖,否则会让缺乏上网条件的农村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感。”

熊丙奇认为,延期开学的“停课不停学”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精准扶贫等现实问题。他强调,对于农村孩子,“精准”地开展“停课不停学”,需要从乡村地区的实际出发,整合已有教育资源,而不能追求一刀切的“在线”形式,要以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效果为导向,而不是形式为导向。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李某党二女儿的自杀行为,应该引起教育部门正视网络教学过于教条化的问题。他建议,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要过于机械,而应灵活处理。

“为什么一定要把那个课本上的东西变成天天上网课?”储朝晖提醒,网络只是方便传播教学信息的工具之一,并非唯一工具。在当前形势下,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推出更合理的教学模式,“不要简单地把课堂上的知识搬进家里。”

教师:网络教学执行难度大

在河南省教师汪晓云(化名)看来,李某这样的情况属于极端、偶发事件。汪晓云所在的学校处于河南偏远地区,开展网上教学5周以来,极少听到类似情况。

她告诉《中国慈善家》,李某事件发生后,省级、市级教育局都下发紧急通知,对网络教学进行了紧急调整。

2月18日,教育部、工信部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提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整合资源,统筹现有条件,指导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网络学习或电视空中课堂学习,防止因为需要购置新的设备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早在2月10日,汪晓云的学校就开始了网上教学的试播课。她向记者介绍,试播时老师需要统计学生能否正常上网课,有无上网设备、有无网络等等。

汪晓云的班里57人,多半学生家住山区。网课开始时,学生要离开家,去山顶找个信号好的地方。为了保证网络通畅,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录播的形式,提前录制课程发至班级群。

试播课一周,汪晓云发现有学生全程没参与。了解后才发现学生父母在城里打工,孩子在乡下外婆家,根本收不到信号。经过沟通,家长把孩子接到城区,这才能按时上课。

汪晓云班里过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不懂网络,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也不知道对于孩子的学习该从何下手。

除了班会,汪晓云极少直播。抛出问题无人应答,一度沉默的场面让她觉得尴尬。尽管软件将在线人数等用直观的数据反映出来,但是很难保证学生到底在不在屏幕前听讲。

在有22年教龄的海口教师夏耘(化名)看来,网上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难度较大,甚至会加剧“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

根据夏耘了解的情况,多数偏远地区硬件资源难到位,且老师对于当下直播技术也仍在摸索中,“一边备课,一边研究直播技术,老师也很疲惫”。

行为艺术家乌雷走了,他与阿布拉莫维奇对视感动过无数人 华润置地拟12.86亿入股与五矿地产合作开发深圳宅地
相关阅读: